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落实《体育法》 助力体育强国

2022-05-30黄健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运动队踢球投篮

一、思想引导,树立“大体育”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已修订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章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体育法》中规定“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考核机制。”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发展运动能力、培养体育品德、形成健康行为。体育考试应避免“唯分数论”“应试教育”的观念,要树立“大体育”的意识,从学生全面和长远发展角度实施体育教育教学。

学校应按照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保障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以学校现有的特色体育项目为基础,如,足球、篮球、曲棍球、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设计相关的体育大课间、体育课后服务等,并确保这些活动不被占用,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组建特色运动队、特色俱乐部等体育训练组织,如,班级运动队、校级运动队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承办市级高水平运动队,以高水平运动队带动全员普及层面,既可以提高特色运动的参与面,又可以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学校应针对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等建立相关的督查制度,针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体质健康的监测等建立相关的考评机制,并作为体育教师考评的依据。

二、优化手段,提高体育课程质量

如何通过体育教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依然是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落实“学会、勤练、常赛”是必然的。

教师在学生“学”的阶段要善于创造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有情境、“学”有乐趣。情境贴近生活,高于生活,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在《足球——脚内侧踢球》课中,教师采用了“跟着刘老师学踢球”这一情境主线,在热身环节采用了刘畊宏的《本草纲目》曲目进行自编的简易足球热身活动,在“学”的阶段,先是模仿踢毽子的方法用脚内侧踢球,然后过渡到球,如,在地面上怎么用脚内侧踢球,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吸引学生,可以提高“学”的持续力,提高学习效果。

教師在“练”的阶段要注意各个技术动作之间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知识与技能学练,强调以完整的活动为主,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完整体验与深入理解。在练习篮球投篮的环节中,不能只练习单一的篮球投篮,要引导学生思考投篮前是什么样的、投篮后应该做什么,结合整个篮球项目进行练习与思考,才能增加练习的结构性,才能贴近实战,才能加强学生对完整项目的理解与体验。

“赛”是体育课的核心所在,教师在设计“赛”的时候要坚持全员参与、每节课都有的原则。“赛”可以是个人技术展示赛,可以是小组挑战赛,也可以是闯关赛或者擂台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简化规则、简化场地。排球比赛不一定是6VS6正式场地比赛,也可以是1VS1、2VS2,甚至是1VS2等,也不一定要隔网才能比赛,只要保证了全员参与性,保障了对抗性,就是“赛”。

三、多方合力,落实监督举措

《体育法》的修订也强调了对家长的要求,家庭应予以配合。家长应认识到体育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在家校合力的监督下,注重孩子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订锻炼计划,严格作息时间,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运动,运动过程中不断给予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社区也应该和学校和家庭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交流活动,形成校外体育活动。

学校应将学生体育科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监测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并且要加大体育的比重;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体育的各项指标(包括学校体育开展情况、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情况)作为学校整体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教育行政部门在设置初、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时,应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有选择性、可发展性,对于一些病残等特殊体质的学生,也要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学校相关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在师资培训、相关赛事的举办以及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等方面;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应形成条例,定期定时对学校体育实施督导,对学生体质健康(包括青少年近视、肥胖等)进行督导,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督导报告。

——黄健(江苏省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213114)

猜你喜欢

运动队踢球投篮
踢球
比投篮
学习、踢球两不误
今天你投篮了吗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像梅西那样踢球
投篮王和盖帽王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