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的脉象与心象
2022-05-30许三珍
许三珍
“互证”是训诂方法之一,指运用词义本身的内在规律,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对比,较其异同,正确地探求和判断词义。后泛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证明,是学问研究常用的一种比较手段,具体有文史互证、史诗互证、因果互证等方法。名著互证是指将不同名著的文本、情节或意义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关联性或异同点。本文将《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与《金瓶梅》中的李瓶儿作为比较主体,聚焦二人的症候,综合关照疾病症状、疾病治疗、病逝过程和患病原因等要素,发现其中的相关性,进而解锁秦可卿症候背后的密码,全面解读秦可卿的人物形象,深入把握小说旨趣。
一、脉象玄机:看破不说破
秦可卿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贾珍夫妇延请名医,都没个准信,直到张友士的出现,这病症才算云开雾散。
张友士按照“探脉息—寻病因—推症状—开药方”的思路来诊断,调理极为清晰。“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这是张友士的“总论点”,后文他便对应着一一进行分析。中医切脉主要有寸、关、尺三个部位,按阴阳辨证的思维来“拿捏”,主要有沉取(重按)和浮取(轻按)两种形式,各部位按不同的把脉方法取到的脏腑对应关系如下:
(浮取:小肠)左寸(沉取:心)——(浮取:大肠)右寸(沉取:肺)
(浮取:胆)左关(沉取:肝)——(浮取:胃)右关(沉取:脾)
(浮取:膀胱)左尺(沉取:肾阴)——(浮取:膀胱)右尺(沉取:肾阳)
“左寸沉数”,寸脉沉取,重按,取到的是心脏。该脉象叫“数脉”,脉跳急速,一息五至七至(脉搏每分钟90~120次),张友士认为是虚热导致了该疾病,“心气虚而生火”,引发经期增长、夜间不寐的症状。
“左关沉伏”,左关沉取,重按,取到肝。该脉象叫“伏脉”,《诊家枢要·脉阴阳类成》说:“伏,不见也,轻手取之,绝不可见,重取之,附著于骨。”张友士推断病因是肝火太旺,故月信不按时而至;又因肝脏位于右侧肋骨下方,所以张友士诊出“必然肋下疼胀”的症状。
“右寸细而无力”,根据后文“乃肺经气分太虚”,可知是沉取。该脉象叫“细脉”,脉体窄小,其细如线,震动如丝,柔弱无力。张友士认为肺气虚引发眩晕、盗汗等极度虚弱的症状。
“右关需而无神”,该脉象叫“濡脉”,“需”乃“濡”的本字,《千金翼方》言:“按之无有,举之有余。”轻取即可感知,其软如絮,重按反不明显,故濡脉也称“软脉”。该脉象主虚症,张友士言其病因是肝火旺盛影响脾胃功能,产生厌食、倦怠、酸软等虚弱症状。
诊断完,张友士总结道:“从前若能够以养心调经之药服之,何至于此。这如今明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来。”此时便有两个疑点:
第一,“水亏木旺”到底是什么病?
第二,张友士为何独独没有言及尺脉?“水亏木旺”,“木旺”即肝火旺,肾五行属水,“水亏”即肾脏亏损,显然张友士是诊出了尺脉所关联的肾脏的问题了。脉取三部,而张友士只分析了“寸关”,诊脉极其认真细致的张太医居然对尺脉丝毫不涉及,岂非怪事?从张友士把脉息、溯病因、判症状等一系列极为专业的诊断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较高的医学造诣,他不会不知道脉取三部的诊疗原则,而其独独略去“尺(肾)”,原因为何?
答案就藏在张友士开的药方中,如下: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云苓(三钱),熟地(四钱),归身(二钱,酒洗),白芍(二钱,炒),川芎(钱半),黄芪(三钱),香附米(二钱,制),醋柴胡(八分),怀山藥(二钱,炒),真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
其名虽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其实是医治血崩的药方。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傅山所作妇科典籍《傅青主女科》,在血崩门下立出七方,我们看其中三个:
治疗少妇血崩的固气汤:
人参(一两),白术(五钱,土炒),大熟地(五钱,九蒸),当归(三钱,酒洗),白茯苓(二钱),甘草(一钱),杜仲(三钱,炒黑),山萸肉(二钱,蒸),远志(一钱,去心),五味子(十粒,炒)。水煎服。
治交感血崩的引精止血汤:
人参(五钱)、白术(一两,土炒)、茯苓(三 钱,去皮)、熟地(一两,九蒸)、山萸肉(五钱,蒸)、黑姜(一钱)、黄柏(五分)、芥穗(三钱)、车前子(三钱,酒炒)。水煎。
治郁结血崩的平肝开郁止血汤:
白芍(一两,醋炒)、白术(一两,土炒)、当归(一两,酒洗)、丹皮(三钱)、三七根(三钱,研末)、生地(三钱,酒炒)、甘草(二钱)、黑芥穗(二钱)、柴胡(一钱)。水煎服。
我们发现,傅山的三个药方中的君药(对主症起关键作用的药),如人参、白术、熟地、当归、茯苓、白芍等,完全被囊括在张友士的药方中,其余药物不过是臣药、佐药、使药,起辅助治疗作用。所以张友士开的方子,是综合治疗交感血崩和郁结血崩的:人参固本培元,补脾益肺,生血固血;白术利尿消肿,固表止汗,燥湿健脾;熟地滋阴补肾,养血补虚;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益气,兼用黄芪进一步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白芍平肝益气,保护血管,调经养血,兼用柴胡进一步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毕成在《〈傅青主女科〉血崩治疗思想探讨》中指出:“傅氏重视健脾益气、滋阴补肾,在七种血崩中,有固本止崩汤、加减当归补血汤、固气汤、引精止血汤、清海丸五方,均用白术配熟地,脾肾双补。”医道精深的张太医,开出的药方也用白术配熟地,可见他深知健脾补肾的重要性,已然探知了秦可卿肾脏的问题,而其陈述中独不言“肾”之疾患,是因为中医认为肾和性功能、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世俗观念也常把“肾”和“性”紧密相连,肾有问题似乎就是性方面有问题,在贾府这种衣冠家族中谈论该问题是很忌讳的,然而秦可卿的症结正在于此,只是张太医看破不说破。
血崩在古代很难治疗,青楼女子多患此症,故被视为不洁之症。故此,张友士言语谨慎而委婉,生怕薄了贾府颜面,只说是“水亏木旺”,但《金瓶梅》中的何老人就没那么客气了,面对西门庆,他直言李瓶儿得的是“血崩”。
要深入理解秦可卿患的病并全面解读其形象,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李瓶儿。
二、名著互证:源自《金瓶梅》的借笔
小说创作常用一种手法——借笔,是对前人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进行适当调整和点化,用到自己文章中,以取得预想效果的一种文学创作技巧。用该方法设置的情节,其旨趣往往和原情节有某种相通之处。《红楼梦》源自《金瓶梅》的借笔非常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秦可卿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原型是李瓶儿,她们在性情、病情及行为等方面都有诸多相似之处。具体如下:
秦李二人都患血崩,《红楼梦》中张友士委婉地称作“水亏木旺”,《金瓶梅》则直言“崩漏之疾”或“血崩”。她们的症状高度相似:
1. 流血不止。“且说李瓶儿归到房中,坐净桶,下边似尿的一般,只顾流将起来,登时流的眼黑了。”秦可卿的贴身婆子描述她的月经:“从没有缩过,或是长两日三日,以至十日都长过。”对此,李瓶儿和秦可卿的应对方式也一致,曹雪芹的表述甚至和兰陵笑笑生的都相似:因经血不止,李瓶儿的丫鬟说:“这两日通只在炕上铺垫草纸,一日两三遍。”尤氏说秦可卿:“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
2. 极度消瘦。對人物消瘦的描写,《红楼梦》也和《金瓶梅》高度一致。王姑去探望李瓶儿,“看李瓶儿身上,肌体都瘦的没了,唬了一跳,说道:‘我的奶奶,我去时你好些了,如何又不好了,就瘦的恁样的了?”王熙凤去看望秦可卿也如出一辙:“于是凤姐儿就紧走了两步,拉住秦氏的手,说道:‘我的奶奶!怎么几日不见,就瘦的这么着了!”秦氏去世前夕,王熙凤再去望候,见“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李瓶儿死前,吴月娘也描述道:“一个人形也脱了。”“眼眶儿也塌了,嘴唇儿也干了,耳轮儿也焦了。”
3. 饮食不进。李瓶儿一开始下炕来坐净桶,“次后渐渐饮食减少”,王姑子送来乳饼,她“只咬了一些儿,呷了不上两口粥汤,就丢下了”,最后是“勺水也不进”。张友士诊出秦可卿“必然不思饮食”,她中秋过后便“懒待吃东西”,水米不沾,偶尔吃点点心:“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
4. 倦怠懒困。李瓶儿“倦怠嗜卧,精神短少”,秦可卿也“一日比一日觉懒”,张友士也言其“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秦李二人的治病过程也同出机杼:百般请医调治,诊断都每个准信,最后请到资深行家方说得真切。先后给李瓶儿看病的有任后溪、胡太医、赵龙岗等,“各执一词”,“吃了药,倒越发血盛了”。秦可卿也是三四个医生会诊,最后弄得越发经水淋漓。但最终还是请到了行家。乔大户给西门庆推荐何老人,冯紫英给贾珍推荐张友士,都侧面渲染他们精深的医术,暗示读者,他们诊断出来的才是最可信服的。名医到了之后,诊断都不像等闲医生听着病人家属怎么说自己就用文话重新说一遍,而是先诊脉作出自己的判断,张友士的判断被奉为神,何老人的诊断也毫发无爽。二人都开出了药方,无奈病入膏肓回天乏力。对于名医下药之后对病情的预判,曹雪芹也是从《金瓶梅》中借来的,因《金瓶梅》中何老人未对服药后的病势作描述,所以曹雪芹把借笔的主体转移到另一位医生蒋竹山那儿,尽管蒋竹山给李瓶儿治病时李瓶儿未病入膏肓,但终究治好了,说明蒋竹山找准了症结,下药也准确。李瓶儿服了蒋竹山的药后,反应是:“夜里得睡,便不惊恐。渐渐饮食加添,起来梳头走动。”张友士的预判则是:“吃了我的药看,若是夜里睡的着觉,那时又添了二分拿手了。”
秦可卿病笃,亲友来看望后叫预备棺材冲邪以及家人寻棺材板的细节也都是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花子由探望李瓶儿后,对西门庆说:“你早替他看下副板儿,预备他罢。”西门庆向李瓶儿转告:“刚才花大舅和我说,教我早与你看下副寿木,冲你冲。”凤姐也向尤氏道:“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西门庆让贲四和陈敬济去寻好材板,一开始没寻到;贾珍亦是看了多副杉木板,皆不中用。西门庆最后找到一副好板,“原是尚举人父亲在四川成都府做推官时,带来预备他老夫人的两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这一副”。曹雪芹的描绘与此逼似,贾珍最后找到一副,是薛蟠先父带来的,“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二者的棺木都是高官预备下的,前者“定要三百七十两银子”,后者“没有人出价敢买”,西门庆不惜重金购得此板,贾珍欲买,但薛蟠直接慷慨奉送。对材板的描绘也殊涂一致:板厚,西门庆寻到的“每块五寸厚”,贾珍寻到的“帮底皆厚八寸”;气味,前者“里面喷香”,后者“味若檀麝”;众人反应,前者言“伯爵喝采不已”,后者道“大家都奇异称赞”。贾政因劝贾珍:“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贾珍不听,由此也可窥见他和儿媳不一般的关系。
秦可卿临死托梦的情节也是借笔。李瓶儿死时,托梦于贴身丫鬟迎春进行嘱咐。迎春惊醒,方知李瓶儿已断气。秦可卿死前,托梦于王熙凤,殷殷叮嘱,报丧的云板连扣四下,王熙凤怵然惊觉,始知秦氏已殁。
秦李二人死后,男人的表现也毫无二致。西门庆呼天抢地,贾珍如丧考妣,西门庆口口声声只叫“宁可教我西门庆死了罢”,贾珍也“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封建社会礼教森严,而作为秦可卿公公的贾珍,却“哭的泪人一般”,言要“尽我所有”为秦可卿办丧事,俨然以公公之名行老公之实。而上述细节,都借笔自《金瓶梅》,贾珍之丧秦可卿,一如西门庆之丧李瓶儿,在“丧偶”过程中,二人言行举止惟妙惟肖。
可见曹雪芹塑造秦可卿时处处师法兰陵笑笑生对李瓶儿的刻画。如此逼似的情节和语言,必然塑造出神形俱似的人物形象,导出相同的思想主旨。可以说,秦可卿就是《红楼梦》中的李瓶儿,李瓶儿就是《金瓶梅》中的秦可卿,这一点,透过秦李二人的性情和病因,我们可以把握得更深入,见下文。
三、追根溯源:宿孽总因情
秦李二人何以落下如此重症?对于李瓶儿,何老人直言:“这位娘子,乃是精冲了血管起,然后着了气恼。气与血相搏,则血如崩。”可见病因主要是两大方面:精冲血管和情绪郁结。傅山的《傅青主女科》认为,血崩的病因有外伤因素,如“交感”“闪跌”;有内在情志因素,如“郁结”。傅山强调节制房事的重要性,认为年老血崩、少妇血崩、交感血崩、血海太热血崩均与房事不节高度相关。何老人所谓“精冲血管”,《竹泉生女科集要》这样解释:“经水欲出,精逆射之,则相裹而滞于血管。交接之际,淫气感召,旧精欲出而未能,而经血反触动而出矣。”这是房事不节、交感过度的结果。
秦可卿何以精冲血管,情绪郁结呢?这就得透视她的“心象”了。
秦可卿的深层性情,曹雪芹也是照着李瓶儿的模子浇铸的。二人都风流成性。李瓶儿是《金瓶梅》中排第二的浮荡女子,先是梁中书的小妾,后嫁花子虚,又与叔叔花太監关系暧昧,后与西门庆通奸,把财产暗中转移到西门庆家,见花子虚病重,她怕使钱,便断其医药,让其等死。后又嫁蒋竹山,从西门庆手里经了“狂风骤雨”的她在蒋竹山这儿没得到满足,便将蒋赶出家门。后又嫁给情郎西门庆,淫欲无度。从她数次臭骂花子虚和蒋竹山的描写中,其泼辣狠毒、歇斯底里的性情暴露无遗。秦可卿也风流成性,其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对该判词做注解的曲子云:“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判词及注解共五个“情”字,而一个“淫”字可谓画龙点睛。“宿孽总因情”乃双关手法,一者“情”指情欲,言冤债和罪孽都是因情欲造下;一者“情”谐音“秦”,即最终作下冤孽的,还是秦可卿自己,正是“自作孽,不可活”。“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高度概括了秦可卿的性情,这是造孽的根源。对此曹雪芹也在文中不断进行皴染:其一,秦可卿带宝玉到她房中睡中觉,一个嬷嬷说:“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然而秦可卿不以为意。其二,曹雪芹对秦可卿房中的陈设做了细致描写,借武则天、赵飞燕、西子、红娘等人的典故传达出丰富的信息。这些典故中人或僭越礼法,或穷奢极欲,或妖冶风流,或淫荡成性,作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秦可卿。
可见,秦可卿自身性情浮荡是其落下病根的根源,而贾府中的不肖之子贾珍则在这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贾珍在秦可卿病中殷忧过度,诸事越俎代庖,在秦氏死后又如丧考妣,百般挥霍为其办丧礼,而醉酒的仆人也臭骂他:“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由此可知,当丧德败行的贾珍遇到袅娜风流、置礼仪法度于不顾的儿媳,干出爬灰的事也就不足为怪了。况且张友士说:“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以如此心性,置身如此境地,做出如此之事,又身处如此之豪门,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以张友士说:“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
综上,秦可卿纵欲过度,精冲血管,兼忧闷郁结,伤及肝脾,由此落下不洁之症。这病因,和李瓶儿的如出一辙。
冰山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提出来的,认为“自我”本体正如一座冰山,外在显象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广阔的内在世界则隐藏在水面下。该理论被海明威借鉴到文学创作中,认为文学当以极少的显象表现创造无限的深层意蕴,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通过名著互证,再结合中医学理,我们探知了秦可卿脉象背后的深层隐情,窥知了秦可卿“好性子”背后的风流本性,发现秦可卿与李瓶儿无论显象还是隐象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曹雪芹和兰陵笑笑生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也有着相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评判。《红楼梦》也正是以这样大道至简的方式,创造了含蓄隽永、深沉蕴藉的艺术境界。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