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政协第六小组与“国旗”“国徽”“国歌”的诞生

2022-05-30钟桂松

百年潮 2022年8期
关键词:国徽茅盾国歌

钟桂松

1948年12月,中共中央统战部致电中共香港分局的方方、夏衍、阳翰笙等,让他们邀请在香港的茅盾、李济深等北上,参加解放区的新政协筹备工作。民主人士在中共的安排下,坐船秘密从香港到东北大连。1949年1月7日,茅盾和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到达大连,张闻天在大连迎接他们。茅盾的长篇回忆录最后的几行,是这样写的:

1949年元月7日,轮船驶进了大连港。大家蜂拥到甲板上贪婪地眺望这片神圣的自由的土地。啊,我们来到了!我们终于胜利地来到了!

在码头上欢迎的人群中,我看见了张闻天颀长的身影,他正挥舞着双手在向我们致意!

2月25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茅盾等35人,坐火车从沈阳到达北平。立即投入紧张的新中国成立筹备工作。6月11日,民主人士应邀到香山双清别墅,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共商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问题。

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旁室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16日下午,新政协筹备会通过筹备会常务委员名单。晚上八时,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据会议记录,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茅盾、张奚若、郭沫若、陈嘉庚、林伯渠、蔡畅、李立三、蔡廷锴、周恩来、李济深、章伯钧、刘王立明(代张澜出席)、陈叔通、朱德、黄炎培、沈钧儒、马寅初、谭平山。主席周恩来。这次会议决议了四个事项,其中之一是筹备会下面设六个组,具体展开新中国的筹建工作,如第一小组的任务是拟定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之各单位之代表名单,第二小组是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条例,第三小组是起草共同宣言,第四小组是拟定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方案,第五小组是起草宣言,第六小组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同时还确定了组长、副组长。据会议记录,第六小组的组长是马叙伦,副组长是叶剑英。后来补茅盾为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组员有张奚若、马寅初、郑振铎、翦伯赞、陈嘉庚、钱三强、蔡畅、李立三、茅盾、田汉、刘王立明。这是6月16日晚周恩来主持召开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内容的一部分。6月2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又决定,第六小组增加欧阳予倩和廖承志两位为小组成员。

马叙伦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审查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

小组的成员、工作内容、要求确定以后,第六小组马上就开展活动。7月2日,第六小组召集人叶剑英签发会议通知,7月4日下午三时召开第六小组第一次会议。

7月4日的会议,由叶剑英主持,根据会议原始记录,这次会议在勤政殿第一会议室召开。出席人员有叶剑英、张奚若、田汉(郭沫若代)、茅盾、郑振铎、郭沫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罗叔章代)、李立三、欧阳予倩、廖承志。缺席者有:马寅初(离平)、张澜(病假)、陈嘉庚(离平)、马叙伦(病假)。记录:

李鸿礼。叶剑英在会议开始时就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小组的会议要得到两个结果。一、拟订国旗、国徽、国歌征求条例;二、设立两个委员会: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

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八人:翦伯赞、蔡畅、李立三、叶剑英、田汉、郑振铎、廖承志、张奚若。召集人叶剑英。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五人:田汉、茅盾、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召集人郭沫若。上述两委员会委员除由本小组组员分别参加外,得聘请专家为委员,并委托郭沫若、茅盾二人提出初步名单由常委会作最后决定。推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即刻起草,交小组会议修正后提交常委会通过。

7月10日,新政治协商会议《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初稿拟就,经周恩来审阅后,呈送毛泽东、朱德等新政协筹备会常委征求意见。为此筹备会秘书处专门印制相关的格式,让每个人对此提出意见。毛泽东在征求意见书上留下“完全同意”的意见。李济深在征求意见书上亲笔写“同意”二字。张澜、林伯渠、周恩来也留下“完全同意”等的意见。这些征求意见表回收后,办公室进行汇总,对“启事”意见,“截至十三日回信同意者共十四位,未复者七位,其中有五位离平,朱总司令、李立三未复。”所以,7月14日开始,第六小组起草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在各大报纸上连续刊登。1949年7月16日《人民日报》将“启事”刊登在头版,十分醒目。

征集工作如期开展,全国各地的国旗、国徽以及国歌词谱投稿者十分踊跃,到8月2日止,第六小组收到国旗国徽国歌词谱投稿612件,其中国旗图案459件,国歌歌词125件,国徽图案28件。但是国徽国旗的投稿中,大部分是意见式的略图,投稿的地区看,解放区都有来稿,投稿的人员,有工人、农民、学生、商人、教员等不同阶层的人,其中工人、学生、教员人数最多。投稿还在源源不断寄过来。所以第六小组紧接着在8月5日下午召开第六小组第二次会议,讨论这些来稿。这次会议,出席者有:翦伯赞、茅盾、郑振铎、马叙伦、张奚若、郭沫若、钱三强、田汉、欧阳予倩。缺席的有: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澜、陈嘉庚、廖承志。会议由马叙伦主持。

会议开始时,马叙伦简要介绍有关国旗、国徽和国歌歌词来稿的情况。然后参加会议的人士开始讨论。与会者认为,那么多来稿,有些明显不会采用的,要不要给有要求退稿的来稿者退稿?郑振铎认为,“假如秘书不怕麻烦应给退回去”。翦伯赞赞成退稿。马叙伦认为:“要求退稿的退回,不要求退的,就不退。”鄭振铎接着说:“一律退还,留着没有用处。”

这时翦伯赞问:“今天开会的要点是什么?”主持人马叙伦说:“审查稿件。请大家挑选一下。”这时,郭沫若问:“是否一定要请专家看?”田汉说:“国旗、国徽、国歌都要请专家看。”郭沫若说:“国旗、国徽要什么专家看呢?画家要审查有什么益处?”田汉坚持说:“要专家看好。”

此时,马叙伦提出一个郑振铎提供的专家名单,计有吴作人、叶浅予、倪贻德、丁聪、徐悲鸿、钟灵、古元、华君武、孟化风、李桦、胡蛮、特伟、梁思成、林徽因、艾青、江丰、蔡若虹、张仃。这时,有人问:这是正式提出的吗?郑振铎说:“没有,只是随便说说。”这时,茅盾说:“上次我们商定设两个委员会,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和国歌歌词初选委员会,最好不要推翻上次的决定。按照决定做。”

讨论专家人选时,郑振铎说:“现在音协、美协都已经成立了,也可以让他们来参加。”茅盾接着郑振铎的话说:“音协、美协参加也行,还是不推翻上次决议,小组有两个委员会,我们小组的人都分在这两个小组中,这是上次的办法,并没有什么行不通的,还是不要推翻才好。奚老讲让专家派代表参加开会,这是可以的,我们大家先看第一次,看后再请专家看,但不由专家决定。”

马叙伦接着茅盾的话说:“可以这样,依照上次会议决定,不必改动,我们今天就算第一次审查,把选出这些给专家们看,再把我们的意思综合告诉他们。”

田汉听完茅盾和马叙伦的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以为我们应慎重一下,刚才我就没有参加挑选,各方面的投稿很多,这种动机是好的,我们看完后应全部请专家们看看,征求他们意见后,再拿给我们看,如此反复,就慎重多了。”马叙伦接着说:“这和田先生的意见并没有冲突,我们把全部的都拿给他们看,再把我们的意见也告诉专家。”

郭沫若说:“文学家不一定会画国旗国徽,另外从文学家以外再聘请一二位,见过国旗、国徽比较多,政治理论修养高的参加选评。”

张奚若忙问:“你预备有人吗?”

“还没有想到。最后可以请毛主席看看。”郭沫若说。

经过大家充分讨论,最后决定聘请徐悲鸿、梁思成、艾青三位为国旗国徽方面的专家。接下去继续明确茅盾提醒的两个委员会的讨论。马叙伦重新宣布国旗国徽和国歌词谱两个委员会名单。宣布完以后,大家继续讨论,当时,茅盾问郭沫若:“你怎样,二面都兼?”钱三强也说:“马先生也应该兼兼。”马叙伦和郭沫若还没有说话,茅盾又说:“兼就兼吧,无所谓。”所以这次会议决定马叙伦和郭沫若在这两个委员会里面都兼。田汉还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另外,我有意见,我们挑选出来的,可交给一个专家,他可以聘请人,选出来后再交给我们看,这样可以多次反复地看。”田汉这个意见,大家觉得有点烦琐。

张奚若又想起郭沫若的话,说:“我们这些见闻也很广,不用再找什么政治比较强的审查,郭先生的意思是否另外还要找几个政治性比较强的呢?”郭沫若没有回答,翦伯赞接上来说:“我看由我们自己来审查,因时间不多,他们看完后我们再看看政治意义如何。”

于是大家继续讨论聘请专家的名单,到底聘请谁。马叙伦将上次提出的名单,再说一遍,从中挑选几位聘请的专家。

张奚若说:“我是一个外行,听人家讲姚锦新很好,他新从外国回来,对音乐方面很有研究,尤其民歌方面。”茅盾接着说:“这个名单我们可以审定。现在这样,无论哪一方面的人,也是各方面照顾,我曾向贺绿汀问哪个人有特色呢?他介绍姚锦新,是女的,曾在华北大学文工团,人很好。”

经过认真讨论,最后决定聘请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等四人为国歌歌词方面的专家。

马叙伦宣布,现在两部分专家名单都已拟定,照上次的决议,名单提出后应请常务委员决定。这时,会议已经快结束了,郭沫若又提出:“国歌稿件,请誊抄出来再看看。”茅盾说:“誊抄出来,再印发给大家看,是否必要?”这时边上的秘书彭光涵忍不住插话说:“经最初挑选后再油印给大家,否则太不经济了。”郭沫若没有再说。马叙伦一看会议可以结束了,就说:“好!国旗初选后,稿子上最好编上号码,请大家轮流传阅。”

后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根据第六小组的建议,聘请了梁思成、马思聪等为国旗、国徽、国歌词谱专家顾问。

此时,有关国旗国徽国歌词谱的来稿,还在源源不断地寄到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所以8月18日至20日,为第六小组选稿日期。之后,第六小组的两个委员会分别开展活动,8月22日,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召开会议,初步选定国旗图案16幅,国徽图案4幅。

23日,国歌歌词谱初选委员会开会。两个委员会的活动,都邀请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同意聘请的专家顾问参加,这些专家顾问,同样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豪情满怀。

8月24日,第六小组又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24日上午,北京饭店六楼大厅召开的第六小组第三次会议上,马叙伦主持,会议开始时,马叙伦说明一下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再集思广益,挑选国旗图案和国歌歌词。据史料,到8月25日止,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收到国旗图案1865件(包括图案4000余幅),国歌歌词350余件,国徽图案18件。

于是,就在北京饭店六楼的大厅里,先将国旗图案铺开在地上,大家反复审看挑选,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国旗图案。对国徽图案,当时“只能提出参考,不能决定”。國歌词谱“只能选出来备参考的不能最后确定”。会议讨论中,与会人员都各抒己见,茅盾认为,审查后大家投票,“把票数最多的拿上来”。梁思成还当场画了修改草图,郭沫若也动手画国旗修改草图,红旗上画二蓝条和星。钱三强建议郭沫若把蓝条改其他颜色,认为“红和蓝在一起不明显。”马叙伦对郭沫若说:“郭先生设计一下,蓝条要改颜色。”钱三强接着说:“改黄的好看,长江,黄河也是黄的。”说毕,大家都笑了起来。这种小插曲,给大家在严肃的工作中增添了融洽的气氛。最后决定复选出17幅国旗图案,提供常委会审核,拟在新政治协商会议开会时展览,以资奖励。国旗图案的整理拟委托中国美协办理,展览会如果筹备委员会同意,也委托。对国歌歌词复选提出13件,但是这些歌词“尚未臻完善”,所以仍由文艺专家继续拟制。国徽因为太少,决定另请专家拟制。

8月26日,马叙伦在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汇报了国旗、国徽、国歌的拟定的见证情况。9月14日,第六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决定,把来稿中较好的国旗图案印成小册子,由第六小组成员召集新政协全体代表,分组商讨。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国旗国徽国歌制定工作移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由第六小组向全体会议主席团提出报告。第六小组从国旗应征稿件中选出38幅图案,分别以“复字第1号”至“复字第38号”的顺序,编印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交全体会议代表审阅。其中将曾联松设计的“复字第32号”图案镰刀锤子图案去掉。

叶圣陶和茅盾在新政协筹备会上

9月21日,第六小组以马叙伦、茅盾正副组长的名义,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团报告拟制国旗国徽国歌方案过程。经过全体组员及专家们多次讨论和反复审阅,就国旗国徽图案,得出了初步意见。

1949年9月22日,第六小组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马叙伦、欧阳予倩、郑振铎、张奚若、吕骥、钱三强、艾青、徐悲鸿、翦伯赞、茅盾、陈嘉庚、郭沫若、馬寅初、梁思成、田汉、廖承志、罗叔章(马叙伦代)。缺席:叶剑英。

这次会议报告事项:一、关于本组工作,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于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今后直接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团报告;二、关于纪年及国都地址问题,经9月22日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指定本小组研究。

经过与会人员的讨论,最后决议:一、关于首都所在地问题,决议国都应建于北平,但“北平”应改为“北京”;二、关于纪年问题,应采用公历;三,推定张奚若、翦伯赞、郑振铎等三人负责就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等点起草建都北平并采用公历之说明;四、关于国旗问题,决定采用“复字第3号”或“复字第4号”;五、本月23日邀请全体代表讨论国旗、国都、纪年问题,由本组组员分十一组负责召集之。

会议结束,张奚若、郑振铎、翦伯赞立刻起草关于国旗、国都、纪年问题的意见说明。2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秘书处发出关于举行国旗国都纪年分组(1—11组)讨论的通知。23日上午9时,茅盾和郭沫若两人一起主持小组讨论。这一组有58位与会委员,实际到会为45人。茅盾主持讨论。当时张元济认为,纪年还是应该用民国三十八年的方式,他认为,一旦改元,“将会有更多的人不晓得自己国家的历史”。还认为公元与耶稣有点关系,“我们中国自己的纪年不应该采取它”。还有沿用“三十八年”“是因为大家都普遍熟悉(习惯)了”。还有一位与会人员周善培,也认为应该改“元”,但是是否用公历,还应该考虑。

讨论时,大家对国旗的样式各抒己见,十分热闹。其中胡厥文、李烛尘两位对“复字第32号”—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图案特别赞赏。这是后来确定的国旗。在会议讨论记录里,记录者专门将这个图案画在记录本里。当时第六小组统计11个小组的讨论选择时,选择“复字第3号”的有185人,选择“复字第4号”的有129人,选择“复字第1号”的有112人,选择“复字第2号”的有77人。但是当时对国旗图案的选择,有的虽然选择了,但还有许多意见建议,而主张选择“复字第32号”的,除了茅盾主持的小组讨论中,胡厥文、李烛尘两位外,还有一些人附议,11个小组讨论,有15人提出选择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图案。

时间越来越紧迫,政治协商会议9月25日下午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国都协商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

在座谈会上,毛泽东说:“过去我们脑子老想着在国旗上画上中国特点,因此画上一条,以代表黄河。其实许多国家国旗也不一定有什么该国家特点,苏联之斧头镰刀也不一定代表苏联特征,那一国也有同样之斧头镰刀。英美之国旗也没有什么该国特点。因此我们这个国家(毛泽东拿着五星红旗指着说)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陈嘉庚、梁思成等表示赞成毛泽东提出的“复字第32号”五星红旗的图案。随后,“其他人一致赞同第32图为国旗图样,并一致鼓掌通过”。

至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经过第六小组的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经过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广泛协商,在1949年9月25日终于确定下来了。

随后,座谈会继续讨论国徽、国歌、国都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热烈讨论中,毛泽东也发表意见,他认为“国旗决定了,国徽是否可慢一点决定,等将来交给政府去决定?”但是,马叙伦等提出,国徽问题,现在要确定一个原则。讨论中,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所以毛泽东认为,“我们是否不决定原则”。毛泽东还补充说:“原小组还继续存在,再去设计。”这样,第六小组在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结束后,继续国徽的设计和征求意见的任务。

在讨论到国都问题时,张奚若认为“国都在北京大家不会有意见的,但就是南京是否改名,有人提议南京改名。”黄炎培接着说:“为了省事,我们意见北平和南京大可不改。”毛泽东听了大家的意见,说,“还是改一个字好(指北平改北京—编者注)”。

在讨论到纪年问题时,大家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最后采用公元纪年。

在讨论国歌歌词时,马叙伦说:“我们政府就要成立,而国歌根据目前情况一下子还制不出来。是否我们可暂时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当时讨论代国歌问题很热烈,有的认为这个歌词要修改,有的认为不能修改,莫衷一是。田汉认为:“曲子是好的,歌词在过去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也应该让位给新的歌词,这词并不是聂耳写的,我们写完了一段词就被捕。因此就用聂耳名义发表。”周恩来接着说:“要么就用旧的歌词,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毛泽东说:“改还是要改,但旧的还是要。”讨论到最后,与会人员一致赞成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

1949年9月26日下午3时,在北京饭店东餐厅召开“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审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由马叙伦主持。审查以后,一致同意纪年为“公历纪年”。一致同意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一致同意正式国歌未制定前,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代之。关于国旗,审查同意采用“复字第32号”图案为国旗图案。

在9月27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大会一致通过纪年、国都、国旗以及代国歌。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国旗、代国歌的后续工作还在继续,国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第六小组的任务依然很重。1949年10月31日,马叙伦和茅盾以组长、副组长的名义发出通知,于11月2日下午2时半在北京饭店东餐厅,召集原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成员全体会议,讨论国旗制造及悬挂办法与国歌奏唱办法草案,以及讨论国徽等问题。后来国旗制造及悬挂办法,以及国歌奏唱办法两个材料,党中央非常重视,毛泽东在第六小组的材料上批示:请杨尚昆印发政治局委员,交政治局讨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国徽图案基本成熟。1950年5月29日上午,第六小组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内容是除了对国旗、国徽、国歌投稿提出意见外,还有对国徽的审查等。这次会议,出席的人员有:马叙伦、许德珩、张奚若、郑振铎、茅盾、钱三强、廖承志。列席的有梁思成、彭光涵。

会议结束以后,马叙伦专门给全国政协常委会写了报告,认为国旗、国徽、国歌、纪年等都已经落实确定,所以第六小组“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因此,会议以后,马叙伦就宣告第六小组的工作任务结束。

同时,茅盾也亲笔写了《国徽审查小组报告》,现将这篇公文抄录在这里:

国徽审查小组报告

沈雁冰

赞成梁思成新作图样(金朱两色、天安门、五星)者,计有:张奚若、郑振铎、廖承志、蔡畅、邵力子、陈嘉庚、李四光(李未到,然昨天已表示赞成此图之原始草样)。

邵力子于赞成该图样时,提一意见,主张把梁的原始草稿样之一与此次改定之样综合起来,使此改定样的天安门更像真些。

赞成的理由:梁图庄严,艺术结构完整而统一(邵力子谓张图美丽而梁图庄严)。

田汉、马夷老,谓两者各有所长。

马先生对于梁图,认为天安门用金色,与今日之为红色者不符,与革命的意义上有所不足。

关于梁图之天安门改色一层,小组会上有过研究,廖承志且以色纸比附,结果认为红地金色有其庄严感,配以或杂以他色,皆将弄成非驴非马。

雁冰曾询在组外见过此两图者之意见,或言张图美丽,或言梁图完整,而觉得两图都不理想。

在年长的一辈人中间,对于张图意见较多,对于梁图意见较少。

報告如上,请尊决。

用梁图(原始图之一)的天安门搬到梁改定图上,地用米色,五个星缩小一些,用红色:—如此不知色彩上调和否?

但是,马叙伦结束第六小组的工作的打算,并没有实现。第六小组有关报告送到政协常委会以后,6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常委会召开第八次会议,其中一项内容是继续讨论有关国徽问题。政协常委会决定“关于国徽修正案项,会议决定国徽小组讨论并由梁思成设计修改”。

根据全国政协常委会决定,6月11日下午四时,国徽小组继续开会讨论国徽修改问题。马叙伦主持,茅盾、张仃、张奚若、梁思成、张光彦参加。在会议开始时,马叙伦说:“关于国徽这件工作,我们筹备时间已相当长久,曾交大会审查,未获得适当解决。我想在这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能获得解决的。不过前经第五次常务委员会议议决,采取国徽为天安门图案,其次里边设计过程可让他们作报告。”从会议的记录看,这次会议的讨论,主题非常集中,都是围绕国徽的修改,提出自己的意见。其中张奚若、梁思成、茅盾都发言,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11日下午的会议讨论国徽的修改意见,提交给6月13日召开的政协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常委会认为:“国徽问题,图样尚未最后确定,决定后天将两种不同图样均带到会上最后决取。”因此,6月15日,两种国徽图案在政协第二次会议上展示,供与会人员选择。当天晚上,政协第二次会议国徽组召开第一次会议,马叙伦、张奚若、茅盾等十位人员参加会议,马叙伦主持,周恩来也参加国徽组会议。梁思成报告说,国徽不能像风景画,国徽也不能像商标,国徽必须庄严。所以会议讨论,最后决定,请梁思成根据大会意见进一步“整理绘制”。

6月20日,政协第二次会议的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茅盾主持。周恩来、马叙伦等12人参加。6月23日,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会议通过的决议如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同意马叙伦委员代表国徽审查组的报告,并绝大多数通过国徽审查组所拟定的国徽图案,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核准公布。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8月18日,茅盾在政务院会议室又主持讨论国徽使用、国旗悬挂以及国歌奏唱办法修正案。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以中央人民政府令的方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责任编辑 崔立仁)

猜你喜欢

国徽茅盾国歌
茅盾的较真
国歌
茅盾不怕被骗
你了解国徽的使用规范吗?
藏在国徽里的窃听器
国徽上的澳大利亚宝贝
国歌抒怀
茅盾手稿管窥
简说一些国家的国歌
茅盾文革期间撰写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