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死”专题研读
2022-05-30夏志欢
夏志欢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我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
1. 能通过课堂活动梳理清楚与“黛玉之死”事件相关的人物关系。
2. 能解读宝黛悲剧根源。
3. 通过对“黛玉之死”的解读,体会专题研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梳理人物关系。2. 解读宝黛悲剧根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金陵十二钗人物群像”视频,导入:
她们的生命,是末世氤氲中的美丽绽放;她们的命运,在浮华而苍凉的时光里耐人寻味。“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随着贾府的繁华落幕,金陵十二钗的结局也浮出水面,不论是远嫁、出家,或是生命戛然而止,都令人意难平。
今天,我们就以《红楼梦》中“黛玉之死”的情节作为研读对象,来探讨这令人意难平的悲剧背后,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东西。
二、读法诠释——游戏“红楼”
活动1:设计剧本杀游戏——“黛玉之死”
师: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游戏“红楼”,设计一个剧本杀游戏。黛玉看似病死于肺痨,但其去世之前经受了长期的精神折磨,在绝望之中病发而亡,那是什么导致她病发的呢?假设黛玉有两次死亡,身体死于疾病,心理死于谋杀。请大家找出与心理谋杀案关系最密切的人物?
明确:贾宝玉、薛宝钗、贾母、王熙凤……
师:除了大家提到的,还有一些小人物也对“黛玉之死”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说傻大姐、雪雁等。为了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将这些人物分为“当事人”“决策者”“竞争者”“其他人物”四小类。
当事人:贾宝玉
决策者: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竞争者:薛宝钗
其他人物:傻大姐、雪雁
活动2:建立受害人“黛玉”的档案
【示例】教师带着学生完成。
师:爱情于黛玉而言胜过生命,正因如此,她才会不惜以生命去抵抗金玉良缘,坚守着她的爱情。在黛玉的生命里,宝玉的爱无疑是一束光。而他们的爱情,也给了黛玉致命一击。黛玉,生于爱情,也死于爱情。
活动3:请大家为嫌疑人建立档案,并给出与黛玉之死的相关线索
小组任务:一组——贾宝玉;二组——贾母;三组——薛宝钗。
师:请大家确定好小组发言人,由发言人汇总讨论结果,填寫表格,分享设计。
生:
师:从以上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出,宝黛的爱,是青梅竹马之爱、知己之爱、心灵之爱,不同于世俗肤浅的男女之情,他们有着精神上的共鸣。
问:毫无疑问,宝玉是深爱着黛玉的,那对于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宝玉是否争取过?
明确:争取过,如摔玉,在梦里说出“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的话,但这些话是不能公开的。不能说出的爱,是不会成功的抵抗。
问:宝玉为什么无能为力?
明确:他们的爱情发生在不许这份爱情发生的环境中,即便是爱情产生了,如果没有家族的认可,也不会得到好的发展。在当时那个社会、那样的家族里,宝玉是没有资格去争取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是属于未来式的,美好但不现实。
过渡语:宝玉是自愿娶薛宝钗的吗?谁又在背后安排这一切?下面请负责“贾母”的小组来分享讨论成果。
生:
问:贾母为什么不成全宝黛的爱情?是不够疼爱黛玉吗?
明确:从黛玉来到贾府,贾母对这个外孙女是极其疼爱的。这两个玉都是贾母所爱,但黛玉与宝玉比起来,很显然贾母选择了宝玉。
(1)在家族利益的面前,亲情被无情击溃。
除了冲喜,宝钗的身体比黛玉健康,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更适合做孙媳妇。
(2)骨子里的理念,对封建礼教的绝对拥护。
“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站在黛玉的角度上看贾母,会觉得她有些薄情和残忍,但站在贾母的角度上来看,她不过是做了一件她认为对的事,这是合乎礼教的。
过渡语:贾母拍板宝玉和宝钗的婚姻也需要有人来执行,这位得力帮手便是王熙凤。
师:
贾母要解决问题,王熙凤就来做这个解决问题的人。王熙凤作为执事,目的很明确,行事有些无情。她始终是贾母意志的执行者,放弃黛玉是她必然的选择。
过渡语: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对待此事是怎样的态度呢?
师:
师:从王夫人对待金钏、晴雯的态度来看,她素来是不喜欢聪明灵巧有个性的女孩子,自然也是不喜欢林黛玉的,所以比起黛玉,她更希望宝钗做自己的儿媳妇。那宝钗是怎样的呢?
生:
问:大家觉得宝钗最后答应嫁给宝玉,是真的爱宝玉吗?
明确:可能一开始有些喜欢,但听到宝玉说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的时候,就认定了自己在宝玉心中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宝钗喜欢上进的人,热衷于“仕途经济”,才会一直劝诫宝玉读书。她对宝玉的情感,谈不上欣赏,也没有多少真爱,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并不讨厌宝玉。回看宝钗的出嫁,是为给宝玉冲喜,不能光明正大,只能顶着黛玉的身份完姻,宝钗嫁给宝玉多多少少是委屈的。
问: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宝钗的委屈呢?
明确:“次日,薛姨妈回家将这边的话细细的告诉宝钗,还说:‘我已经应承了。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薛姨妈用好言劝慰解释了好些话。宝钗自回房内,宝琴随去解闷。”
“低头不语”是不愿意,“便自垂泪”是无法违抗母亲,这是在礼教中长大的宝钗必然会作出的选择。一直以来追求金玉良缘、服从家族利益、遵奉封建礼教的宝钗接受了这场婚姻,作为竞争者的她其实也是受害者,她自然而然地接受着未曾察觉到的牺牲。
补充:在“黛玉之死”事件中,傻大姐的无心泄密让黛玉知晓了宝玉和宝钗的婚事,把黛玉推向了绝望的深渊。而宝玉那边,雪雁扶宝钗出嫁,促使宝玉被骗错娶。
三、探究宝黛爱情的悲剧根源
活动4:尝试以黛玉作为中心,绘制人物关系图
(PPT展示人物关系图,配合讲解)
问:现在回到剧本杀游戏,大家看我们整理出来的嫌疑人,几乎都是黛玉的亲人,而且都是爱她的亲人。那为什么爱她的人还会伤害她呢?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黛玉之死”的悲剧根源。(自由回答,学生会提到“封建礼教”,教师由此切入)
问:那这礼教是什么呢?
师:礼教是旧传统中束缚思想言行的礼节和道德规范。在小说里,礼教不是抽象的规范,而是体现在每个人的生活细节里。
在贾母那里,大家小姐必须尊崇礼仪,礼教是她深入骨髓的是非观念;
在王夫人那里,礼教是对森严规矩的维护,是对聪明灵巧的排斥;
在宝钗那里,礼教是随分从时的温顺,是对婚姻大事的绝对服从;
在宝玉那里,礼教是身心束缚,是心有所爱却无力主张;
在黛玉那里,礼教是不能越雷池一步,纵使爱得刻骨铭心,也只能压抑内敛。
余英时在《曹雪芹的反传统思想》一文中说:“曹雪芹专以‘礼字为攻击的对象……《红楼梦》全书都是暴露礼法的丑恶的……”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一般公认的说法是:反映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势。在整本书中,有两条线索:一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二是宝黛悲剧。而“黛玉之死”正是宝黛悲剧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可以从这个悲剧中看到,封建社会发展到这里,已然衰朽、残酷、罪恶。面对丑恶的封建礼教,人们不得不去反抗。这种反抗,正是受礼教束缚已久的人们自然而然的青春觉醒。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爱,《红楼梦》中宝黛二人对爱情的坚守,这都是人性的觉醒、社会的觉醒。再到巴金的《家》,到民国时期的琴表妹和觉民,人们走过一条漫长的青春觉醒之路。这条路上产生了太多的悲剧,这是因为反抗虽是历史必然的要求,但这种要求实际上却无法实现。
正如恩格斯所说,悲剧是“历史必然的要求與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在宝黛生活的那个时代,这种反抗是不会成功的,他们美好的爱情被粉碎,就像鲁迅先生曾说过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结束语: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悸魂动魄,木石缘浅奈若何。许多人说,只要看到“故人是谁”这四个字,就能自然而然地接上“姑苏林黛玉”,可见宝黛这段动人而凄美的爱情多么令人意难平,又有着多么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任岁月流逝,这纯美的情依然住在世人心上,平添出难以拂去的怅惋。
四、专题研读方法总结
(一)方法提要
以黛玉作为中心向外辐射,找到与之联系紧密的其他人物,建立人物档案。通过梳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为零碎的事件建立联系,以自己的方式重构剧情。这种以“人物”作为专题进行文本研读的阅读方式,我们且称其为“专题式研读”。
1. 定义
“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专题研读”即围绕一个专题,发现问题之后,广泛收集报纸、杂志、书籍等有关材料进行研读。
2. 做法
(1)目标明确:一般可结合自身专业需要或兴趣爱好,确定一个时期内定向阅读一个专题,以便集中力量读好它。
(2)广泛收集:专题确定之后,应广泛收集有关材料。以《红楼梦》中“人物”作为专题来研究,可具体从人物身份、外貌、性格特征、相关事件等几个方面来收集材料。
(3)研读有序:读书要有序,这个“序”,即研读的主线。序可视具体情况,按时期、体裁、作家、论题等类别确定。例如,我们这次剧本杀“黛玉之死”人物档案创建活动中,便是以黛玉之死作为切入点,以黛玉生平作为主线,向外辐射关联其他人物。
(4)读后归结:应归纳总结,如有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要及时整理下来。
(二)作业
读《红楼梦》,确立研读专题,写一篇读书报告。形式:表格、文章等。
五、教学反思
将《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教材”,无疑是大胆的。对于身居一线的我来说,要在短短40分钟里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专题研究阅读课,又是惊险刺激但极其享受的。
其一,示范不过跬步,千里还需少年行。孩子们并不是到了高中才接触整本书阅读的,从小到大,只要是爱看书的孩子一定是习惯于整本书阅读的。那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记得大学文学理论课第一课,老师就告诉我,当作品中的文字在读者心中被重组、思想被延伸、情感被熔铸的时候,读者就完成了对作品的二次创作,这便是“研究”。因此,我认为在阅读动机上是一致的,但今天所说的“整本书阅读”便要求高中生具备研究整本书的能力。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并不是把书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教会他们怎么去做研究。
其二,书海虽难行,以诚为舟。《红楼梦》是容易读的,因为它是内涵丰富的多彩世界;但《红楼梦》也是难读的,因为多彩世界的背后有着少年儿女一时间无法用灵魂触碰的沉疴复杂的时代。我想,示范阅读课,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如何去读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以真诚去面对阅读。真诚并热爱,这便是阅读整本书的原动力。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