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芯国际凶猛

2022-05-30覃毅赖洁薇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光量子半导体芯片

覃毅 赖洁薇

“几乎所有机构都在投资半导体,几乎80%以上都看不懂这个行业。”一名投资机构从业人士向《21CBR》记者调侃道。

据清科研究中心,2022年第一季度,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大热,热度不断升温,投资案例数达445宗,列第二,投资金额则是448.02亿元,排名高居第一。

显然,该赛道又是最难懂的领域之一。处在核心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头部公司,成为投资圈的参照风向标。

中芯国际就是如此。

这家集成电路的龙头企业,在2014年牵头成立了一家投资机构“中芯聚源”,至今管理基金数量14只,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

据《21CBR》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至2022年5月,中芯国际通过“中芯聚源”,大举投资77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覆盖了射频、模拟芯片等产业链各个细分环节,材料和设备领域也有覆盖。

从标的来看,中芯聚源这一年多侧重早期的风险投资,A/B轮占比较大,也有战略融资,且追投了部分优质标的。

站得高也就望得远,盘点中芯国际的代表性标的,国产半导体产业的潜力股浮出水面。

先楫半导体

先楫半导体,在国产高性能MCU领域一骑绝尘。

公司开发高性能嵌入解决方案的半导体产品,产品覆盖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配套的周边芯片,行业应用覆盖汽车类、工业类到消费类。

一位业内投资人士向《21CBR》记者指出,评估半导体产业链公司实力有两个参考标准:所在细分环节,是否有国际巨头垄断;研发产品是否与国际水平接轨。

对照这一标准,先楫半导体实力不俗:创始团队均在跨国公司磨合10年以上,拥有接轨国际的研发和市场落地经验;成立不到2年,完成超过10款MCU和MPU的设计,产品工艺节点突破14nm。

2021年10月22日,先楫半导体完成近亿元的Pre-A轮融资,由中芯聚源领投,东方茸世(东方电子关联基金)和创徒投资跟投。

晶通半导体

2020年以来,“第三代半导体”概念被频频提起。

其材料以氮化镓(GaN)、碳化硅(SiC)、氧化锌(ZnO)、金刚石为四大代表,以氮化镓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导电性强损耗低,符合节能减排的趋势。

第三代半导体应用市场广阔,中国也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晶通半导体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宽禁带半导体氮化镓功率器件与驱动芯片,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其创始团队是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天使荟”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平均拥有15年以上产业经验。

中芯聚源向其投下数千万元,为其天使轮融资的独家机构。

荣耀电子

今年3月22日,荣耀电子材料(重庆)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中芯聚源和三行资本。

这是一家专业提供晶圆级周转及包装解决方案的厂商,成立于2018年9月,其核心技术团队拥有超过20年的产品研发和制造经验。

目前,荣耀电子在半导体供应链晶圆包装及周转运输产品国产化等领域,已处于领跑状态,率先批量交付大尺寸晶圆相关包装产品。

此轮融资的资金,将用于大尺寸硅片(包括12英寸)包装产品FOSB和FOUP产线建设和产能扩展,将为国内半导体包装产品的供应链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

鲁汶仪器

中芯聚源也投资设备环节,独家投资了鲁汶仪器的E轮融资。鲁汶仪器于2015年,由比利时鲁汶仪器、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等共同注资成立。总部位于江苏徐州,在北京设有研发中心,在上海、成都、台湾新竹,以及新加坡、韩国光州等地设有市场和技术服务中心。

官网称,技术团队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五名国家级专家、多名国内外半导体领域知名教授、首席工程师及高校科研院所的年轻技术骨干组成。

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研发、生产、材料检测等精密设备及配套技术服务,面向大学实验室、研究所及半导体等行业提供反应离子刻蚀机、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机、离子束刻蚀机等设备。

据官方介绍,其国际化团队研发出全球领先的新型12英寸特种金属膜层刻蚀系统。

中芯国际投资版图

图灵量子

图灵量子是国内首家光量子芯片和光量子计算机公司,脱胎于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核心团队成员在光量子信息和光子芯片领域研究10余年。

官方称,其团队具备国际领先的光量子芯片研发能力,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和超高速光子芯片核心技术和工艺,可完成光量子计算芯片从设计、流片,到封装测试,再到系统集成和量子算法实现的全链条研发。

去年5月,图灵量子完成天使轮融资,吸引近亿元资金;11月,又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君联资本、中芯聚源、琥珀资本等参与投资。

今年3月,图灵量子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至此,成立一年多,共完成3轮大额融资,吸引10多家机构参与投资,累计融资额过5亿元。

这些融资将主要用于可编程光量子芯片的研发和流片,以及量子算法的商业化落地。

莱弗利科技

成立于2020年7月,莱弗利科技主要从事光电类传感器研发的设计,致力于光电模拟/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以及传感器的光学封装设计、工艺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通信、医疗电子、汽车电子、物联网与智能设备、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

据了解,核心团队成员就职于业内欧美各大知名企业。团队拥有累计30多年在光电传感器的芯片设计、光学设计、封装设计及工艺开发、大批量生产运营及销售的经验。

今年2月18日,莱弗利科技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小米关联公司海南极目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注册资本由411.613万元人民币增加至480.215万元人民币,增幅16.67%。

3月,莱弗利科技完成5000万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有小米私募股权基金、中芯聚源、清石资产管理集团、展毅投资等四大机构,融资资金将用于核心产品批量生产、新产品研发、销售以及运营等业务领域。

总体而言,中芯的投资,非常偏好“超豪华管理团队”,聚焦底层技术且具有“国产替代”潜力的领域。

时代伯乐合伙人张廷峰向《21CBR》记者表示,这些产业投资机构的参考性很有必要,“抄作业”也未尝不可。

“一个机构的发展壮大,无法在总结复盘、迭代对标,经过验证能提高成功率的模式,可以让更多投资者少走很多弯路。”

他认为,中芯国际作为产业投资机构,具有多重先天优势:其一,深耕并熟悉半导体领域,能看得懂;其二,清楚“卡脖子”问题,就核心的卡位环节,进行重点布局;其三,硬科技本身重资本、重人力,能协调国内下游客户提供更多的试错机会。

中芯聚源也已有所收获。

以两度投资的纳芯微为例,这是国内唯一能量产全品类数字隔离芯片的供应商,今年4月22日正式登陆科创板,市值已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鉴于所投公司大多处于早期阶段,有投资者表示信心不足,一度质疑投资泡沫的存在。

“制造层面短板太多了,大多公司均处于低端的国产替代。”有分析人士指出。

“这些产业机构‘投早投小,是分散风险的操作。”张廷峰解释说,这两年,大量高景气度的细分赛道,中后期项目估值偏高,加上时有二级市场“破发”现象,倒逼机构投资阶段前置。

在张廷峰看来,投资本身就伴随“泡沫”的过程,估值会回归行业均值,重要的是,在资本注入下,这些标的共同汇聚成一股力量,推动了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

猜你喜欢

光量子半导体芯片
新型可编程硅基光量子计算芯片研制成功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新型光量子计算芯片
光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2018第十六届中国半导体封测年会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旋涂-蒸镀工艺制备红光量子点器件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