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取决于“愿为”+“能为”

2022-05-30叶存洪

江西教育A 2022年8期
关键词:素质评价教育

叶存洪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要求大学招生“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两依据一参考”。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五处提到综合素质评价和综合素质档案,强调要加快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落实《总体方案》精神,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下简称“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科学履职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学校单独能够做好的,需要协调各相关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应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议事日程,对涉及综合素质评价的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综合协调,形成良性联动,由“分治”走向“共治”进而达到“善治”;将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纳入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切实强化政府行为,落实政府主导责任。

二、健全信用体系,推进诚信评价

人无信不立,社会无信不稳。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提出建设高质量社会信用体系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围绕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开展诚信教育,完善信用记录,建立信用承诺制度,强化信用约束;建立信誉评级制度,向社会发布黑白名单,强化舆论监督;健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长效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各相关主体的自觉追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诚信体系不健全,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条件不成熟,等诚信体系成熟了,才能推行。但如同有学者所说,“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需要完备的社会诚信机制,但教育应该引领社会,而不是坐等社会诚信机制健全后再来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建立诚信机制的过程。”

三、完善监督机制,推进依法评价

要通过建立健全以下制度,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保障:

一是公示制度。对学生的各项评价材料必须经公示无异议后确认、录入,以实现监督透明化,杜绝暗箱操作。

二是抽查制度。对档案材料开展抽查,省、市每年抽查学校数应不少于5%、25%,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因为高中学校数不多,应该也可以做到“全覆盖”,必要时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独立实施,面向社会发布评估结果报告。

三是申诉、复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教育评价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在涉及切身利益问题上,不能仅仅依靠人的自觉,人本质上有自私的一面,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人性中的“魔鬼”就容易出洞。一般地说,“犯了错误,改了就是好同志”,但在重大问题上,一旦犯错,就应该让他连改正错误的机会都没有,才可能让人不敢拿前途、命运下赌注。借用《诗经》的话说,要让相关各方都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

四、强化教师培训,推进能力建设

教师一直觉得评价无非就是打个“分数”定个“等次”,然后据此得出“谁谁谁进步了,值得表扬”“谁谁谁退步了,应引起注意”之类的结论。其实,评价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并非“不学而能”。校长教师应提高对评价专业性的认识,切实加强自身评价能力建设:

第一,樹立评价理念。评价应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走向素养立意,评价功能从甄别、施压走向改进、发展,应让评价工作着眼于学业的改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熟悉评价流程。综合素质评价程序一般包括记录信息、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等步骤。每一步怎么操作,不只是自己会,还要教会学生,将综合素质评价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掌握评价方法。应熟练运用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量表法和测验法等方法,掌握在定量统计基础上进行定性评价的方法。

五、融入信息技术,推进技术转型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物联网、区块链、学习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伴随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有了可能,大数据分析技术更是可以帮助学校自动生成个体和群体“数字画像”,使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方式更加形象、客观、全面,并实现从结果性管理转向基于数据的过程性动态管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基于大数据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生成性评价模型,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开发综合素质评价技术平台,实现评价内容的全覆盖、评价引导全过程,且实现评价的内容和结果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动态量化设计,满足多方对评价体系的需求。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到结果可视,智能信息技术融入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综合素质发展档案具有了可行性。《总体方案》也强调:“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启动,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必将大大促进教育的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内容重构、模式重建。未来,教师的数据素养应该像“三字一画一话”一样成为教师的一项新“基本功”。

六、完善录取环节,提高招生能力

有研究认为“综合评价招生改革应聚焦于高等学校”。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应用不足,有招生周期短等客观原因,更有大学招生能力不足等主观因素。成功的大学一般都有自己清晰而独特的招生理念,不是模糊、笼统的要求“综合素质优秀,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在招生简章中会详细呈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招生规格,从而引导学生作出选择,让学生知道如何与相应大学匹配,而不至于盲目填报志愿。招生不只是“招生办”或“入学事务处”几个行政人员坐在电脑前按照分数从高往低录取这么低技术含量的事,也不是仅仅看考生学科竞赛成绩或省市获奖等次,要组建由教授专家构成的、比较成熟的招生团队,从专业的角度对档案材料进行专业的审视,真正实现由“招分”向“招人”转变,让大学招生录取由只看“干巴巴的分”转向关注“活生生的人”。

七、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统筹协调

综合素质评价涉及社会教育资源,应由政府牵头协调有关力量成立校外教育联席会议机制,实现联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革命历史陈列馆乃至所有的企事业单位等,都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搭建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平台,扩大学生与社会联系,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提升综合素养,重点做好提供平台(岗位)、提供专业指导、提供证明材料、提供安全保障等“四提供”服务。这之中,一个最难的问题是保证提供证明材料的客观性,防止证明失真、造假。这不只是人的问题,在一个熟人社会,容易形成“秘密花园”,需要建立严密、严谨、严格的工作机制加以规范,因为“好制度比好人重要”。

猜你喜欢

素质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