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05-30刘亚欣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资源,因其内涵特性而具有教育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从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四个方面来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然性。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须利用好思政课堂主渠道,依托好校园活动载体,运用好社会实践大课堂,加强高校教师、学校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红色育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

作者简介:刘亚欣,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8-0134-03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并保存下来的一种物质和精神形态共存的特殊宝贵资源,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时代特征和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可以将其分为“物、事、人、魂”四个形态。“物”是指以实物形式呈现的红色文化资源,比如革命旧居、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文物和红色文艺作品等;“事”指的是历史上发生的红色事件,包括革命运动、重要会议等,比如五四运动、遵义会议等;“人”指的是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等;“魂”是指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各种精神,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这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红色文化资源因其内涵特性,具有重要的精神激励和价值引领功能,是具有资政育人意義的历史遗存[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等文化特质,具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与情感温度,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

(一)政治高度:助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加强政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既是根也是魂。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政治性是其本质特征。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宝贵精神,具有强大的铸魂育人功能。因此,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课的生动教材。在高校思政课中要充分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向大学生展现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艰难过程,让他们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原因。用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育人思想滋养学生心灵、引导学生行为,激励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理想信念。

(二)理论深度: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11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要经得起学生问“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要让大学生入脑入心,不可或缺的重大依托就是资源,资源越丰富、越优质,学生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越深刻、越强烈。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物、事、人、魂”从四个方面体现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追求人民解放、民族振兴的艰辛历程。每一个红色遗址、每一段红色故事、每一位英雄人物都是红色理论的资源型承载。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我们要以历史映照现实,以红色传承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政治教育宣传,而是要用学术支撑政治、以知识承载价值。每一种红色文化的背后都有一段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这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更大的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教师要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理论养分,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红色文化滋养人。对于学生的困惑,要追根溯源,用科学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和评判,以正确的理论说服学生,不但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还要讲清楚“为什么”,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三)实践力度: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高校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优势。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其在知行合一中领略红色文化的魅力,体会实践检验真理的乐趣。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每一种红色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都能体现出不同特色,在具体实践中产生新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信服理论,并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些理论。如,可将红色故事融入教学内容,探索“故事化”“沉浸式”教学方法;用好地域性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举办红色实践活动等。红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特殊的“红色教材”,利用好“物、事、人、魂”不同“红色教材”的特点,将其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结合案例分析、情景教学、互动探讨等多种教学形式,创新育人方式。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之,高校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社会实践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思政课,于无形中实现红色育人。

(四)情感温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教学语言是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严肃的、理论性较强的,其语言也是学术的、抽象的。而思政课是启迪思想、触动心灵的课程,绝不能停留在知识表面,而要贴近实践、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色文化资源涵盖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等,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生动活泼的特征,充满了情感温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教师可以用红色文化资源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更具生活性和生动性,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过强、语言过于抽象的缺点。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可以从红色故事切入,用学生听得懂、喜欢听的通俗化、大众化语言,把大道理融入红色故事讲通透、讲生动。讲好红色人物的生平经历,给学生展现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以人格感染人格,以行动影响行动,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关注现实,将时代与历史结合,利用好网络平台,增强红色故事的呈现效果,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思政课变得有温度。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教育是国之大计。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打造红色教育团队

教师的文化素养、价值取向会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素养,尤其是思政课教师,他们是影响学生思想、引导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但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并不透彻,给学生讲授全凭自己的理解,无法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因此,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对其知识结构、政治素养特别是红色文化素养进行严格的培训。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定期、系统组织教师进行红色教育专题学习,教师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交流,系统分析几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既避免授课内容重复,又可防止内容缺失。除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学校领导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力量。要讓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因此,对学校领导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加强红色教育是实现红色育人的必要条件,应对他们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除此之外,高校还应主动与地方红色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共创双赢。

(二)创新课堂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4]。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应结合新时代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整合教材内容,适时增加红色文化资源专题。将红色文化资源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挖掘红色育人内容与教材的“契合点”,提炼“教育点”,找准“切入点”,将二者巧妙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与原理”这门课中,运用遵义会议作为案例来讲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这样呈现出来的课堂更鲜活,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使用公开课的形式教学,学生文化基础不一样,所学专业不一样,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也会有很大差别,因此授课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对文科类专业学生,应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理工类专业学生,应着重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第二,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用学生喜欢听、愿意听的话语方式表达。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虽然辅以红色故事作为案例,但总体较为单调,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要加大教学创新力度,将传统与现实结合、时代与历史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采用情景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和高效课堂的高度融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丰富校园活动

红色校园文化以校园环境布局和校园活动为载体。高校应营造全方位育人的红色氛围,将红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要在校园环境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让学生在校园里处处可见、可感、可学红色文化。学校可将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如英雄人物、历史事件、名人名言、红色精神等红色标识,以雕塑、板报、书画、标语等形式渗透到校园环境中,融入教室、图书馆、餐厅等主要学习生活场所,让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学生,在无形中引领学成长。其次要在校园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主动性,于实践中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可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开展微党课、红色征文、党史知识竞答、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爱国电影展播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思想共鸣,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学校也可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和谐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加强社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60。课堂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种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以学促思,以践达悟。如,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前往革命老区开展义务支教、支医、支农活动,还可以对革命战士、烈士后代进行走访调研,并组织学生撰写实践报告,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将实践活动转化成文化成果,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除此之外,在节假日或者班级活动时,可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纪念馆、革命前辈旧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旅游、体验红军生活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苦、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真正让红色文化深入学生内心。通过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对革命历史、革命精神有了具体、深刻的认识,就会发自内心地认同红色文化,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坚定信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07-14(1).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齐鹏飞.善用“大思政课”[N].人民日报,2021-03-19(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