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
2022-05-30李琴纯子
李琴纯子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四方面能力为主的学科,其中阅读与写作既是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主要方式,又是体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进入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要面对的学习任务有所增加,而教师有必要将阅读与写作二者结合起来。对此,广大一线教师开始积极地探索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以期在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进而达到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一、阅读前拓展文学知识,丰富知识储备量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写作时普遍存在着的一大问题便是写作内容空洞,且从写作内容就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量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使他们写出的文章能够体现出自身的语文素养。对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拓展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文学知识,一方面达到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量的目的,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阅读《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前,教师可以先介绍这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等文学知识。《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大家熟知的宋代文学家苏轼,世称苏东坡、苏仙,而这首诗则是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且作者在诗中留下一句极具哲理性的语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教师介绍完上述课外文学知识后,同学能够主动进行记忆和积累,从而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文学知识,与此同时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会逐渐被激发出来,为教师开展后续的阅读教学环节做好铺垫。通过采用上述这种方法开展导入环节,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导入环节的价值,还为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做好了重要铺垫。
二、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美化作文语句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所要学习和创作的文章将不同于以往的看图写话、写日记等形式,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针对事物进行描写,最终完成一篇记叙文。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表现,而词句便是创作出优美篇章的前提,对此教师需要通过阅读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从而达到美化学生作文语句的目的。
例如在阅读《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海底的景色以及丰富的物产。为了能够展现出海底的景色,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好词好句,对此教师可以先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初步了解文中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提取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当教师布置完初读任务后,学生会立即对课文展开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波涛汹涌”“闪烁”“蕴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等词语以及“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等句子。在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初读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逐一学习文中的好词好句,如在学习“波涛汹涌”这一成语时,教师首先讲解该成语的释义,随后再从原文中找出该成语的位置,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运用此成语的好处,如此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语句的理解,还促使他们逐步形成将其运用于作文中的能力,进而达到美化作文语句、提升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创设阅读情境,营造写作氛围
上文提到,在语文这门学科中,阅读与写作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中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开展教学环节。为了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需要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深度阅读课文,随后再由课文营造出写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可以尝试应用情境教学法,即在课堂中围绕课文内容创设与之对应的教学情境,随后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例如在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时,作者在文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来临前、来临时以及潮去后的景象。为了给读者展现出钱塘江大潮的气势汹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优美语句,对此教师首先请学生初读课文,并对其中的语句进行积累。在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初读后,为了使学生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能够深度阅读课文,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给同学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视频。学生在观看直观的影像资料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联系课文中的语句,由此以直观的视觉角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在学生观看完影像资料后,教师可以带领同学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出钱塘江大潮景色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大潮的景象,同时又以场面描写衬托出大潮的气势汹涌。在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以作文的形式展现出自己曾经看到过的较为难忘的景色,且在写作时要联系《观潮》这篇课文中的写作方法。通过上述创设的阅读教学情境,学生的写作灵感也能够被激发出来,从而逐步进入写作状态中。
四、以多种形式开展随堂练笔,有效缓解学生写作恐惧感
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是难度最大的学习环节,许多学生对写作都充满了恐惧感。针对此问题,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了长期的调研,发现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写作量过少,以至于他们认为写作是学习任务,而不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对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予以解决。为了有效缓解学生面对写作时的恐惧感,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以多种形式开展随堂练笔,包括续写、仿写、改写等。
例如在阅读完《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后,教师便可以通过以上形式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因为此篇课文为童话,且其中所写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所以当学生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学习后,教师可以先请学生针对课文的后续内容进行讨论,在学生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和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且逐步产生自己的写作思路。在完成讨论环节后,教师便可以请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改写。在进行续写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具体写一写巨人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而在进行改写时,学生可以从巨人的态度转变之前开始创作。不论学生采用哪种写作形式,教师都需要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并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创新。通过上述以多种方法开展课堂练笔,一方面能够缓解学生面对写作时的恐惧感,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创作的乐趣。
五、引导学生创作读后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要通过写作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后,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通过阅读所产生的感想。在完成师生交流的环节后,教师便可以请学生创作读后感,而读后感中的内容除了表达自己的感想外,还可以叙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内容。教师还需要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避免他们所写内容仅仅局限于阅读课文后的感想。通过上述创作读后感的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会逐步加深,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他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能够主动创作读后感,发挥出阅读的有效性。
六、结语
本文对小學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成为一大趋势,广大语文教师有必要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最终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天菊. 读写结合促表达——浅议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26.
[2]刘志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实践[J]. 新课程(小学),2019(02):44-45.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