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落细、落地:天津市实施《课程标准(2022年版)》五项举措
2022-05-30熊会安
熊会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贯彻“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和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描绘了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同时也对当前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从做好工作谋划、形成推动合力、提高培训效能、深入研究学习、加强成果推广5个方面开展实施工作。
一、做好工作谋划,搭建发展框架
相比《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育人导向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优化,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津市教科院把握落实《课程标准(2022年版)》过程中的正确方向,帮助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引导教师如何更全面地关注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为让天津市的体育教师更快地进入课程改革状态,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下发前就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主动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制订组的核心专家取得联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的精髓,并组织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天津市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为更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好前期理论准备工作。在多方专家的把脉会诊下,结合天津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现状和发展特点,围绕新课程实施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谋划,并制订了《天津市〈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行动发展框架》,为教师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提供行动指南。
为此,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以做好“五个一建设”推动天津市课程改革发展,即聚焦一个核心、采用一个路径、打造一组平台、构建一个体系和形成一套机制。聚焦一个核心,即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重点开展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研究,全面推进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深度学习”和“学业质量提升”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采用一个路径,即围绕着核心任务,采用“课题引领—项目管理—三方联动—效益评估—经验总结—典型推广”的实施路径,不断促进《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工作的有序推进和课程改革目标任务的实现;构建一个体系,既发挥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教科研优势,以《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为依据,不断挖掘地方的体育特色,形成具有浓郁天津地域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打造一组平台,即依托天津市基础教育教研的网络平台,构建网上课程教学实施管理平台,真正实现“研训对接”,助力教师教育教學转型,催生“学、研、训”一体化新形态,通过系列的学科网络评比,不断发掘更具特色、更具操作性的课程教学资源;形成一套机制,即建立以“课题引领”和“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管理机制。
围绕《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工作,以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精品项目“创办天津市精品教研活动”为载体,通过重大工作项目联系各区各校,形成市区校“三位一体”的教研工作模式,促进市区校体育教研工作的一体化建设,保证学科教研工作运行机制的顺畅开展。此外,课程教学研究中心通过制订《天津市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形成一整套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并通过其建立的全市中小学体育教研员、教师评优与奖励机制,不断推动天津市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形成推动合力,保障工作到位
开展《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工作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聚焦行政、教研以及其他教育资源,推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顺利落实。对此,天津市教科院采取“上依、横联、下伸”的工作策略,实现多方部门的齐抓共管,共同促进《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有效落实,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1.上依:依靠教育行政的力量
行政力量是推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的关键与保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天津市教科院积极与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体美劳教育处联手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制订《天津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方案》,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此外,还应加强与各区教育局的联系,以推动《天津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让政策指导与课程改革有效结合,保证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过程中既有过程管理、效果评估的行政推动,又能进行专业、合理、有效的具体业务指导,为更好地推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项工作的落地提供政策及业务保障。
2.横联:加强与多方部门的联系
《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理念、新要求和新内容,仅仅依靠教研部门和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的关注与指导。如,《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结构进一步优化,并提出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概念,使小学体育教师对于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操控性技能等教学工作感到一定的困惑,而新增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更是对体育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因此,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将积极加强与天津市体育院校、专业运动队、医院、体育场馆、拓展基地等单位的联系,为拓展和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搭建平台,为《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顺利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教研资源保障。
3.下伸:加强与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的联系
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加强与天津市各区体育教研员、各校体育教师等人员的广泛联系与有效沟通,保证市区校三级体育教研网络的顺畅,形成由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体育室牵头,各区教师发展中心体育教研室协助,各学校体育教研组积极配合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和实施工作网络体系,保证课程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和课程改革实施工作节奏的一致性,进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的良好局面。
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以《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开展为契机,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横向联合社会多方力量,纵向发挥市区校三级教研联动优势,逐步在天津市形成一个立体的课程改革实施与建设的教研网络体系,为实现天津市体育课程改革全过程的指导、服务与跟踪,及时发现与总结典型经验,形成立体的转化、推广、交流机制提供保障。
三、提高培训效能,促进改革落实
做好《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培训工作,有效地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是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帮助体育教师激发内在潜能、营造外部环境,将学习引向深入的关键所在。为进一步提高《課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工作的效能,保证天津市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认真做好国家、市、区、校四级培训工作,加强监管指导,确保各级培训工作的效果。
1.加强调研,培训内容体现针对性
培训开始前应加强调研工作,了解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实施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与难点,并根据调研对象提出的困惑与问题制订相应的培训方案,让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确保培训效果明显。如,在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上,对于不同人员的各类问题提供对应的具体指导:面向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学校校长,重点开展有关课程实施整体工作方案和管理的培训;面向区级教研部门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主要体现在区域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推动上;面向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主要从如何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划与管理入手;面向各区体育教研员,则是从如何指导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方面考虑;面向体育教师,更多的是从体育与健康学科水平教学设计、学年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实践、课内外“学、练、赛”等方面进行培训。
2. 大胆创新,培训形式体现多样性
为体现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在培训的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设计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让受训者积极参与,主动接受,从而较好地保证《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内容、要求等在学校得到落实。如,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让受训者接受专业引领,深刻领会《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与内涵;通过采用诸如案例分析、参与式研讨、现场实践等培训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受训者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发挥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为更好地做到研训一体,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加强常态教研活动与专题培训的有机融合,让广大体育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提高其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本要求和实施意义的认识,充实与拓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相关知识,从而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保证《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贯彻落实。
四、深入研究学习,指导教学实践
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组织做好《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研究工作,鼓励体育教师树立“教学即研究”的意识,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准确领会《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和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问题研究。重视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发现问题—明确课题—实践研究—解决问题—专业提升”的研究学习路径,提高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指导教学实践工作。
1.深入学习《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内容,以项目推动落实
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创新教科研思路,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突破各项工作,保证天津市课程改革研究工作的深入与实效。如,组织各方专家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解为核心素养、学科结构化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理论、“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者间的关系、学业质量合格标准、大单元教学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一个个研究项目,让各区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认领其中1~2项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一些难点内容,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还会聘请国家或天津市的相关专家联合几个区域进行集体攻坚,保证研究的深度和效度,为教学实践工作的顺畅和有序开展提供专业指导。
2.建立校本教研共同体,丰富并完善校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
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将协助各区学校组建2套不同范围的校本教研共同体。对于一定范围的区域而言,要发挥天津市高中学校的作用,利用其前期高中课程改革所取得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各种帮助,打通小初高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研途径,实现校本教研的一体化。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以一所示范高中学校为牵头校,辐射周边的几所初中和小学,形成校本教研共同体,共同规划教研的主题方向、研讨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既能体现各学段的学校实际,又能较好地完善校本教研体系、健全教研制度,还能突破学段壁垒,实现小初高体育教育教学一体化目的。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应以体育教研组为主,协同其他学科教师形成教研共同体,突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性。
五、加强成果推广,做好过程评价
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是推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的一个有效途径,应确保每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每次活动能够作为推动课程改革发展进程的一个有效载体。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结合以往交流活动的经验,对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与变革,同时也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过程中加强评价管理,让成果推广的范围更大,效果更显著。
在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上,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实施“导、实、分、延”的运行模式。一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实突出一个“导”字,落实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梳理课程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课程改革实施的正确方向和可借鉴、可参考的具体操作范例。二是在落实过程中保证一个“实”字,对每次展示交流的主题、内容和目标进行精心打磨,突出真实问题的解决。如,针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健康教育专题进行交流展示活动,突出“教学设计和授课环节衔接”,重点解决体育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问题。如果说“导”是为体育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那么“实”就是让体育教师在成果分享活动中能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真正实现“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回”。三是在落实过程中体现一个“分”字,为保证活动的效果,会根据活动的性质、内容和特点确定好参与活动人群的范围,对参与活动的教师群体做到有所区分。如,利用天津市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平台、视讯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多次组织全市青年体育教师进行线上经验分享活动;利用腾讯会议App组织天津市“新五区”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展示活动等。四是在落实过程中做到一个“延”字,加强对参与活动教师的后续指导,实现活动的增值。如,在每次交流展示活动后为参与活动的教师布置课后任务,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引导教师通过单人或结对等形式对教研活动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中提高任务完成度,提升培训效果。
在过程管理上,课程教学研究中心通过合理评价保证各区、各校体育教师的学习与实践,保证研究成果更大范围的推广。在天津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制定统一评价标准,对区域参与国家或市级培训情况、区域组织开展课程改革培训及活动情况、区域认领市级课程改革专题项目完成情况以及区域经验推荐情况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激励、导向、反馈等作用。为进一步考核天津市各区在经验成果推广工作中的效果,加强对各区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及学科教研能力等方面评级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组织实施过程的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制订了《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细则》,以不断完善天津市体育教研等工作的综合评价体系,指导各区全面开展对中小学体育教研能力及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工作。
《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效果和课程改革的具体工作实施将直接关乎学校课程实施的质量以及课程改革的成效,关乎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只有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及社会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积极参与进来,形成课程改革合力,为更加有效、有序地推动课程改革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为推动体育与健康学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