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英语教学法”课程思政研究

2022-05-30陈琳秦中书路博政

校园英语·下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文科课程思政

陈琳?秦中书?路博政

摘 要:“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应坚持将英语教学法知识、教学技能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树立跨学科教学意识势在必行。“英语教学法”课程通过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将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模式,同时增强学生主动发掘教育情怀、人文精神的积极性,从而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课程思政;新文科

作者简介:陈琳(1975-),女,四川乐山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秦中书(1981-),女,四川泸县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路博政(1981-),女,河北清苑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一、研究背景

2018年,教育部提出全面推进我国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目标,一个“新”大大拓展了传统学科的内涵和外延。“新文科”鼓励跨专业、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提倡文科学习智能化、信息化,强调高素养、厚基础、强能力、新视野的育人目标。“新文科”背景下,加强该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新文科”建设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育人要求,整合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功能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早期的思政研究多集中在理论方面,研究理论依据和思想体系,随着理论的完善,更多的研究侧重于课程思政的方法和策略。目前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视野狭窄,多从课程本身出发,重在研究本课程教材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2. 忽视对课程思政对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洞察,多着力于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针对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提升思政素养的研究却比较少。“英语教学法”是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教学理论素养与培养教学技能的课程。该课程主要解决“如何学”“怎么教”的问题,同时开展英语教学实训活动。如何将英语教学法知识、英语教学技能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树立师范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升教师素养是本课题研究重点。新文科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性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为宏观的视角。

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英语教学法”课程思政研究目标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英语教学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同时增强学生主动发掘并体会教育情怀、人文精神的积极性,从而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力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者。具体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英语课程与教学法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一定的课堂实践技能与班级管理方法,同时具有立德树人的高尚品德,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信念。

2.学生能够树立跨学科学习意识,将英语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培养跨学科思维模式。

3.学生能够在实训练习中主动提升思政素养。

4.学生参加实际教学工作后能遵循课程思政理念。

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英语教学法”课程思政构建思路

“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关键在于怎样实现专业知识和育人导向的深度融合。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属于显性教育知识点;而思政教育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职业道德等属于隐性教育知识点,隐性教育知识点的教学可以采用跨学科知识整合教学模式。教师整合相关联的思政知识,并将其融入“英语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接受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取得独特的育人效果。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机融合途径,包括对各个思政主题和不同切入方式的研究是“英语教学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有机融合。

(一)制订思政大纲

课前授课教师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制订思政大纲,在大纲中既明确各章节理论和实践的专业知识要求,以及相关课程思政的内容及期望达到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有章可依。

(二)挖掘思政素材,推动跨学科知识深度融合

授课教师要围绕教材对教学素材进行深度挖掘,注重资源的拓展延伸,在素材挖掘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与英语教学法相关的素材,更要注重跨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引申,例如教育教学中涉及的名人逸事、社会时事等,引导学生形成跨学科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对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这个知识点进行讲授时可增加“范跑跑”与谭千秋老师对比案例素材,并从教育法和心理学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就以下论题进行辩论:危急时刻,教师该遵从本能还是该遵从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在辩论中,学生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能清楚意识到教师肩上担负的责任,并发挥榜样的力量。在讲授“audio-lingual method”这个知识点时,可引述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并整合生物学中有关神经活动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条件反射的理解。在介绍语言习得理论中行为主义的观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授课时善于应用积极强化手段,营造愉快学习氛围,消除学习焦虑,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宽容的生活态度。在讲板书设计时可以补充审美的原则,从美学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板书设计,实现以美育人。素材的深度挖掘需要教师团队不断搜集整理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及课程思政相关的案例,结合教育领域的社会热点话题,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德师风教育,通过完善案例库建设进一步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三)细化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

充分的素材挖掘需要落实于具体教学过程中,否则只会是“纸上谈兵”。因此,“英语教学法”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要细化过程,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课程思政有机贯通起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悟优秀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刻不容缓。授课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在课前上传思政素材,素材能体现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师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并引发思政案例討论,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不断提升思政素养。在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云班课、雨课堂、学习通等进行与思政话题紧密联系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活动。比如在讲授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时,可利用超星平台发起投票,选出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三项素养。教师还可精心设计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活动,将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调动起来,使学生自己感悟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意义,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讨论中、情境模拟中,融合多学科知识,在整合、探索知识的同时领悟师德师风,塑造积极、健康、乐观、包容、向上的人生观。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交际能力的概念,可以利用超星平台布置任务发起讨论:1.分析 “Why don't you close the door?”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蕴含的意义。2. 如果要劝某人买一件黑色的大衣,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语言表述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够意识到一种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语言功能,同一种语言功能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从而明白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说话者在不同的场合运用正确的语言形式。在课后,教师可以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如学习通等上传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比如上传展现张桂梅老师的感人事迹的视频,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张老师那种成就学生、奉献教育的崇高精神。

(四)融合科学技术,加强实训练习

教师应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训,并引导学生在实训中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实训是将专业知识与价值观念统一的有效手段。比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试讲的时候,选取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教学设计,共同打磨课件。小组成员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协调配合,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在微格教室进行模拟试讲,并进行视频录制。模拟试讲结束后,教师可以从每组中选取一个视频材料进行小组互评, 要求从教案设计、PPT 制作、讲课学生的课堂活动组织及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成效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备课时学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试讲中学会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获得师德体验和职业认同感。

(五)师生双向激活,思想共鸣,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同思政理念,不仅仅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把理论讲透彻,而是教师的讲解能否引发学生的情感、信念的共鸣,这就需要教师本身有坚定的信念和思想道德规范,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双向激活,协同发展。教师通过集中理论学习、师德师风教育学习,积极参加思政课程培训等活动,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我修养,同时定期开展交流研讨、集体备课等,认真聆聽和领悟课程思政成功案例,讨论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加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汲取适合自身发展的好经验、好建议,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教师只有在提升自身思政育人能力后,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思想碰撞,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最终达到育人的效果。

四、结语

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教学法课程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与时俱进。本文中,笔者重点阐述“英语教学法”这门课在“新文科”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的思路,主要通过制订思政大纲、深挖思政素材、细化教学过程、增强实训练习、师生双向激活思政理念这五条途径实现该课程的思政价值。基于有效经验,教师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思政元素案例库建设,加强实训练习,增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着力提升教师自身思政育人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惠梅.“课程思政”在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梧州学院学报,2020(1):82-86.

[2]历娜.初探儿童英语教学法的研究现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2):111-112.

[3]谢剑华.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幼儿英语教学法》教学改革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5):109-111.

[4]杨慧.“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J].晋中学院学报,2022(1):26-30.

[5]张鹏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中“双向成长”的生发机制探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1(1):42-47.

猜你喜欢

新文科课程思政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