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深层思考

2022-05-30李忠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9期
关键词:发展理念内生动力教师发展

[摘要]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是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目前普遍存在着重整体建设,轻个人发展;重绩效追求,轻技能培养;重专业发展,轻精神建构;重外在引导,轻内在自主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必须构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体系,激发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条件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发展理念;内生动力;条件支持

[作者简介]李忠(1963- ),男,安徽潜山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安徽  芜湖 241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项目“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项目编号:2020sgxm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得到了2020年安徽省“双基”建设示范高校项目(项目编号:2020SJSFGX14)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7-0074-05

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2022年,新职教法指出,“国家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权利,提高其专业素质与社会地位”。但长期以来,不少学校习惯于以教师队伍建设或师资队伍建设代替教师发展。由于起步较晚,办学时间较短,无论是理论认识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工作都存在明显不足。随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师要求的大幅提高和终身学习观念的不断普及,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显得越发重要。

对于教师发展的内涵,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少,总体认为高校教师发展应是全面、系統和综合的活动与过程。其中,美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NEA)在1992年提出的大学教师发展模型得到了国内外高校的普遍认同。该模型明确高校教师发展应包含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个人发展四个维度,并视这四个维度为一个整体。本文拟以此为依据,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重整体建设,轻个人发展。重视教师队伍整体建设而轻视教师个体发展是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现象。教师队伍作为一个整体,其质量取决于每个教师的发展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以及高职称教师、高学历教师、“双师型”教师占比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和个性追求,也不能不关注教师的专业基础、个性特点和身心健康,否则就会造成教师主体发展意识的弱化和个体发展积极性的丧失。尤其是青年教师,高职院校师资普遍紧缺,他们进校后很快要走上讲台,由于缺乏系统的职前培训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少人的专业方向、职业定位和研究旨趣模糊不定,在被安排、被执行的状态中“摸着石头过河”,致使教师发展陷入消极、被动和盲目的状态。

2.重绩效追求,轻技能培养。高度的专业性是教师职业的显著特征之一,合格的教师必须兼具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实践技能。职业教育作为功能特定的教育类型,对教师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特别强调,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完全摆脱急功近利的窠臼,看重的往往是教师获得的各类教科研项目、荣誉等显性指标,千方百计鼓励和遴选优秀教师申报各类课题、参与各类竞赛,为学校拿奖项、争荣誉。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促进部分教师在某方面迅速脱颖而出,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但同时也滋生不少负面影响,致使一些教师一味追求“短平快”,忽视教学科研基本技能训练,将争课时、发论文、拿项目、获奖项作为发展目标,对于校情、行情、学情了解不透。

3.重专业发展,轻精神建构。教育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育才兴国的伟大使命,崇高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品质是为人师表的必要条件。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点、着力点基本集中在专业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等“术”的层面,教育培训、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更看重的是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各种显性成果,相比之下,对师德师风、教育理想、教育素养、育人情怀、人文品质等与教师专业能力没有直接关联的内在精神要素重视不够。

4.重外在引导,轻内在自主。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动力大都来自外力的驱动,教师的内在动力没有得到充分调动。首先,大多数教师发展的政策和管理规章制度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制定和实施的,自下而上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够,教师通常只是“照章办事”,内在的意愿得不到充分表达,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其次,高职院校的学术氛围不够浓厚,教师的专业发展或学术活动常常屈从于职称评审和教科研考核等制度,教师自主发展的热情容易被挫伤。最后,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广泛采用项目推动的模式,如示范(骨干)校建设、创新行动计划、“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都是项目推动。这些举措力促职业教育打了漂亮的翻身仗,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但项目的层层分解、逐级落实需要教师承担大量规定任务,不少任务属被动接受,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或机会被挤压,引发教师不同程度的心理压抑与惯性思维。教师职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意愿相分离,承担工作任务纯粹来自外在压力而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内在需求。

二、高职院校教师发展问题的原因剖析

1.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理念的约束。理念是人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决定人的行为和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问题的根源首先是理念的滞后。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引进教师发展理念。2012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级示范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项目,首批通过审批的只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 30 所国家重点高校。大部分高职院校是2000年以后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在理念更新、内涵建设和条件改善等方面都需经历一个长期的、艰辛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数量、结构以及素质、能力等都面临挑战,教师队伍建设处于“应急”状态,引进高层次人才、扩大师资规模成为当下最急迫的问题,因此往往对教师发展的理念、内涵缺乏深入研究,思想认识还停留在抓好师资队伍整体建设上,工作重心还停留在狠抓师德师风、教学科研等传统的常规工作上,广大教师也基本习惯和认同这种发展模式。这样一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发展或许可以得到保障,但组织发展、个人发展容易被忽略;教师作为职业“人”受到高度重视,但作为生命个体“人”的价值、需求和精神追求容易被遮蔽。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精神的传承,是一个品格塑造另一个品格、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没有教育理想的激励和引领,教师的精神世界会空虚、荒芜,教师专业发展会失去灵魂,更谈不上以完整的生命去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长此以往,组织力量的式微和个体主动性的丧失势必造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衰减。

2.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并持续发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高度重视。但从国家相关政策性文件来看,大都是从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和指导,很少提及教师发展,具体到高职院校,自然而然地将教师队伍建设等同于教师发展,认为抓好了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抓好了教师发展。从政策内容来看,主要还是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管理制度建设、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设等宏观层面,对教师的组织发展、个体发展关注不多;从政策工具使用来看,以“要求”“规定”为主的权威工具在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其他如声誉激励、鼓励引导、组织变革、职能转变等激励、劝告等政策工具使用相对较少,政策的外在引领和驱动作用比较明显,而发挥组织作用来激发教师的内在积极性不够。

3.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机制的失当。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建成完整的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管理制度缺乏整体规划和完整体系,制度设计“就事论事”,不能体现教师全面发展的内涵。职业院校教师评价标准尚不完善,入职考核、教学评价、职称评审等基本仿照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技能体现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教师发展管理机构,教师发展工作一般归属人事管理部门或教务部门,缺乏系统研究和规划设计,教师发展的专业性被行政事务性所替代,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全面发展需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4.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意愿的淡薄。强烈的意愿和期待是每个人成长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方面,高职教育虽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地位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进取心和荣誉感造成较大影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数量普遍不足,需要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等任务,长期超负荷运转;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导致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失去自主发展的主观意愿。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大都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对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缺乏清晰认识,对如何通过职业活动促进自我发展考虑得不深不透,既没有树立自身专业与职业协同发展的意识,更没有明确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这些都对其自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路径

当前高职院校正处于提质培优、快速发展阶段,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和示范引领作用尤为关键。因此,应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对新时代教师发展进行系统研究。

1.系统推进:构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体系。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是一个伴随教师生命成长和终身学习的完整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发展目标、发展内涵、发展路径以及发展保障措施,构建一个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衔接、外在发展与内在发展相整合、职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管理与服务相协调的一体化发展体系。

从发展目标来看,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队伍,使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从发展内涵来看,全面统筹专业、教学、组织、个人协调发展,尤其要关注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和身心健康,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组织环境。从发展路径来看,主要是学校的培养培训和个体的自我学习,包括教育教学研究、交流反思和企业实践,即我们常说的终身学习。对此,《意见》已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做好师资储备,同时强调优化完善教师培训内容,健全教师精准培训机制,建立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具体到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兩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注重教师培训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创新培训方式,变“指令式”“灌输式”为教师“参与式”“交流式”,着力解决教师培训碎片化、形式化、滞后化的问题,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另一方面,针对“双师型”教师发展需求,主动联合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以此作为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增长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满足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迫切需求。从发展动力来看,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充分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把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争取各种荣誉等外在压力与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因有机整合,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变他律为自律,激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从发展保障来看,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资源保障,这是教师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2.突出主体:激发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教师是发展的主体,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不应该只是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而更应该是教师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由这种内在需求引发的个体内在动力,才是教师主动、持续、快乐发展的原动力。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正从“人”的视角来认识和规范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从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注重对教师人格的尊重、能力的信任以及未来发展的关心,从根本上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首先,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多措并举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氛围。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改革高职院校“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让教师平等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办学治校的“局内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其次,用心用情引导、关心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包括教师的工作生活、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和成长发展等,这才是针对具体“人”的生存、生活与生命的关怀,是基于生命体验和感受而身处其中的人文关怀,不同于身置其外的科学关怀和抽象化的一般关怀。引导教师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引导教师深刻认识到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从而把工作任务转化为内在需求,增强内生动力,营造和谐、快乐的发展氛围。

3.强化保障: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条件支持。《意见》特别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首先,强化组织保障。教师发展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专业活动,必须实施系统管理。近年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但大都是与人事部门或教务部门合署办公,职责不够明确。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中心独立设置,实质性承担教师发展工作的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等职能,成为教师“发展之家”。同时,加强教研室、创新团队、科研中心(所)等教研机构和学术共同体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关教学、科研联盟等民间组织,凝聚集体发展力量,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和组织保障。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指导和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确保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其次,强化制度保障。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方面的制度更多集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管理、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对教师发展,特别是组织发展、个体发展缺乏制度设计。系统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制度应包括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度、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学术交流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激励约束制度、教师援助制度、教师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再次,强化经济保障。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大力拓宽经费渠道,确保教师薪资待遇有所提升,为教师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设立教师发展专项经费,加大力度支持教师的外出学习交流、进修培训、承担项目等,保证教师发展必要的经费开支。最后,强化文化保障。文化是学校办学的魂,是涵养教师发展的精神土壤,对教师发展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约束力和引领性。一方面,在办学理念、政策导向上旗帜鲜明地倡导和支持教师发展,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环境,让教师充分感受到优越感和自豪感,激發发展的愿望和动力。另一方面,加强体现校本特色的文化建设,这是高职院校的基础工程,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薄弱环节。以体现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美好的发展愿景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逐步形成一种同心同德、积极进取的文化场域,促使广大教师在一种强大的、时不我待的精神文化激励下自觉自愿地谋求成长发展,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汪霞,崔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促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5(11):87-88.

[2]成军.高职院校教师成长体系建构的策略与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83-85.

[3]徐巧宁,赵春鱼,吴英策,等.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基于2020版教师教学发展指数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1(3):95-101.

[4]张培.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3):34-38.

[5]赵军辉.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50):72-73.

[6]邓亮,李媛.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量化分析[J].职教论坛,2021(11):87-93.

[7]黎凤环.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教师发展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3(5):74-75+78.

[8]陈丰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基于湖北省职业院校的调查[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78-84.

[9]陈彧洁,杨永娟,易森林.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院校实践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1(4): 64-68.

[10]邹学红,张军.国内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发展与取向变迁——以北京大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21(6):78-83+120.

猜你喜欢

发展理念内生动力教师发展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