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新思考
2022-05-30吴小碧
吴小碧
语文作为母语,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而小学阶段更是语文学习的奠基阶段,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致力于探索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可谓是由阅读文本为依托搭建起来的知识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尤为关键。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未完全摆脱低效问题的困扰。遵循语文阅读发展规律及学生的成长特性,加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推陈出新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
1.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特征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教育新时期的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具有鲜明的特征。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从学生角度而言,表现为乐于阅读。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兼顾知识性与人文性。立足学生兴趣及阅读认知发展需求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阅读知识,促使学生享受阅读过程,积极参与各项阅读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感知,实现语文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第二,从教学角度而言,应呈现开放性、创造性与差异性。小学语文有效阅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宰,教学活动应服务于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学生创造自主阅读与思考的空间。与此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化观点,增强阅读认知的多维度碰撞,促使学生在交流、探讨与争辩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刻的阅读感悟。此外,阅读教学并非是专注于结果的灌输过程,而是学生运用自我认知对阅读文本进行重塑与内化的探究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应具有创造性,引领学生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实现创造性解读。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现状
2.1 阅读教学缺乏个性化
在应试教育观念余温尚存的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未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教学活动仍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思维的倾向,阅读教学的个性化较为欠缺。第一,盲目以教参为导向。虽然以教参为标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性与统一性,对于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盲目的唯教参是从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一方面使教学活动呈现千篇一律之态,对于活泼好动、充满猎奇心理的小学生而言,阅读教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仅影响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以教参为导向组织阅读教学,过于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与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形成与发展。第二,忽视学生的阅读过程体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应是一项见仁见智的思维活动。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一言堂”“一刀切”等问题。师生执着于字词的解析、语篇的解读以及内涵的复刻,而忽视了学生与文本及作者的深度对话,充实的语文阅读课堂,实则里面的感知微乎其微,影响学生阅读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2.2 阅读教学缺乏灵活性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灵活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又一重要问题。具体而言,其问题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教学主体定位不够明确。虽然素质教育改革由来已久,加快了教学创新步伐,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自上而下的师生关系。教师仍然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并未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自我探索空间及思维留白,学生的主体意识较为薄弱,机械地跟随教师的引导,被动地接受碎片化的阅读知识。而小学语文阅读作为一项依赖于主体自觉性的教学活动,缺乏学生主体的有力支持,导致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足,阅读教学效果自然差强人意。第二,教学方式存在滞后性。就目前而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沿用字词学习、常识介绍、重点语句解析以及主旨内涵讲解的传统流程。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文本内涵,但是此种教学方式将整体化的阅读内容拆分为琐碎的知识模块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過于狭隘,欠缺自我构建的意识与能力。学生的阅读思维受到束缚,缺乏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养的发展难以达到预期。由此可见,转变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是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关键。
3.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3.1 注重情境预设,激发阅读兴趣
鉴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的成长特性,情境教学方式,对于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生兴趣点及教学需求,创设相契合的阅读情境,增强阅读课堂吸引力,促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享受阅读过程。以《景阳冈》教学为例,此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相关内容改编而来,讲述了“武松打虎”这一脍炙人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首先,构建感官情境。教师以学生较为熟知的影视材料着手,唤醒学生的潜在认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水浒传》等相关内容节选,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故事相关内容。将学生思绪吸引至课堂,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其次,构建问题情境。教师根据阅读主要内容设置相关联的思考问题,如武松为什么要打老虎?概述武松是怎样把凶猛的老虎打倒的?读完课文你有哪些感想?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强化对于文本细节的把控,实现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次理解。通过构建阅读情境使原本枯燥的文字阅读变得生动有趣,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带动学生的阅读情绪,增强阅读积极性。
3.2 强调自主阅读,活跃阅读思维
阅读思维既是核心素养的目标追求,也是深化学习效果、支持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关键能力。因此教师应转变“以讲代读”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思维留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使阅读思维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实现阅读能力的本质提升。以《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为例,此篇课文为一篇说明文,教学难点在于促使学生理解课文写作顺序,掌握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以及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教师通过组织不同目标导向的自主阅读,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促使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获取阅读知识。首先,强化阅读速度。鉴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薄弱项,教师循序渐进地缩短阅读时间限制,并组织学生针对“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展开交流与探讨,以集思广益的方式总结更为高效的阅读方法。通过对阅读速度的约束,转变学生咬文嚼字式的阅读方式,锻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其次,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在此环节,采取小组合作阅读方式,例如,教师设置如下自主阅读任务,以表格形式总结该篇课文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其中蕴含的说明方法并探讨其作用;作者采用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在指向性的阅读任务引领之下,促使学生完成独立阅读与共同探讨,以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
3.3 渗透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若阅读积极性决定了学生阅读的广度,那么阅读方法则是影响学生阅读深度的重要因素。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于提升阅读质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强化阅读过程的指导,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包含精读、略读、朗读等,教师借助具体的阅读活动促使学生更为精准地理解各类阅读方法的使用途径,将客观的阅读方法转换为自身阅读素养。以《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此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佳作,描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情景。首先,在初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将阅读的重点集中于生僻词汇与文章大意。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扫清阅读障碍,为后续阅读环节的推进奠定基础。其次,设计朗读环节,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朗读情感运用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模仿与反复训练。为了维持学生朗读热情的持久性,保证朗读质量,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比拼的方式,适当渲染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快速掌握朗读技巧。最后,采取精读方式完成文本的解析,通过边阅读边批注,促使学生分析文章要素、写作手法以及主旨内涵,针对文章核心思想及写作特点进行交流与探讨,实现阅读效果的升华。
3.4 实施读写结合,强化阅读应用
读写结合作为一项高效的阅读方式备受关注,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强化阅读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将阅读與写作两大模块相融合,促进阅读感知的内在转化,对于阅读材料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开国大典》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针对阅兵式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以及重点词句的运用手法进行探讨。引导学生从写作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把开国大典宏伟壮大的场面生动地写出来,分析课文中关于开国大典即刻激动人心的场面,并给每个场面拟定一个小标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微写作训练,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及语言特点写一段关于活动的片段作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写作特点的同时,提升自身写作能力,拓展写作视角。通过打破小学语文固化的模块界限,探寻阅读与写作相融合的切入点,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探索高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是教师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应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以学生需求作为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依据,实现以学定教,增强阅读教学的指向性,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