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来了,然后呢?
2022-05-30
时间过得真快。去年9月,也是开学季,我们做了一期《教育业,飓风来袭》的封面。封面设计尤其出挑(当然,我们的视觉设计团队每期必有佳作),是一张四年级的考试卷子,上面是几道极为精妙的题目。比如第二道选择题:从学校到家,如果小明每分钟走60米,那么将晚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80米,那么将提前3分钟,问,小明为什么晚上9点才到家( )?A.小明接受了外星人的邀请;B.小明去参加了课外培训班;C.小明迷路了;D.小明自行车被偷了。
读者试图作选择时,已然会心一笑,这一笑中则隐含着中国教育的无奈—这个设计为我们赢得了广泛赞誉。一年后,如果封面仍是一张试卷,题目该是什么样的?
此刻,请合上杂志,再看一眼封面,是的,今年只有一道题目—由家长,由社会,而不是由孩子作答。
这道关于起跑线问题的答案正呼应着“双减”的目标。2021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份被简称为“双减”的政策,初衷是把中國的义务教育重新拉到一个平衡的局面:孩子的童年和青春,不应被考试压力所摧残,教育的第一要义,本应是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双减”的本意,当然没有错。此番政策执行的力度之大,也超出了之前任何相似的政令。7月24日之后一年内,相关推进性政策不下15条,几乎是每个月至少一条政令。从某种程度来看,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堪称“飓风来袭”。以新东方和好未来为例,这两家在美国上市的教培业巨头今年8月下旬的股价,较2021年2月的历史最高点,分别下跌86.60%和94.83%。
与此同时,公立学校的教师轮岗在部分地区展开,民办学校的身份转换快速完成,新课标的推行刻不容缓,学生们每天的校内作业量也是肉眼可见地减少,甚至,2022年多个城市的中考题目难度陡然降低,出现了满分人数扎堆,半分一操场的空前局面。这一年的中国教育业,正如我们本期杂志一篇文章所言,每个处于主流教育体系之中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包括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机构,都被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所裹挟,朝着轻松化、均衡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所谓全面化,指的是体育、文艺等素质类课程得到editor@yicai.com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以此来对冲学科类课程的压力。
诚然,素养课从内容上是鼓励全面发展的。但如何考察素养课的教学效果?如果也如同学科课程那样,设置标准化的考核标准,那么无论传道素养,还是教授知识,结果都是一样的。以体育为例,自从教改政策将跳绳列为考察项目,规定了每个年级不同性别的孩子要达到的及格、良好、优秀等级的一分钟跳绳数量,很多学龄前的孩子就在家长聘请的跳绳教练指导下每天锻炼了。更勿论,很多学科类教育培训转入地下,昂贵的一对一教学重新兴起,在日益简单的考试题目面前,家长们的焦虑反而有增无减,又无处释 放。
“双减”这一年,公开的数据无一不展现出均衡的效果。这期封面,我们也回溯了教培公司、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和教师过去一年的变化,其中不乏一些令人欣喜的改变,比如新课标的改革、教学环节的精进,都朝着大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类似摇号入学的方式到底是制造了均等化的表象,还是实现了真正的教育公平?这些一时找不到标准答案的问题,往往更牵动人心,也更触及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