APP下载

对职业教育服务质量强国战略的思考

2022-05-30张海明高杰房曰荣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张海明 高杰 房曰荣

[摘要]职业教育对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度融合有重要作用,应坚持协同育人,保障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坚持德技并修,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素质;坚持因材施教,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局面。通过促进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侧与供给侧制度协同、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推行“专业教育+质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开发各环节有效衔接等路径,采取提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创新和生源开发质量的策略,更好地服务质量强国战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质量强国;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张海明(1962- ),男,福建龙岩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研究员;高杰(1966- ),男,福建平潭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授,硕士;房曰荣(1975- ),男,安徽天长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授,博士。(福建  福州  35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2021年度基金项目“质量强国建设职业教育定位与实施路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21A00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6-0041-05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愈加重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定位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且不同的教育类型,开创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职业教育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必须站在服务质量强国战略的高度,以实现更长足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服务质量强国战略的基本思路

(一)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深度融合

质量强国离不开质量技术专门人才,也离不开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素养培育。职业教育同时担负着培养质量技术专门人才和培育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素养的使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将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质量人才培养的主体”,《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加强职业素质培育,将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安全环保和健康卫生等要求贯穿职业培训全过程”,专门将质量意识培育纳入职业素质培育体系。可见,职业教育应强化质量技术专门人才培养和面向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通识教育,实现专业教育和质量技术教育的深入融合、公共教育与质量通识教育的深度统一,培养技术技能精湛的质量技术专门人才队伍,增强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意识,这就意味着必须在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职业教育。

新時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质量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都是其重要表征。教育强国是强国的基础工程,人才强国是强国的战略工程,质量强国则是强国的保障工程,职业教育连接着强国的三大工程,与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质量强国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职业教育应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大局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贯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科教兴国战略,推动职业教育强国建设,主动服务质量强国战略。

建设质量强校是职业院校推进质量强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深度融合的直接体现,职业院校应将提升育人质量、办学质量、管理质量、后勤质量、就业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使命,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运行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协同育人,保障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据人社部网站公布的数据,2021年第三季度高级技师、技师、中级技能人员求人倍率分别为3.05、2.7、2.51,而2020年第三季度高级技师、技术员、中级技能人员的求人倍率分别为2.5、2.34、2.28。以上数据表明,技术技能人才持续紧缺,且2021年和2020年相比,市场对高级技师需求缺口比普工更大,凸显出技术技能人才不足、技术技能水平整体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与现实需求脱节。

实施质量强国战略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术技能高超且与质量强国建设高度契合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职业教育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变革的技术技能人才“短板”,为建设质量强国输送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开发涵盖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使用管理、激励保障等多个环节,只有坚持各环节协同推进,支撑质量强国战略的技术技能人才红利才能充分释放。职业教育服务质量强国战略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打破部门间壁垒,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生态链,统筹好技术技能人才开发的各个环节,坚持协同育人。这不仅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支持,还需要职业院校自身积极探索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时,企业也有必要着眼长远,参与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各方协同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社会多元办学格局,发展企业、社会参与和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

(三)坚持德技并修,提高技术技能人才整体素质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认为,投入1万小时的有效训练是成为某个领域专家的前提。也就是说,首先,训练须达到一定的量;其次,训练的内容须有效;最后,训练过程中训练者须在体力和脑力上给予深度投入。可见,职业教育不仅要保证足够的课时量,更重要的是确保传授的技术技能跟上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一是教授内容应对接企业需求,解决技术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和与企业需求错配的问题;二是教法不能拘泥于书本,应结合生产场景,促进学生掌握适用于企业生产的技术技能;三是确保实践课的课时,并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实现有效学习,以解决技术技能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内在品德。因为只有拥有诚实守信的品质,工作中才能避免投机取巧;拥有爱岗敬业精神,工作中才能吃苦耐劳;领悟了精益求精,才能在技术技能上追求卓越;产生了浓厚的职业兴趣,才能直面职业生涯的起落而坚持不懈。

(四)坚持因材施教,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局面

随着分工和协作的不断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各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生产者和创造者,职业院校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理论掌握能力薄弱等问题,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展“三教”改革,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要能理解、尊重、服务、启迪和激励学生,这正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职业院校的教师如果仅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主要依据,就无法真正欣赏学生,也很难理解、启迪学生。教师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发掘学生的优点,发自内心地欣赏和关心他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教法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才能促进学生发挥特长,引导学生成才。

二、职业教育服务质量强国战略的路径

(一)促进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侧与供给侧制度协同

实操能力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能力,而实操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在企业一线的学习实践。故要解决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技术技能人才“短板”难题,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建设质量强国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人才培养。一是建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信息监测预警公共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归集各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信息,智能研判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和未来趋势,将其作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决策的直接参考。二是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全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发挥财政税收、信贷支持、专项扶持等手段支持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三是完善职业院校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政策措施。健全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社会保险制度。四是深入对接产业需求,根据行业发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设计课程。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校企一体化发展。深度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保证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避免结构性失业。

(二)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与职业教育之间深度融合

建设质量强国的要义在于为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局面提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层面的保障。深度融合国内国际双循环是职业教育服务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路径。为此,职业教育应主动服务于实现国内供给体系自身、国内供给体系与国内外需求体系之间良好的自我循环。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强化对全球产业链薄弱环节及供应链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设备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关键性技术技能人才。对于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如精密制造、芯片制造等领域,高职院校应强化对已有工艺的吸收和消化,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海外办学等方式,打通国际双循环教育通道;对于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和数字经济等新业态,要打破理论、技术和生产的壁垒,站在产业制高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三)全面推進“专业教育+质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质量素养对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质量供给方的质量评价、质量控制、质量调节等产生直接作用。全社会质量素养直接关系到质量强国的建设。职业教育担负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而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素养与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质量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同时,由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生源质量问题使得职业院校在培育学生质量意识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对此,职业教育更应重视学生质量素养的培育,坚持质量素养培育系统性思维,实施分层次质量教育,强化质量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将质量教育纳入公共课程体系,强化质量通识教育;另一方面,实施“专业教育+质量教育”,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质量特色教育。此外,还应加强质量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检验、检测、计量、标准化技术、认证等质量技术专门人才是建设质量强国不可或缺的生产力,职业院校应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加强和优化质量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为质量强国建设输送所需的各类人才。

(四)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开发各环节间有效衔接

技术技能人才开发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发挥好职业教育服务质量强国战略的作用,需要人才开发各环节、各领域相互衔接。在职业教育生源端,需要统筹做好职普融通、中高职衔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端,通过“双高”校、优质校等职业院校建设支持制度,打造职业院校品牌工程;同时出台促进产教融合的政策,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和主动性。在职业教育输出端,提高毕业生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实现体面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流动渠道,破除技术技能人才身份固化;拓展技术技能人才施展才华空间,探索设立首席技术技能官制度。

三、质量强国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推进课程体系质量提升

课程体系质量的提升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推进课程体系质量提升,一是打通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渠道。一方面,要推动企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发;另一方面,要遴选技术和管理先进的企业作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基地,确保教师充分对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技术,提升教学和管理水平,并掌握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促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联合攻关制约生产经营的技术技能难题。二是优化质量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专业课程与质量技术课程深度融合机制,面向职业院校学生优化质量通识教育和思政课程体系,突出质量意识培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开发,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三是开发新型教材,突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先进性、实操性和实用性。坚持校企“双元”主体合作原则和多元协同编写机制,开展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教材和精品课程的开发。开发生动有趣的质量教育教材、思政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唤醒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使其养成朴实上进、协作共赢的行为模式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激励机制。激发职业院校教师、企业技术技能人才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才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如针对优质课程设立专项奖励或将开发优质课程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引导各类人才开发高质量课程。

(二)推进师资队伍质量提升

师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资源,更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一是保证师资队伍不断吸收优质人才。职业院校应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平台,引导他们将精力集中在教书育人和科技服务上,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一线专家联合组建教师团队,完善从企业一线引进大国工匠充实师资队伍的制度,加強职业教育师资荣誉制度建设,畅通职业院校教师流动渠道。二是健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引机制。职业院校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研究机构、行业和企业的人才交流,通过工作量和薪资调整健全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完善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授课的机制,确保师资队伍持续汲取先进技术和知识,始终对接高端产业需求。三是完善师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应牢牢聚焦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总方向,确保教师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职业院校应从尊重职业教育规律角度出发,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开发机制,破除职业院校“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的人才评价机制,强化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实操能力和实际业绩的评价,探索增加对教师在企业一线实践的考核评价。

(三)推进教学创新质量提升

教学创新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一是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主要依据的做法,充分发掘学生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强化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创新,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强化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创新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职业院校的实训能力。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创新校企合作制度,在确保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同时,提高合作企业的切身利益,最终实现企业将培训基地建在学校、学校将教学课堂设在企业,深化产教融合。

(四)推进生源开发质量提升

生源质量是阻碍职业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直接原因。推进生源开发质量,一是通过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进而提升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认同。目前,职业院校的生源大多是被动报考,将职业兴趣作为主要依据而选择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少之又少。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有偏见。因此,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是推进生源质量提升的关键。二是加强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推动职业兴趣与生源的结合,让有志于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三是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建设。健全引导职业院校主动对接生源地制度,建立与生源地合作开发生源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四是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制度。长期跟踪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根据就业质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两者间的动态调整机制,进而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推动他们走上更加体面的岗位并过上称心的生活,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生源的壮大和质量优化。五是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优化职业院校管理质量评价机制,建立适合职业院校特点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打造职业院校管理质量标杆。健全鼓励职业院校创新管理方式的激励机制,加强对职业院校质量管理的绩效管理;强化职业院校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加强智慧化后勤保障建设,提升校园后勤保障的人性化水平,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新时代,职业院校必须深刻理解质量强国战略的内涵,在提升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从人才高质量供给、到深度服务行业企业、再到助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跃升,全面服务质量强国战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质量强国建设的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潘海生,林晓雯.建立作为教育类型的职业教育的评价方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4):5-11+17.

[2]杨湘宁.加强职教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J].江苏教育研究,2013(6):3-5.

[3]陈子季.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5):3-9.

[4]任社宣.2021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1(12):27-29.

[5](加)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M].苗飞,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

[6]王姣姣,杜慧起.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6):109-112.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