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视域下思政课程设计探索

2022-05-30李贞莹

南北桥 2022年9期
关键词:可视化教学资源媒介

[ 作者简介 ]

李贞莹,女,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教育研究。

[ 项目名称 ]

桂林旅游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可视化>课程思政建设研究》(2021KCSZJG029)、《高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21KCSZJG011);桂林旅游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视听语言》(2021KCSZ026)、《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2021KCSZ027)。

[ 摘要 ]

数字时代推动高校课程思政设计的创新发展,笔者以从媒介融合角度探讨新文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信息可视化”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为例,通过发现课程思政实施问题、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具体教学案例实践,并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思考和探究,提出一些本专业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的浅见。

[ 关键词 ]

媒介融合;信息可视化;课程思政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9.042

1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媒介的传播不再是单一的媒体形式,而是逐渐打破媒体之间相互的边界,信息的跨越、融通、整合多个媒体平台,形成了相互交融的媒介融合形式。媒介融合形式的多样及复杂,平台的开放化,内容的动态化、海量化和碎片化,传播的交互性和快捷性,突破了原受限于时空的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态势,但同时因其复杂的、多元的传播环境,给高校思政教育活动适应融媒介带来了压力。在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设计专业思政教育课堂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1.1 信息可视化课程的特点

信息可视化设计(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esign)是目前计算机图形学、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相互交叉的新领域,处于艺术、新闻、技术和故事之间的交汇点。信息可视化是一门知识面涉及较宽泛、发展迅速且跨知识领域的交叉性学科。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图形化敏捷计算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可视化逐渐成为前沿和热门领域。面对当前海量、多维、跨媒介数据的大量产生,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信息可视化是对信息的一种设计,内容属于数字媒体设计技术范畴,通过数字媒体设计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通过信息可视化的图文设计,表达出更多艺术性的内容。

“信息可视化”课程是桂林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一第二学期的专业课,是数字媒体设计课程体系中一门不可或缺的新兴专业主干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分析整合的能力、整合设计图文、表达的能力为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可视化信息表现的创造力和运用能力,理解信息、图形可视化表现的产品的功能、结构与设计思想。

1.2 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对于本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大一属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大二进入分专业方向教学阶段。“信息可视化”课程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利用可视化信息的技术与技巧,做好数字传播媒介课程特点的相关设计,有助于学生尽快对专业课程产生兴趣,了解本专业相关就业方向,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创意意识和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1.3 结合融媒体手段的信息可视化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思政知识,实现立德树人使命的关键举措。融媒介是一种“内容兼容、资源相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介手段,通过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等现代手段,可融通多个媒介格局和跨越多个媒体平台,最终实现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的优势互补,融媒介时代整合传统媒体在技术上的优勢,结合新型媒体在技术上的便捷,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需求,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新的沟通方式。

在智慧育人场景下,通过发挥现代融媒体技术的多元应用优势,思政教学面临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态和深化教学互动等多元变化。对比之前主要是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授知识点,学生听课的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改变为将抽象、乏味和枯燥的传统思政教育活动,借助与现代融媒体结合的优势,将视频、音频、漫画、动画和多种虚拟技术等进行多媒介的融合,以创新多元形式的课堂模式。只有正视融媒介发展带来的多元技术手段,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接轨时代潮流,变革教育理念与教育思维,才能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上的创新,拓深高校思政教育的理念。

媒介融合的动因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优势,目前高校学生的媒介接触习惯和沟通方式,随时随地、短、平、快的接收不同平台媒介融合资讯的传播优势,以及媒介融合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及优化,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通,互相促进。

2 “信息可视化”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困境

2.1 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不尽完善

目前数字技术发展的迅速和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加之后疫情时代的客观影响,加快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打破时空,不限于课堂环境,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但本专业的“信息可视化”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还未搭建完整,融入专业教学内容的思政建设也存在着更多的潜能。

本思政课程实践在综合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详细解读专业育人目标,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思政教育价值进行有效衔接,完善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信息可视化”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改善思政教学资源内容、形式较单一的现状,挖掘现实世界存在着多元的、可利用的、可浸入的专业课思政内容教学环节的资源。

2.2 教师需平衡专业课程和思想教育两个维度

专业教师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持久力。由于专任课教师并非思想政治专业教师,教师思政认知能力急需提高,才能更好地将思政教育知识融入专业课程知识实践中,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思政教育专业化发展。

提升专业课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度,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需要调动教师全部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较少有教师主动去创新和开发教学资源。拓宽具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开发,要结合教师自身经验、经历、学识、素养及对教学个性化的理解,形成独特的、个性的思政教学载体。通过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集思广益将思政元素组织起来,以达到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政教育知识的平衡与互补。同时,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审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教学反思便于教师总结经验,获得学生反馈后,不断修改与完善的教学设计闭环。

专任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素质,还需提高融媒体驾驭能力,利用媒体交互性强、传播面广、能积极适应大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交流的新特点,围绕教学大纲,运用图文与声像结合的教学案例,把多元的资源,利用媒介形式融为一体,营造动态化、立体化的教学内容。

2.3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欠佳与学生评价反馈的缺失

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都出生于21世纪,对潮流十分敏感,但对事物的发展及文脉知识缺乏理解,他们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服务社会意识相对较薄弱,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3 思政融入“信息可视化”课程生成与设计

3.1 课程思政内容融合媒介模式的设计思路

“信息可视化”课程的思政教学既是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技能教学的改革和深化。基于课程思政内容融合媒体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首先,应确定教学目标。从知识教学目标方面,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概念与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信息设计概念的总体性认识与理解。从能力培养目标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创意设计表达能力,让学生熟悉多种类型信息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让学生对多种信息表现形式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具备初步的信息组织、分析与设计能力。从思想教育目标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行业发展、前景等相关信息,让学生养成认真专注的工作习惯,培养其爱岗敬业、协调合作、自主创新的精神。其次,通过对培养目标的深度解读、对教学内容精准的把握、对学生实际需求的深刻理解,选择合适、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最后,专业教师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网络发展规律,分析其优势及特点,并尝试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相融合,使传统的思政内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表达,以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

3.2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专业课思政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否合理和高效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密不可分。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对已有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二次深度开发,利用与“信息可视化”内容相关的SPOC课程、视、音频、动态gif图片、漫画、动画、毕业设计作品、时事新闻等,从信息可视化的基本程序、信息结构構建方法的角度寻找、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内容。重视数字资源开发并正确认识资源,注重多元资源的合理搭配,并且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学生资源价值。不光只重视时事政治热点、教学的案例和网络的资源,还应该充分开发本地资源和学生资源。

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思政资源进行更新,对已有资源进行深挖,调研新热点以激发学生的新兴趣;教师挖掘已有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本地资源具有熟悉感、亲近感和真实感,教师也更易获得。且本地资源在情感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全情投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

同时,还应注重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发,如SPOC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多种课堂在线软件助手、作业提交平台、学生学习数据统计、学生评价反馈平台等,达到思政内容融合与媒介渠道融合的统一。

3.3 课程思政内容梳理及安排

本课程专业知识融入思政课程设计时,首先,教师应明确该节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确定符合教学内容知识点所关联的思政教育内容和育人目标。其次,教师应进行课前材料的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完备课程知识与思政内容的备课,课前可以发布相关视频或动态材料,使学生可提前了解课堂内容,便于课中各抒己见及相互讨论。第三,课堂授课中,教师要将课程知识点融入具有代表性的思政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以体验、感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完善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体系。最后,教师要根据前三个阶段的情况,进行课后作业设计,加深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达到课程知识内容与思政教育教学并行。

教师在建构与开发思政课程教学资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开阔眼界,注重把家国情怀、社会时事热点、人民生活等方面的资源引进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各种资源,把专业课的思政课堂打造成开放的载体,将高尚的思想和道德情操转化为实际行为。表1为“信息可视化”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部分课程教学组织示例。

3.4 师生双向互动模式

不同于传统思政教育教学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在融媒介促使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已逐步转变为师生的双向交流、多元互动模式。

课程思政的师生双向互动模式,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方式,进行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包括但不限于理论学习法、实践调查法、创新开拓法、学习他人经验、反客为主等。营造高质量课程思政课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需要通过启发性、探究法、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调动多维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开拓新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 结语

本文是笔者在专业课程中大量设计实践与教学实践的阶段性理论成果,理论与实践需要不断交融与深化,为更好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使更高层次的理论发展,并迭代进行新阶段的实践,循环往复,教师还必须对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教学反思,才能使本课程思政构建更深入的探索。

高校要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优势,开发、设计高质量的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全面优化专业课程中学生的思政学习体验,实现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政教育内容表达。丰富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与形式,将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现代与生活化的转型,积极促进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当下的网络相融合,提炼更多元的媒介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的引领,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四达. 信息可视化设计概论[M]. 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2021.

[2]刘杨. 信息可视化对于数字媒体设计的方法论意义分析[J]. 数码世界,2020(9):52-53.

[3]魏薇,毛萍,马继梅.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迁与进路[J]. 现代教育管理,2020(7):22-29.

[4]袁希.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5):68-70.

[5]牛凤燕.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转换[J]. 社会科学战线,2018(12):276-280.

[6]马亮,顾晓英,李伟. 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25-128.

[7]王荦思. “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 艺术教育,2021(8):58-62.

[8]吴欢,王若楠. 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话语创新发展策略[J]. 未来与发展,2021,45(11):36-39.

[9]张禧嘉. 高校思政宣传工作中全媒体运用机制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4):139-140.

[10]张艳红,郝晓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

[11]张毅,王立峰. 论信息可视化对于数字媒体设计的方法论意义[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34(6):96-100.

[12]陆道坤.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猜你喜欢

可视化教学资源媒介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