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征市农业园区的发展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2-05-30李心怡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摘 要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型发展趋势。江苏省仪征市积极探索农业园区化发展道路,农业园区建设初获成效。为推动仪征市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高效发展,从园区定位、产业融合、龙头打造、品牌培育等方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精准定位,强化功能特色;激活机制,强化产业融合;加强扶持,强化龙头培育;打造品牌,强化辐射带动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 农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成效;对策建议;江苏省仪征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7.046

近年来,江苏省仪征市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现有农业基础,结合“半山半圩”的地貌特点和“林果茶蔬”产业特色,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突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指导地位,加快农业园区化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助力仪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1  现状

一直以来,仪征市坚持园区化、产业化、特色化农业发展道路,积极引导各镇规划打造规模化农业园区,统一构建和提升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大力招引各类建设主体,以园区为载体发展特色农业。目前一批千亩级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建成,实现了各镇千亩农业园区的全覆盖。

1.1  发展格局日益壮大

自2012年开始,仪征市积极响应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三个一批”建设要求,结合市域实际情况,以园区化发展思想引领高效农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打造枣林湾生态园设施蔬菜示范园区、真州镇城市“菜篮子”供应设施蔬菜园区、新城镇汽车工业园配套设施蔬菜园区、陈集镇设施蔬菜产业园区、月塘镇农民集中区配套蔬菜生产园区、刘集镇食用菌产业园区、大仪镇畜禽产业园区7个千亩农业园区,着力建设现代茶叶产业园、梨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现有各类农业园区85个,其中省级农业园区1个、扬州市级园区8个、其他园区76个,总投资超过20亿元,总规划面积超0.67万hm2,占仪征市耕地保有量的16%,形成了“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农业园区发展格局[1]。

1.2  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持续优化

仪征市坚持以农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向现代农业倾斜。1)着力建设现代化设施,加快改善农业园区道路、沟渠、耕地质量等条件,增加高标准农田比重,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农机应用技术推广、农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和农机管理水平。2)着眼经营多样化,围绕“林果茶蔬”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多样化程度。仪征市果品种植面积达1 000万m2,棚架梨、樱桃、黑莓、蓝莓、火龙果、猕猴桃等果品多次在江苏省优质水果评比活动中获得金奖;观赏芍药、樱花、油用玫瑰、牡丹等蓬勃发展;食用菌总栽培面积达180万m2,拥有金针菇、双孢菇、香菇、鸡腿菇、杏鲍菇等多种产品。3)注重产业科技化,以科技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构建“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科技生产经营体系,打造具备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目前,仪征市初步培育了马集黑莓产业、月塘茶文化产业、陈集生猪产业、大仪鹅产业4个产值超亿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集群。

1.3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显提升

通过发展农业园区,仪征市整体农业规模效应显著增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以马集黑莓产业为例,在一产上,黑莓种植规模达547 hm2,每667 m2平均产量近1 000 kg,成为中国黑莓种植规模最大的区域;在二产上,建成总投资2亿元、占地2 hm2的黑莓深加工基地,配有8 000 m2食品级标准化厂房、-40 ℃速冻库等设施,主要着力于黑莓饮品、黑莓原漿、黑莓果酱、黑莓冻干粉等系列产品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在三产上,打造形成农旅融合核心区133 hm2,建成黑莓科普基地、观光果园、特种蔬菜园等农业休闲观光项目,连续举办6届黑莓采摘文化节,累计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成为仪征市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

1.4  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农业园区的蓬勃发展催生出创意农业、教育农园、消费体验、民宿服务、农业科普及康养农业等多种新产业、新业态,天然地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服务等融合在一起,带动了一大批有特色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聚集村和民俗村的形成,推动了仪征市特色农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抓手,为农民增收致富锚定了发展方向。以黑莓产业为例,黑莓种植每年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务工上万人次,增加农民收入600多万元;以黑莓为卖点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带动了区域内果蔬、禽蛋、豆制品等农产品的销量,以及农家乐、物流业、包装业、食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如茶文化产业,“仪征绿杨春”为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获评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0.17亿元,周边已有茶叶企业145家、茶叶加工企业80多家,辐射带动了2万多名茶农就业增收。

2  存在的问题

仪征市农业园区虽然已有一定的规模和设施基础,产业集聚化初见端倪,但与高质高效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且对整体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亟待加强,农业产业对仪征市经济的贡献尚不明显,对富民增收的拉动作用存在不足。

2.1  总体布局缺乏宏观规划,经营主体分散

仪征市现有300多家农业园区,经营基础、规模体量参差不齐,总体布局缺乏宏观规划,产业园区分布较为分散,园区的产业选择和建设内容存在同质化现象。1)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产业相近、产品雷同,从而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2)部分农业园区建设与当地区域城镇化、产业化等发展方向不相适应,造成园区在布局、定位、功能、环保等要素上脱离实际,从而丧失了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的条件[2]。3)示范与推广是园区建设的重要功能之一,园区除具有展示硬件设施和高新技术的功能外,还应使农民学得会、用得起,具有推广实效。但目前部分农业园区存在重展示、轻实效的现象,经营主体也相对松散,导致园区运转较为困难。

2.2  产业链延伸不足,产业融合度不高

目前,农业园区建设存在“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未站在科学规划、统筹谋划、资源节约、循环发展的角度研究和探索农业园区系统内外的协调发展问题,尚未真正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生态化发展模式。农业园区更多的是以一产为主,向二产拓展与三产融合方向延伸较少,产品更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下游,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相对较低。虽然不少园区都采用了温室大棚、太阳能等先进的农业技术,也注重园区生态环境的绿化美化,但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不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明显,与区域产业的融合度不高。

2.3  龙头企业缺乏,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高

虽然仪征市现已有几家农业龙头企业,但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较为稀缺[3]。1)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的利用率和效应发挥不佳,“叫得响、品牌硬”的农业产业和产品较少。2)园区技术展示功能强而社会化服务功能弱,农业园区内部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产品、技术及其产业很难做大做强,难以充分发挥园区的经济优势。上述原因导致仪征市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企业带动农村和农民致富的能力较弱,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农民往往更倾向于进城务工,参与区域农业企业生产的意愿不强。

2.4  生产方式粗放,品牌价值有限

受土地、水源等要素制约影响,仪征市农业项目依然存在“散、乱、低”的现象,导致农业资源浪费、土地闲置,给农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部分经营主体缺乏长远眼光,存在“小富即安”心理,没有发挥园区优势,将农产品品牌做大、做优、做强,推动农产品生产环节向加工流通环节延伸的积极性不高。“仪征绿杨春”“仪征紫菜薹”等农业品牌和“百汇园牌黑莓”“赵刚风鹅”“嘉悦牌梨”等市场品牌在区域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更大的国内市场中这些品牌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  对策建议

仪征市要想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沿着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需要注重理顺布局与结构、产量与质量、加工与品牌、产品与市场、效益与增收的内在关系,注重发挥生态保护、田园景观、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等各个领域的特色优势,着力打造融合发展的规模园区体系。

3.1  精准定位,强化功能特色

仪征市应坚持千亩特色农业园区发展思路不动摇,将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仪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努力将农业园区打造成为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和展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示范区。1)明晰规划定位。以仪征市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对现有农业园区进行再梳理、再细分,按照高起点、高目标、高效益的要求,科学定位各农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根据镇、园区规划发展意向和千亩园区规划目标,条目化、表格化、项目化推进项目建设。2)突出精细水平。坚决摒弃贪大求全、盲目跟风的粗放发展模式,切实引导农业园区经营主体以规划定位为指引,以标准化、规模化为方向,有效提升农业园区的高效经营水平。3)提升科技含量。加强农业园区与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等农业技术研发主体交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在农业园区扩大各类最新农业技术和农机推广使用面,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4)继续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持续加大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

3.2  激活机制,强化产业融合

仪征市应以高效农业生产为基础,按照产业化经营发展理念,整体推进农产品加工、銷售、观光体验等产业内容,做特、做优、做精、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生产附加值,推动一产“接二连三”。1)拓展产业业态。以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资源优势为基础,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4]。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生产流通消费高效衔接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农业特色产业,配套发展保鲜贮藏、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拓展项目,探索采摘、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多元化投入、产业化合作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向前后延伸,不断增加产业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3)推动融合发展。仪征市应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利用“互联网+”“旅游+”“创意+”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融合业态,让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将生产示范、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引领园区向休闲农业方向发展,推动“抱团式”集群发展。

3.3  加强扶持,强化龙头培育

仪征市应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的主体作用,既挖掘潜力、优化存量,又招大引大、扩大增量,不断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5]。1)优化政策环境。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发展基金作用,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涉农补助资金,整合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园区集中,一园一策制定个性化扶持政策,对当年创成的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出口的农业龙头企业等,给予一定奖补,精准扶持农业园区发展。2)强化项目招引。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业龙头企业与当地农业生产关联度,鼓励农业企业通过实行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信贷担保、吸收农户入股、吸纳农户就业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园区经营水平。3)加强指导培训。邀请知名度高、权威性强的农业领域专家针对农业园区经营主体进行点对点指导,并结合农技推广、园区经营、企业管理等多样化培训,切实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辐射范围,形成区域、企业、农民多赢的良好局面。

3.4  打造品牌,强化辐射带动

仪征市应将农产品品牌打造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强化以标准育品牌、以质量创名牌、以名牌争市场的意识,增强品牌辐射带动能力。1)提升品牌价值。大力提升“仪征绿杨春”“仪征紫菜薹”等区域农业品牌价值,拓展“百汇园牌黑莓”“赵刚风鹅”“嘉悦牌梨”等多个品牌市场,集中力量重点打造1~2个著名商标品牌,扩大品牌产品生产、销售规模,不断提升园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注重整体营销。依托茶文化节、芍药节等文化活动平台,通过举办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围绕茶叶、食用菌、鹅、牛等特色产品,加大对仪征市整體农业园区的宣传推介力度,集团化提升仪征市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3)优化服务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参与农业园区管理机制,严格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价格动态增长机制、土地承包权入股机制、土地流转价格与农业项目效益挂钩机制,保障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合法权益,形成群“龙”共舞的良好局面,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仪征市农业园区良性发展。

4  结语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带动仪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需要做到精准定位,强化功能特色;激活机制,强化产业融合;加大扶持力度,强化龙头培育;打造品牌,强化辐射带动等优化策略。积极探索具有仪征市特色的农业园区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辉.“四个转型”发展仪征现代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2014(11):25-26.

[2] 殷丽萍.仪征市休闲农业季节性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3):117-118.

[3] 陈晓勤,巫国平,秦吉洋.扬州仪征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4):53-54.

[4] 李成平,徐德庚,张杰.江苏省仪征市枣林湾现代农业发展转型思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68-69.

[5] 韩建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河南农业,2022(13):52-53.

(责任编辑:张春雨  盛  伟)

收稿日期:2022-07-03

作者简介:李心怡(1995—),女,江苏扬州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