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PISA评价构建“读做思共生”科学课堂模式的探索

2022-05-30倪艳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倪艳

摘要:PISA评价是一种全新的评价体系。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判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以便强化学生的思辨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PISA评价;读做思共生;小学科学

教育评价环节是科学教学中的常规性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环节,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促使学生在反思中认识自己的不足,以便在弥补、改进中获得成长。而将PISA评价引入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环节,能够助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完成科学发展观念的内化。所以,在创建“读做思共生”的科学课堂时,教师也应当从PISA评价的基本特点出发,为学生引入丰富的阅读材料、生活问题等,以便改良以往的评价体系,带给学生全新的思考,使学生从评价环节获得成长的养分,不断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1   形成科学判断,发展思辨精神

科学判断是学生在认识科学概念后形成的基本看法。一般来说,科学判断的过程是先对概念进行认知,再应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在PISA评价中,学生可以基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进行判断,从而得到最终结果,在判断过程中会呈现完整的探究过程。可见,PISA评价与科学判断素养的要求基本一致。所以,在创建“读做思共生”的科学课堂时,教师也应当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判断和探究,使学生在追溯原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探究。

比如,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探究,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当学生面对“用干树枝拨开电线”的场景时,学生会主动形成“干树枝不导电”的想法。随后,教师让学生围绕这一现象进行自主思考,并引导学生提出“干树枝到底能不能导电”“我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电路,将干树枝放入其中,从而检验干树枝是否导电”等问题。之后,学生自主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并利用实践的方式验证自己的想法,逐步得出合理的猜测。当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后,也能解决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认识到干树枝是绝缘体,而通过整个操作过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应用本节课知识的质量,在不断完善中提升科学素养。

显而易见,教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做出科学判断,能够激活学生的思辨精神,以便学生在自主追溯形成科学判断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助推科学素养的发展。

2   引入多样材料,主动进行阅读

科学阅读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以往的科学课堂上,学生接触科学阅读的方式相对单一,只能通过阅读教材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显然,这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在引入PISA评价体系后,教师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路径,利用评价环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并为学生设定问题,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便学生在“读”“思”“做”中提升阅读素养,增强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生活中的电”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常见电器的供电方式以及交流电的几种发电方式后,教师为学生引入“果蔬发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如下内容:果蔬是可以发电的,当水果的酸性越强时,发电量也越多……果蔬发电的条件、过程是怎样的呢?随后,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并在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促进问题的解决,增强对果蔬发电的认识。在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点评学生阅读中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对学生查漏补缺,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不难看出,教师为学生引入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并基于材料为学生设定问题,能够构成全新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在提升阅读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科学素养。

3   积极利用问题,发展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PISA评价中的基本内容是生活中的重要知识与技能,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科学基础知识上,较少教授知识应用的方法,以至于学生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教师应当在打造“读做思共生”课堂的同时,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问题,以便学生基于生活材料的阅读和实践,完成对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環境变化以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提出“你知道哪些动物会冬眠吗?为什么有些动物需要冬眠呢?”“在季节交替时,为什么鸟类会出现换羽的行为呢?”“你见过动物迁徙吗?它们为什么要迁徙呢?”等生活化问题,在学生阅读问题、自主调查后,可以得出有效的回答,并应用动植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等知识。在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的能力仍旧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不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学生解答上述问题后,教师也要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创建互动交流小组,以便学生在聆听他人答案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主动优化自己的答案。

显然,教师为学生提出多样化的生活问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以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4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人人参与

评价活动是科学教学中的一部分,通过评价的过程,学生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以及自己需要弥补哪些知识点,促使学生在改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进一步发展自身特长。但是,在自我评价时,学生往往会带入主观意识,致使评价活动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而学生互评的形式,则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所以,在科学课堂上应用PISA评价模式时,教师除了要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外,还要创建学生互评的评价模式,让学生透过同伴的视角,了解自己应用科学知识的情况,并倾听同伴的意见,促进自身潜力的有效开发。

例如,在“给动物分类”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互评活动,促使学生结合同伴的建议进行全面反思。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多个动物图片,并为学生布置“如何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呢?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这些图片中的动物进行分类。随后,教师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依据,如有的学生说“我是按照动物有无脊椎进行分类的”。之后,教师让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并对他人的分类过程和结果提出自己的意见。随后,学生再围绕自己分类的过程、结果整合他人的意见,逐步完成自我反思的活动,从而提升自我诊断、评价的质量。

教师为学生创建“生生互评”模式,能够实现“人人参与”,使学生获得多元化的指导意见,以便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反观自己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从而在精准改进、提升中,助力自身科学探究潜力的有效发展。

5   彰显学习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环节应当具有一定的发展性,能够让学生通过评价的方式深入认知科学概念,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等多种素养的再次成长。而PISA的评价方法倡导学生在参与评价环节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机会,实现进一步成长。因此,为了创设“读做思共生”的科学课堂,让学生在反思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科学知识进行精准弥补,教师就需要基于PISA评价模式的特性,细化设计评价表,明确学生的评价方向。

比如,在“铁钉生锈”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借助富含生活气息的评价表,引发学生的反思、思考,促使学生精准认知自己的学习成效。具体来说,在评价表中可以包含“猜想与假设”“实验操作”等项目,每个项目后又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同时,在每一级后又标注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如在“猜想与假设”这一项中,“初级”对应“对铁钉生锈的原因不能做出自己的猜想”,“中级”对应“对铁钉生锈的原因能够做出猜想,但是不能说明缘由”,“高级”对应“对铁钉生锈的原因能够做出猜想,并能简单地说出自己的理由”。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按照上述表格展开自主评价活动,促使学生通过表格上的内容直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知识的针对性弥补。

显然,学生对自己评价的过程,也是反思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过程,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实况,并进行相应的补足,从而在不断完善中提升自身的能力,积累更多科学知识。

6   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

学生之间的成长环境、生活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能力也呈现明显的差距,在组织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后,教师很难基于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衡量。而PISA评价环节就是一项没有统一衡量标准的评价模式,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学生没有成功与失败,只有学习进度的差异和发展方向的不同。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己现有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改进,让自己在未来的科学课堂上获得成长,促进阅读能力、探究能力、思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读做思共生”科学课堂的生成。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庞大的家族”这一课的内容后,围绕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便可以做好评价标准的细化设计,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定位。首先,教师以“观察能力”为方向,设定包含四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即第一等级:观察有序,能够基于正确的方法,对昆虫的特征进行观察;第二等级:观察有序,但是观察不到位,对昆虫特征的描述基本正确,但是方法仍需提升;第三等级:观察秩序紊乱,语言描述粗糙,观察方法不正确;第四等级:基本没有观察的技巧。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评价活动,以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情况进行精准定位,从而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意识到自己处于“第三等级”,那么在后续参与科学课程的学习活动时,学生便要有意识地改良自己的观察秩序,主动整理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自身的观察效果。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发展实况,能够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机会,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以便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获得成长。

7   引发科学质疑,展开科学探究

“质疑”是学生开展主动探索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会沿着问题的思路进行自主判断,但是对于获得的结果,学生又会对其真实性形成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维持思维的活跃性,保持学习的动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引入PISA评价模式后,学生也需要调取多方面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判断,引发对结果真实性的怀疑,以便在产生动手实践的想法时利用自己的动手操作,促进解决问题,真正塑造“读做思共生”的科学课堂。

比如,在“种子发芽了”这节课中,教师便可以引发学生的科学质疑,促使学生在评价环节展开科学探究活动,逐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引导学生学习了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了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后,教师为学生提出“在室外,有些植物会生长在阳光下,而有些植物則生长在阴暗的角落,那么是在阳光下的植物生长得快呢?还是处于阴暗中的植物生长得快呢”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绪带入现实生活中。围绕上述问题,大多数学生会直接做出“阳光下的种子发芽速度快”的回答。紧接着,教师为学生设计“你打算如何验证你的想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方法。当有些学生提出“可以将一部分植物放在室外,让阳光照射,一部分植物放在室内,使其不接触阳光”的方案后,其他学生产生质疑,“室内与室外的空气湿度、温度都不同,很难判断”。随后,学生再次提出实践方案,并在不断质疑中进行改进,从而确定最后的科学探究流程。紧接着,学生再按照科学的方法展开探究活动,逐步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并有效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并引发学生的相互质疑、讨论探究,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促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促进思辨素养的发展。

8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提高对PISA评价的重视程度,在创建“读做思共生”课堂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入PISA评价体系,以便在优化评价模式中为学生提升阅读素养、科学素养等提供良好平台,从而助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妙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3):130-131.

[2]朱敏.把握新教材,创造性开展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J].读写算,2020(20):13.

[3]傅巍巍.四轮驱动,高效教学:探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效的影响要素[J].新课程导学,2021(Z1):164-166.

[4]张平.谈谈“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启发[J].智力,2021(28):157-159.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