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课外阅读之花盛开
2022-05-30稂琦瑛
稂琦瑛
摘 要: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更是大语文课堂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序、有效的课外阅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能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须对课外阅读教学的模式进行探索,上好阅读指导实践课,举办“图书展览会”,开展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充分发挥图书室功能,开设读书课等。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找到读书的乐趣,课外阅读兴趣变浓了,课外阅读习惯形成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增强了,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言语习作间,文化味甚浓。
关键词:拓展阅读;精推读本;活动督读;读以致用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课外阅读就如细雨,悄无声息,日积月累,大地才会湿漉漉,学生方能腹有诗书;课外阅读如花蕾,为师者不断浇灌,精心呵护,含苞的花儿才会美丽绽放。课外阅读犹如一条河流,会在学生的心间激起阵阵美丽的涟漪,成为语文学习一道绝美的风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语文教师须大力关注并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沉浸、陶醉在文字中,让语文阅读快乐起来,让语文学习轻松起来。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内外结合,拓展阅读空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延展阅读就能有效增加阅读量:在学生课内学习后,引导其延展阅读同一作者或同一主题的书籍,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能力。目前语文课本所选课文虽文质俱佳,但数量有限。若只是就语文书学语文,学生视野无法拓宽,所得有所局限。课外的阅读文本浩如烟海,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筛选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一篇(课文)延展课外多篇(读本),主题性阅读能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基于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多方面的延展阅读。如学生学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后,可为学生推荐《果壳中的秘密》《奇异的仿生学》等课外读本,激发学生去拓展阅读更多的科学故事;学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提倡学生读读《居里夫人传》等科学家人物传记,激发其向伟人学习的兴趣。还可布置学生课后扩展阅读,了解一些名篇佳作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如学习课文《刷子李》后,可扩展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学了《手指》《桃花心木》,可课外阅读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及林清玄其他散文;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后,可扩展阅读《故乡》等,不一而足。学生通过丰富的延展阅读,既巩固和发展了课外阅读的成果,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二、注重学段特点,精推阅读内容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科学普及读物,甚至包括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以及网络文章,经过教师认真的筛选,都可以作为小学生阅读的重要内容。小学生语言的积累近一半来自课外,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语文教师应根据每个学段推荐适合学生的阅读读本,一学期至少六到八本。笔者承担的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在接班时发现很多学生几乎没完整看过几本书,学生的阅读数量和知识面都相差很大。阅读指导和推荐阅读内容要从一年级开始,只有长期阅读才能形成良好习惯,取得预期效果,否则到高段才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就为时已晚,效果欠佳。当然,每个学段的语文教师应推荐较适合学生学段知识的阅读读本,对低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或绘本,并尽量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如声像材料、绘本读物;对中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等阅读读本;而高年级学生,则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在课型特点上,低年级多开设阅读物推荐课,中年级多进行阅读汇报及推进课,高年级则可上些阅读欣赏课、读书笔记指导课,让学生课外阅读“拾级而上”、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水平。
三、注重激发引导,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语文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多大声吟诵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语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一接手就建立起一个“阅读阅美群”,专门上传晨诵暮读音频,要求大声吟诵,日日打卡。吟诵之间,那份阅读的畅快氤氲于身。
(二)多汇报展示
笔者会利用课间操以后上课以前这段时间组织“两分钟演讲”,每天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难度,规定围绕所看书籍,说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可以将看的內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不在登台时无话可说而“尴尬”,同学看书时,比以前认真多了,劲头更足了,或多或少,皆有收获。
(三)多“集中”展示
让学生把平时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收集起来,做成剪贴报展示。阅读完了整本书后,开展阅读手抄报、画思维导图、制作阅读卡、制作阅读美篇比赛,大量的阅读实践比赛提高了阅读质量,加强了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不但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还能全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多“红花”奖励
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到我这儿“领赏”。做好登记,贴红花,每半月定期公布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书读得多者给予适当奖励,让学生阅读成为“悦读”。同时,还在家长会上邀请全班读书冠军及其父母现身说法,介绍阅读方法,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注重学以致用,增强阅读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其实也是为 “写”服务的。
目前,作文教学通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教师在作文课上使出浑身解数讲解方法技巧,批改作文更是字词句章面面俱到,作文发下来学生却熟视无睹。几年下来,学生作文还是“榨”文, 千人一面,没有新意。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内外阅读多了,写作也自然就会好。“读”以致用,让阅读与写作同行。首先要触类旁通,学习什么类型的文章,就启发引导学生写作类似文章,如学习了《鲸》等说明文,就教学生利用说明方法写写自己的心爱之物;如在讲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的文章时,就要告诉学生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写和一般的描写人物心情有什么不同。
其次,还要教学生学会“模仿”,如在学习《珍珠鸟》《落花生》等文章之后,让学生借鉴文章中开头、结尾等;课外读了《城南旧事》《森林报》《呼兰河传》等课外书籍,教会学生吸取其语言的清新风格和短语的运用,让学生有文可依、有话可说,让学生觉得写作也可以很容易,写作的兴趣自然就越来越浓,真正实现“读有所用,读有所获”。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写作能力的有益桥梁,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位语文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序、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孩子悦读吧,看,那课外阅读之花绚烂开放,甚美!
参考文献:
[1]陈秀华. 有关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整合探究[J]. 格言(校园版),2022(09):62-63.
[2]程月. 小学生课外阅读途径初探[J]. 基础教育论坛,2022(02):58-59.
[3]荆艳艳,梁小红. 浅谈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和方法[J]. 试题与研究,2021(36):47-48.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