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识别技术背景下高职亚伟速录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2-05-30余佩青
[ 作者简介 ]
余佩青,女,浙江乐清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文秘、速录。
[ 摘要 ]
速录速记技能是文秘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很多人提出亚伟速录技术将被智能语音识别软件取代,给速录课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文章在论证语音识别技术背景、培养速录人才必要性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开辟第二课堂、工学结合等模式,探寻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亚伟速录人才培养路径。
[ 关键词 ]
语音识别技术;速录;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9.065
语音识别是利用机器对语音信号进行识别和理解并将其转换成相应文本和命令的技术,以微软语音、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兴起,给传统的同传、速录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出现了“速录无用论”的言论,这是智能语音识别对速录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但是由于语音识别技术适用于有针对性样本的采集,仅适用特定个体语音信息的识别处理,对于音频、声调众多语音模糊的采集对象,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记录不仅仅是机械式的,也是智能的综合能力的体现。由此可见,虽然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对标准化特定个体语音识别度高、效率快,但从当下语音技术存在的技术壁垒和难点来看,亚伟速录技术即将被智能语音识别替代的言论过于武断且并不现实。
当前,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信息的传递与获取,也直接引发了随时随地的速录应用需求。速录需求多样化、速录岗位普及化、速录人才复合化、速录系统智能化、人才培养专业化,将成为速录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应对 AI 新时代的挑战,紧贴行业与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地域与学科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问题。
1 语音识别技术背景下培养速录人才的必要性
目前主流的语音识别方法大多基于深度神经网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一定的神经网络取代传统语音识别方法中的个别模块,如特征提取、声学模型或语言模型等;另一类是基于神经网络实现端到端的语音识别,相比于传统的识别方法,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方法在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复杂情况,声源远场、小语种识别、说话人口音、专业语言场景等,无论语音识别技术多么发达,总会存在识别上的误差,导致语音所转换文字的错误,而纠正这些错误,仍需要由人来完成。如语音识别技术无法对庭审中当事人或证人表现出的非语言“情态信息”、模糊性语音,如演示的动作、愤怒的表情、哭泣的声音等做出真伪判断,而实践中书记员一般多以括号备注的方式进行记载。总之,当前语音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速录从业人员的工作量,但它不能完全替代速录从业人员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亚伟速录的独特性是记录的专业性保障
亚伟速录的独特性主要体現在双手多键并击的操作原理,可以实现听打、想打、看打,做到“语音落、文稿出”,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人与速录机的“合二为一”。
首先,资深速录从业者能够做到“语音落、文稿出”的核心在于在录入记录的过程中一心多用,换而言之就是一边听打、一边记录、一边整理的“三边能力”。通过“整理”环节对发言人语法错误或者语意模糊的地方,进行及时的修正以及标点符号的合理运用、断句等等,提高文稿的正确率,增加文稿的可读性。其次,亚伟速录快捷键、略码等技巧的运用,能够做到正确率、速度两手抓。快捷键中的自定义和造词是现场会议记录的法宝,速录从业者在会议之前根据会议主题,提前对生僻的人名、地名、专业术语进行自定义或者造词,如大型的圆桌会议或多人访谈节目,提前对发言人人名进行自定义,就能确保每个发言人的内容独立成段,并在发言内容前加上人名,文稿条理清晰省去后期整理。最后,因为是人工操作,即使在会议中途遇到生僻字词或专业术语,也能做到快速自定义、造词或标注,以此保证能及时、准确地记录。
1.2 亚伟速录的识别性是记录准确性的保障
亚伟速录的识别性是指对于语音(听打)、文本(看打)、图片(提取文字)的识别,即准确识别并实时转换为文字。目前最为广泛的语音(听打)的识别,记录形式一般分为三种:重点记录、全面记录、会议纪要。一是重点记录,根据会议方要求,只重点记录某位发言人的内容或对发言内容进行过滤这样可以把一些无关紧要的、重复的内容省略掉,只记录重点内容。二是全面记录,是要将发言人所有内容完整记录下来,做到真实还原会议现场。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影视字幕,它不仅要求全面记录,不能出现标点符号,一般结合语境、情景14个字换一行,供后期制作节目使用。三是会议纪要,是在会议记录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出一种记叙性和介绍性的文件。
因此一份“完整通顺”的会议记录,不仅仅是对语音、文字机械式的捕捉,更彰显了资深从业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判断力和清晰的文字表述力,配合以耳(听力)、眼(观察力)、脑(分析力),迅速地做出准确反应的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
1.3 亚伟速录的时效性是记录即时性的保障
亚伟速录的时效性是指利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应用技能,将语音信息重新整合编辑,真正做到“语音落、文稿出”,直接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如2022北京冬奥会从开始筹备到正式比赛,有一大批速录师在为冬奥会努力工作着,虽然在电视转播中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但他们在不为人知的岗位上,默默地为北京冬奥会担当着特殊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事实再一次证明,任何重大活动都离不开速录。
2 语音识别技术背景下高职速录人才培养困境
2.1 授课对象学习积极性不高
首先,人工智能时代下学生享受了语音识别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使学生对于亚伟速录技能的实用性产生质疑,甚至萌生“速录无用武之地”的想法。其次,速录课程定位属于专业基础课程非专业核心课程,因课程属性特殊导致其与文秘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度和关联度不紧密,这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最后,该课程学习入门容易但是学精难,需要大量重复的提速练习,过程枯燥周期长,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2.2 授课内容重技能轻综合
速录从业者面向的行业广泛,接触各行业的前沿信息,从业者除了具备过硬的速录技能之外,必须有广博的知识的作为支撑。不仅需要敏锐的反应能力更需要综合扎实的文字整合能力,完成语音信息实时采集与转化。现下高职院校在速录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学生速录速度的提升,轻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联系。
2.3 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的速录教师大多是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短期高强度集训后转型持证上岗,虽掌握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技能却无实战经验,并不清楚不同阶段不同学生会遇到什么问题,无法因人而异制定中高级提速阶段的教学计划,也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认为勤学苦练是提速的唯一途径,重复机械式的练习忽视技巧的提炼,难以突破提速瓶颈,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3 课时不足,实习实训受限
高速度是速录的灵魂,要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能实时准确地将语音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的速录从业人员,不管是速录秘书、书记员还是速录师,最低的标准速度至少要达到140字/分钟,这需要从零基础开始至少经过500小时以上的练习。目前开设速录课程的高职院校大多依托文秘或法律等相关专业,法律专业的课时相较文秘专业多一些,文秘专业除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之外,最多只能做到2学时/周,一学期共32课时,有的院校开设一年,有的院校只开设一个学期,课时还不足500小时的十分之一。加之文科的共性缺少系统性的实习实训,速录机、速录专业机房设施尚不能完全与教学配套,难以满足实习实训需要,无法满足培养合格速录人才所需的课时量。如何延伸第二课堂重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速录技能是急需考虑的问题。
3 语音识别技术背景下高职速录人才培养路径
3.1 “岗课赛证融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想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课堂,“有趣”与“有用”是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速录作为专业技能课程要打破传统的以“了解”“熟悉”“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从岗位的需求出发,以市场、职场的变化为风向标,确立“实用、够用、能用”的原则。将本课程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结合专业强调针对性,突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配性。
其次,应结合1+X中文速录技能考证的要求,围绕考证内容构建教学内容,针对考核点,开展相应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操能力,使构建的教学内容既能支撑专业教学,又能支撑1+X中文速录技能考证,做到技能考证与学历教育两手做,促进“双证融通”目标的达成。
最后,以赛促学,以赛促业。目前速录相关的赛事有省赛、行业赛、国际赛等,院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一方面学生能够从获奖中找寻自我价值形成自我肯定,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各项荣誉,对于日后参加专升本、工作都是锦上添花。另一方面从历年参赛学生就业数据来看,很多用人单位会在比赛现场招聘速录人才,组委会也会借助竞赛平台宣传参赛学生,参赛学生会在比赛现场收到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实现直接就业。
3.2 注重全面培养,提升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处理好课程与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关系,要紧贴市场,顺应时代潮流,打破僵化思維,人工与智能不是敌对的对立面,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用科技点亮我们的学习、生活,学会借力用力提升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构建速录人才培养模式既要体现知识的专业性、综合性,又要反映技术的实用性、针对性,不能一味地强调速录能力,而忽视对文秘专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如沟通与协调能力、办文办事办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新媒体应用能力等,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速录技能型人才。
3.3 引强培优,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是一个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能型人才培养应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既要有高校的专任速录教师,又要招纳行业领域的速录能手,健全双向交流机制,实施专、兼教师“结对互帮”计划,二者相辅相成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制定速录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以锻炼提升实战经验。同时行业协会要发挥引领作用,定期组织相关培训给各院校速录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如借助1+X中文速录证书师资培训开展说课比赛,教师将考证知识及最新速录技能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课堂组织和实施能力,助推教学改革。
3.4 开辟第二课堂,打破时空限制
第二课堂的开辟,是课堂教学课时不足、速录设施设备不全的补充和完善。组建兴趣小组、开设公选课可以打破行政班课时限制,有效利用课外时间扩充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灵活科学地制定教学内容,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更具人性化。鼓励学生成立速录社团通过老带新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借助举办速录技能比赛形成良性竞争激发学习动力。此外,利用寒暑假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去速录培训机构进行强化训练集中提速,这既是利用假期进行弯道超车,也是为各级赛事培育种子选手。
3.5 实训基地与“工学结合”的模式
3.5.1 利用校内资源拓宽学生实践渠道
校内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的学术报告或者讲座,可以安排学生现场记录。一方面真实的工作场景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现场速录工作流程,有助于快速提升实战录入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3.5.2 对接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教学
院校可以选拔高速度、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对接真实项目为企业提供速录服务,学生获得实战机会的同时也能获得一定酬劳,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院校一方面可以与速录机构或者会展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当地法院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去参加实习活动,如参与庭审记录,以提前了解职场,培养应变沟通能力,明确职业规划,为步入社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晗,唐柔冰,张义,等. 语音识别研究综述[J]. 计算机系统应用,2022,31(01):1-10.
[2]郑睿. 人工智能时代《速录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以法学专业为例[J]. 高教学刊,2020(24):11-13,17.
[3]乌玉洁. 高职复合型速录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大连地区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15,17(6):38-40.
[4]刘长波. 人工智能时代亚伟速录技术优势的不可替代性研究[J]. 轻工科技,2019,35(6):71-72,184.
[5]杨洁.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速录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与解决方法[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