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功能主义视域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延伸

2022-05-30方星杨红荃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中等职业教育

方星 杨红荃

[摘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普职协调发展为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逐步由满足社会整体需求向推动个体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转变,在社会民生建设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在基础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民生功能等方面显现新的延伸需求。文章基于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通过“适应、目标获取、整合、模式维持”四个维度分析了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延伸的内涵逻辑,提出通过“政策适应、目标获取、资源整合”强化中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在基础教育、社会服务和民生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延伸;通过强化职业教育的共同价值观念,支撑中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结构功能主义

[作者简介]方星(1999- ),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在读硕士;杨红荃(1972-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湖北  武汉  430068)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6-0026-0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完善国内循环体系的核心要點在于人力资源,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支撑。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下称《职业教育法》)提出“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普职协调发展的教育导向,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营造出新的外部发展环境。普职协调发展指向的职业教育人才结构向上移动和社会分工改变深刻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功能,也呼应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普职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内部结构发生新的变化,逐步由单一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转变为由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研究生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构成的体系。新形势下,需要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进行新的延伸探索。本文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对中等职业教育功能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深入探索,以期实现其向基础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民生功能等多元化功能的延伸和融合发展,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适应性和服务能力。

一、结构功能主义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延伸需求

(一)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理论是西方现代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孔德和斯宾塞。早期的经典研究并没有将社会结构作为研究的核心概念,但初具结构功能分析的意识,即将社会看作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其内部需要整合和协调以维系秩序。结构功能理论把社会与有机体进行类比,认为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按照一定结构形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功能。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对特定系统中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注重对系统的结构实现和功能履行的研究。

美国著名社会学理论家、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将社会系统看作一个生命机体,并从社会系统与外在环境的关系、社会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社会只有满足了四个基本需求,才能发挥功能,维持秩序和稳定。这四个基本需求分别是:目标的获得、对环境的适应、将社会不同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以及对越轨行为的控制。具体而言,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框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适应(Adaptation),主要指社会系统对外部环境及其体系的适应;二是目标获取(Goal Attainment),主要指社会系统所具有的、有助于确立其目标并调动和激发该系统的能量与能力以实现其目标的功能;三是整合(Integration),主要指如何保证社会系统的一体化或连贯性;四是模式维持(Latency),主要指能量储存并配置于系统的过程,由此维持社会系统的共同价值观模式。”①这一理论也被称为AGIL框架。本文基于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AGIL分析框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延伸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实施路径。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延伸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蕴含教育性和职业性双重特性,具有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多元化功能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根据其自身发展需求、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变化,体现不同的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功能经历了曲折变化,从萌芽时期的服务国家建设的社会发展取向、发展时期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价值取向,转向当下开始注重个体发展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在社会经济发展重构人才供给需求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逐步从满足社会整体需求向推动个体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转变,在基础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民生功能等方面呈现新的延伸需求。

1.基础教育功能。在普职协调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重新认识和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在专科、本科、研究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要为学生提供高等职业教育所需的职业意识基础、技能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只有加强和巩固了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拥有稳固的根基。中等职业教育应定位于以培养学生的一般通用能力和技术迁移能力为核心、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促进个体生涯发展的职业基础教育。基于此,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进一步明确和延伸其基础教育功能,以服务于升学功能。

2.社会服务功能。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过多关注以教学为主的育人功能,对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掘有所不足。对社会服务功能的延伸是中职教育开创多元办学体系的重要途径。在普职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主动面向中小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向普通高中提供劳动课程支持,是拓宽中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技能型社会下,中职学校可以通过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增强人们的技能,提高人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和收入,并服务于社会包容能力提升和社会经济增长。中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延伸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它是社会基础教育体系发展、构建面向广大群众的社会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教育体系建设、社会基础体制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发展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需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强化其在促进普职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3.民生功能。党的十七大以来,教育的民生功能进入大众视野,“教育功能观由以往盛行的‘社会本位论向着‘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方向嬗变和演进”②。有别于社会功能的主体取向,中等职业教育的民生功能直接面向广大民众,促进个体终身发展,在基础教育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延伸发展的基础上加以整合。

中等职业教育在促进民生发展、保障社会稳定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中等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和稳定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理应成为面向全体民众、面向就业需求、面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民生教育。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将自身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等加以整合并运用到民生发展中。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响应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诉求,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技能学习平台,让职业教育的发展真正惠及人民群众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民生价值取向的整合,实现民生功能的延伸发展,是新发展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结构功能主义视域下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延伸的内在逻辑

中等职业教育拥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其承接义务教育,丰富了高中阶段的教育类型,涵盖通识教育、实践教育、社会培训、实习实训多种教育形式,包括以升学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和面向社会的职業技能培训等多种教育教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拥有完备的专业设置和配套的硬件设施,在践行教学实践的同时向社会输出“能量”,其服务对象涵盖学生、教师、社会公众、企业、政府等多个主体。因此,可以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基于结构功能理论,分别从“适应、目标获取、整合、模式维持”四个维度分析其在普职协调发展背景下功能延伸的内涵逻辑、现实需求和发展路径。

在职业教育人才结构向上移动、社会分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产生巨大需求的综合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所表现出的结构失衡、水平偏低、重复建设等问题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对中职教育功能进行必要的延伸是其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需要突破故步自封和社会认同感低的双重枷锁,积极向外拓展功能,寻求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发展,以实现自身横向和纵向的有效贯通,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适应不足:基础教育功能地位越来越凸显

构建新发展格局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类型需求的转变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适应新时代进而引领新时代是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向”③。中等职业教育系统需要在新的外部政策环境、社会产业发展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重新定位自身在社会各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功能,探寻发展模式和功能延伸的新路径。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在多个政策文件中被屡屡提及,但从当下情况看,其基础地位并未获得全社会的广泛认可,仍存在“是否应取消中等职业教育”的争论,其内源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不明确。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办学质量较低、组织架构不合理、专业设置不适宜等问题更为突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起始阶段,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出现明显断层,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一贯性的要求。在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上移的背景下,要增强中职教育的适应性,核心是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定位,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功能。通过培养目标改革、对接技术前沿、改进课堂教学等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基本素养、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核心因素的适应性,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同时增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目标不明: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缺乏助力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每个系统都有目标且具有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和能量。为实现系统目标,系统需要调动、激发内在的能力和能量。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人才结构上移的背景下,以就业导向为主的培养模式已然不适应当下的外部社会环境。与社会系统的脱节使中等职业教育难以从系统中获取有效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功能延伸,进而导致其面临目标获取的双向困境。

1.目标定位不明确。“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要兼顾‘基础性和‘融通性双重发展属性,在人才培养上从‘服务就业转向‘服务发展。”④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力量、办学经验和社会认同度等方面的劣势,限制了中职学校对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导致中职学校难以通过明确定位对学校的功能延伸需求进行合理判断。

2.目标实现缺乏助力。从行政管理层面来看:一方面,《职业教育法》虽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职责划分,但具体落实细则仍在推进;另一方面,对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制度保障不足,造成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实施困难。从学校自身层面来看,学校短时间内难以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很难完美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难以依靠自身力量达到转型发展的目标。

难以充分发掘和调动系统中的潜在能量助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目标获取的关键堵点。审视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可以发现,在短期内难以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力量助力目标定位及实现。因此,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在培养学生基础技术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功能、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社会功能两方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延伸。

(三)整合不易:民生功能发展难以切实推进

职业教育作为典型的跨界教育,是由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多元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其组织特性蕴含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跨界整合的可能性。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在社会认同感低的外部环境下,与其他系统的联系越来越松散,阻碍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化和连贯性发展。

1.与教育系统内部联系松散,教育覆盖能力不足。中等职业教育民生功能延伸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拓展教育覆盖面。从职业教育自身来看,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差距,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不畅;从教育体系来看,中等职业教育长期与普通高中教育缺乏沟通,普职教育融通存在困难;从社会教育来看,中等职业教育长期禁锢于学历教育中,对社会职业培训漠然置之。教育内部体系整合不易,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局限于校内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基础阶段的发展,束缚了中等职业教育民生功能的发展。因此,整合是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基础教育向外延伸功能、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提升教育覆盖能力、服务社会民生发展的必由之路。

2.与外部社会系统的联系若即若离,难以实现教育成效。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社会主体的联系松散,难以获得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外部资源,也不能向社会有效提供职教资源,难以发挥其服务广大民众的民生功能。同时,碍于松散的系统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无法将能量与民生建设和民生发展进行有效对接,导致难以切实服务于民生建设。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亟须做好与外部社会系统的资源整合,形成多主体联合发展的跨界整合体系,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民生服务体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民生功能的延伸。

(四)观念固化:职业教育共同价值观念尚未建立

当前,人们对职业院校和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度偏低,全社会尚未形成适合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虽然提高技术岗位薪资待遇的政策频繁出台,但职业教育依旧被视作较低层次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空间,其受众面始终难以切实面向广大民众。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持续推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持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延伸需求不断攀升。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的共同价值观念尚未建立,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社会认同度不高,企业更欢迎来自普通高校的学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未能直接指向职业教育,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延伸存在较大的困难。在此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仅靠政策倾斜难以维系,需要关注其作为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所承载的普及职业教育价值观念的职责。一方面,在中等职业学校内部需要建立崇尚职业教育并积极弘扬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共同理念;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外的社会成员、组织、企业要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使人们逐步接纳职业教育,以推动整个社会系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使中等职业教育切实服务于个体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实现面向个体发展、社会服务和民生发展的功能延伸。

三、结构功能理论视域下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延伸的路径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进入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智能制造的新发展阶段,需要大批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层技术技能型人才做支撑。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输出窗口,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彰显独特的价值。

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培养的主要方式,职业教育为人力资源市场注入强劲动力和活力,需要积极响应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其在技术实践教学、企业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本功能,通过适应、目标获取、整合、模式维持等维度推动自身的功能延伸,以提高职业教育面向普职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适应性,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与社会认可度。

(一)政策适应:聚焦基础教育功能,增强中职适应性

普职协调发展的深入推进,为中等职业教育引入稳定的生源结构。生源质量痛点的缓解,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由所谓的“差等生”教育转向实质性的职业基础教育,将发展方向由盲目的扩张规模转向提升办学质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再适应当下时代发展,社会对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需求日益突出,顺应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中等职业教育需要重新巩固其在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重新审视其基础教育功能。

1.聚焦发展重点,厘清政策导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积极求变,优化与职教体系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政策为导向,不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中职学校应组织教师、研究人员积极研判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中的政策导向,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把握自身基础性定位,将从政策中提炼的办学经验凝练成教育理论并指导教育教学。同时,建立职业教育政策资源库,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条款进行梳理整合,总结政策发展规律,合理预测政策的发展趋势,指导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要利用政策资源库,对当前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实践模式等重新审视。中等职业教育应基于政策适应性的提升,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定位,把握人才基础能力培养的核心要义,使教育功能向更为明确的基础教育功能延伸。

2.强化体系建设,巩固基础性地位。把握政策导向下的重大机遇以巩固其基础性地位,可以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深层次发展,使教育功能向基础教育功能延伸。随着普职协调发展政策的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等教育子系统的联系日趋密切,普职融通需求日益凸显,因此,厘清与其他子系统的复杂关系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性任务。中职学校应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建设,建立与高等职业院校沟通的渠道,对接生源需求,使其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的衔接更为紧密。要进一步强化中职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注重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和一般通用能力的培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应联合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建设,在专业对接的基础上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化模式,明确中高职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等各方面的职权划分,从而进一步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实现中职升学路径的有效贯通。

(二)目标获取:协调多方能量,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在职业教育诸属性之中,“跨界性”无疑居于核心地位,是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因此,中等職业教育应是兼顾基础教育和跨界合作双重融合发展的教育类型。为实现基础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目标定位,需要有效激发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及外部社会系统的能量,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延伸。

1.合理调配内部能量,提升对外服务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应充分调配内部职教资源,向中小学及高中提供服务。其一,中等职业教育应积极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不同的职业体验,确立自己在面向教育分流时的选择倾向。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前端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弘扬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水平。其二,中等职业教育应向普通高中提供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同时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基础职业素养,又能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效融通,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2.充分调动外部能量,实现多方共赢体系。地方政府需要对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摸排。了解学校和企业双方的需求,将政策由顶层设计转向具体实施方略,有针对性地通过政策回应其需求。同时,应实施政策倾斜,吸引企业主动参与合作,鼓励企业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在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企业可持续合作的模式,进而纠正职业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目的上的偏差,使校企合作既成为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又成为企业的发展模式。要让校企合作成为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窗口,将其办学成效通过企业向社会层面辐射,推动地方产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

(三)资源整合:多方协同助力,推动民生功能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多主体参与的教育类型,合理利用各主体的资源,是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渠道。确保各个主体的协调发展,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体化和连贯性发展,应注重资源体系的整体建设,构建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创新的新办学模式。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在提升办学质量的同时,带动产业、就业、技术等多方面的发展,切实将技术应用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使中等职业教育真正围绕“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开展,充分实现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民生价值。以多方的协同助力,切实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民生服务能力,扩大教育覆盖群体,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民生功能的延伸发展。

1.整合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资源。贯通职业教育的升学路径是实现普职协调发展、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强化基础教育功能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应整合体系内部资源,协调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等多个层次的教育资源,实现体系内部的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在专业对接调整的基础上,高等职业教育的同类型教学资源可以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有效缓解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和落后的问题。同时,可以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建设、技术研究、战略研究等成果支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也可以对接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以解决中职“双师型”教师短缺的问题。通过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资源建设,提升其教育服务能力,助力其进一步扩宽教育覆盖面。

2.整合政府和企业等外部资源。外部资源的整合是扩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面、快速提升办学效能、对接产业前沿发展的有效渠道。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导方,应主导职业教育的宏观组织,协调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开展合作互动。要切实落实评价奖励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构建劳动者职业资格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桥梁,促进就业。应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支持,完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覆盖能力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应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搭建实习实训平台,与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双向人才培养,即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接触专业前沿技术,企业则可借助教学平台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强化其技术储备,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培训体系,强化其面向民众的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此外,中等职业教育还应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优化区域布局,扩宽其教育覆盖群体,保障少数群体、经济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需求和受教育权利,更加充分、全面地实现民生价值。

(四)价值维持:强化职教认同,支撑功能延伸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在维系社会稳定、实施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持了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在普职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与民生、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要在社会上广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建立职业教育的共同价值观念,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延伸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以网络互动强化职教文化认同感。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结合物理教学空间的教室、教具、终端设备等向互联网平台、社区提供职业培训、技术解决方案等服务,提升互联网社会服务能力,向网络空间拓展其社会服务覆盖面。通过网络空间让社会更为方便地接触和了解中等职业教育,在互动过程中加深公众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解,巩固和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思想,逐步形成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认同环境。在注重中等职业教育向社会赋能的同时,也要注重从网络社会空间汲取能量并服务于自身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应借助网络互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提升学生对职教文化的认同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在学生内部建立起共同价值观念,以实现其功能的有效延伸。

2.以广泛参与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系统中的基础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应广泛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互动平台,推动社会与中职体系的良性互动。中等职业教育应积极响应国家设置职业教育活动周这一宣传平台,在社会中普及职业教育的核心文化价值观,通过向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向普通高中提供劳动教育课程,面向社会提供具有普适性的职业培训,向社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措施,将局限于学校空间的办学模式扩展到社会空间,实现社会空间与教学空间的有机融合,形成一體化的职业教育环境。通过对基础教育需求的广泛响应,有效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在大众认知中的地位,巩固其在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延伸,可以打破民众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固化观念,推动职业教育共同价值观念的建立,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职业教育共同价值观念的建立与其功能延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以形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其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与活力。

[注释]

①宫丽丽,张安强.基于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26.

②司晓宏.“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真正确立——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改善民生”角度论述教育问题的解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5.

③章君.新发展格局下增强职业教育適应性的重要意义与具体策略——基于职业教育功能的视角[J].教育与职业,2021(12):13.

④刘晓.技能型社会构建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再论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4):12.

[参考文献]

[1]董向芸.结构功能主义与内卷化理论视阈下云南农垦组织改革研究[D/OL].天津:南开大学,2012[2022-06-08].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1214&filename=1013174934.nh&uniplatform=NZKPT&v=Mbs13_MkmlVJP_cbKHQi1NFdHg-Ufn5VTGdTUasdTKDng7eTUJJbLV2eL37sDEJC.

[2]陈鹏.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定位的再认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26-32.

[3]李久军.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OL].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2022-06-08].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LAST2022&filename=1022007396.nh&uniplatform=NZKPT&v=f2ol9jIwGOnMo7VezAgZWAWwVzWOz8HdfHqGFOKfJ-sKfnwQNtmJ7nWWB0HyDjx5.

[4]韩联.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92-96.

[5]崔宇馨,石伟平.新发展格局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21(12):19-26.

[6]刘润忠.社会行动·社会系统·社会控制: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理论述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7]梁裕,肖凤翔.系统科学视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协同治理[J].职教论坛,2022,38(3):21-28.

[8]李名梁,徐甜.回顾与前瞻: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8(11):18-23.

[9]张志军,张蕴启.试论新时代职业教育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逻辑关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11.

[10]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定界与跨界的延伸:拓展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11]徐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研究[D/OL].天津:天津大学,2019[2022-06-08].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LAST2

021&filename=1020433522.nh&uniplatform=NZKPT&v=cArp6I89

UhgdzKJJaDkfH2xShKmMvqWIxqy1SacaTSiw8fKbKjJkk1ZnzqmcfTZJ.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中等职业教育
浅谈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完善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中职学校学生探索能力培养初探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校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城市地下车行道路功能定位及其适用范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