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蘑菇课程故事实践

2022-05-30张鹏

天津教育·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蘑菇小朋友

张鹏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体系,而“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教、学、做并不是分开的三件事,而是一件事。陶行知认为“教”和“学”都应该在建立在“做”上,以“做”为基础才是教育和学习的最真正目的。所以在对幼儿进行生态教育时应该让他们亲近自然,笔者将结合本班蘑菇种植活动,分享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所进行的蘑菇课程故事教育实践。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细心呵护,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将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融入对幼儿的日常教育中,符合时代发展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幼儿自身成长的诉求。“教学做合一”理念融入幼儿教育中,既要符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又要契合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教育者应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开展实践活动,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设置有趣高效的活动路径,并对幼儿的语言、行为、反应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对种植蘑菇这一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如何化解等进行详尽的记录和深入挖掘,分析并整理不同幼儿的性格、习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表达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完成“教学做合一”理念下蘑菇课程故事,实现幼儿、教师、家长之间紧密关系的建立,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一、课程源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在一次午餐时间,幼儿对蘑菇产生了好奇,追随他们的脚步,一场奇妙的蘑菇之旅开始了。

畯畯:今天吃我最喜欢的蘑菇呀!

大宝:我最喜欢吃蘑菇,妈妈说这个是益智菇,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双如:我不喜欢吃蘑菇,软软的滑滑的。

曦曦:我吃过一种长得像小扇子的蘑菇。

在孩子交流中,他们对蘑菇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为了满足幼儿对蘑菇的兴趣,我们开始充分挖掘蘑菇的教育价值,和他们一起探索蘑菇的奥秘。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调查、谈话、种植实践活动等形式认识蘑菇的种类,了解其不同特征。

2.了解蘑菇的营养成分与人们身体健康的关系,树立不挑食的饮食习惯。

3.开展探秘蘑菇实践性种植活动,锻炼幼儿观察、沟通、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课程活动

(一)“做”在前,开展种植准备活动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启了孩子们的蘑菇之旅。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对幼儿认识的蘑菇、喜歡的蘑菇、蘑菇的形状、蘑菇的颜色及蘑菇美食等经验有了大致的了解。孩子把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的调查表带回班级,一场小小的蘑菇分享会开始了,他们开心的介绍自己的调查和发现。有的小朋友说蘑菇很好吃,有的小朋友说蘑菇的形状像一把伞,可以遮风挡雨;有的小朋友说蘑菇有一股奇怪的味道;有的小朋友说颜色漂亮的蘑菇有毒。在讨论中,幼儿还提出了疑问:蘑菇是怎么长大的?等很多有趣的问题,问卷调查是对孩子已有经验的了解,而谈话活动更是聚焦了他们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参与蘑菇活动的积极性,在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

(二)在探究中“做”,开展菇之奥秘

幼儿仔细地观察蘑菇菌包,有的小朋友用手轻轻触碰它,说:“它是软软的!”有的小朋友把鼻子凑了过去闻,认为“真难闻”,还有的小朋友发现蘑菇菌包表面凹凸不平,有一些黑褐色的斑点。

在观察过程中,俊轩:“这是什么?”,小七:“我研究一下,我摸着好像是木头”,小贝:“怎么菌包里还有木头”?基于孩子的观察和疑问,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索,一起观看了种植视频,通过观察视频里面的图片、动画,得知原来椭圆的东西叫菌包,里面有豆粨、玉米芯、麸皮和棉籽壳,还有很多菌种,这些本来是要扔掉的东西,聪明的人们把它们变废为宝,用它们来培植菌菇。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看不见种子居然能长出菌菇,幼儿都很期待,教师还通过班级群向家长分享关于菌包的小知识和孩子的探索和发现。

到底怎么种蘑菇呢?孩子们查阅蘑菇种植资料,了解到原来种植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开口种植、套袋种植、泡水种植;种植温湿度:5~30度;管理方法:喷雾状水,不能直面面对光的地方,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到底哪种方法能先找出小菌菇呢?源源说:“我要把蘑菇套上”,璐璐说:“我想泡在水里种蘑菇,这样蘑菇长得快”,教师说:“有的小朋友想把蘑菇泡在水里,有的小朋友想开着口,有的小朋友想喷完水以后套袋,那我们就分组来种蘑菇,到底哪种蘑菇先长出小菌菇呢?”幼儿各抒己见,并进行猜想及记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强调幼儿的经验来源于生活,幼儿往往会对自己身边的东西很感兴趣,通常会对自己发现的事物产生兴趣,而不是教师提前给予的或者是大人提前事先准备好的东西。在幼儿种植过程中孩子怎么种?观察什么?都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每个环节的探索,都有孩子的身影,带着对未知的渴求,激励着孩子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要能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帮助,呵护孩子的探索和求知精神,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是对陶行知老先生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扬,才符合时代发展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中最重要的“做”,孩子只有在“做”中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所以在“怎么种”中,当璐璐提出不同的种植方法时,笔者抓住了这一探究的契机“到底哪种种植方法先找出小菌菇”,进行分组探究,进而获得最终结果,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孩子或者规定孩子只能用一种方式种植,让孩子分组探究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满足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欲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无论幼儿制订的计划是否合理,教师都给予支持,让他们在充分地观察操作中、与同伴分享交流中发现自己原定方法的合理性,从而调整自己原定计划或借鉴同伴的方法。

(三)在观察记录中“做”,深入菇之奥秘

幼儿通过采用三种不用的种植方法,进行猜想、观察、统计,对不同种植蘑菇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蘑菇都长大了,他们利用空闲时间把蘑菇生长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形成了一本蘑菇生长手册。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对蘑菇进行观察、记录,通过对蘑菇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变化进行客观记录,并选取其中某一点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分析的原因记录在册。或者在手册上写一点心得体会、感想、期望等,让孩子与蘑菇一起成长,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1.菇之奥秘——种植风波

周五离园时,俊源说:“今天是周五了,明天就放假了,我们的蘑菇怎么办?”,幼儿争相讨论,这时豪豪小声地说:“老师,我能带回家照顾蘑菇吗?”,教师说:“当然可以。”于是笔者及时捕捉教育契机,让孩子对自己的蘑菇产生“责任感”,家长还反馈道:“孩子在家照顾蘑菇很细心,还给我么说怎样照顾蘑菇”。

2.菇之奥秘——小鬼当家

蘑菇的生长速度很快,周末恰是蘑菇成熟的好时机,孩子就在家当起了小主人,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始尝试制作菌类美食。在这一阶段,笔者充分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和蘑菇种植活动相结合,让幼儿照顾蘑菇、观察蘑菇、探究蘑菇、还让他们把蘑菇带回家照顾。在活动中教师很好地体现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在做中讨论”,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蘑菇的生长,每天都需要喷水照顾,而且孩子们讨论也表现出乐意照顾蘑菇,所以笔者借此契机,与家长协同共育,让家长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观察、记录蘑菇的生长过程。而幼儿还想知道蘑菇的更多秘密。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探索蘑菇的渴望和想象创作的需求,班级依据制定的主题目标、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集体活动。

鲜艳漂亮的毒蘑菇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为了丰富孩子关于毒蘑菇的知识,教师开展了语言活动“毒蘑菇的秘密”,幼儿了解到,并不是所有菌菇都可以食用,有些颜色比较鲜艳的菌菇是有毒的,我们要学会辨别,野蘑菇不能随便采摘、随便吃。通过活动,延伸了毒蘑菇的种类。为了丰富主题活动和幼儿游戏的需要,我们将相关材料投放到了相关区域。

3.蘑菇成长小插曲——干了怎么办?

一天早晨,韬韬来园发现我们的蘑菇已经变干了,蘑菇边都卷起来了。那该怎么办?孩子们行动起来!

韬韬:我们仔仔细细地浇水。

琪琪:我们把蘑菇泡水里吧!泡在水里的蘑菇很快恢复了柔软。

由此可见,只要幼儿拥有充分、宽松地自主探究空间,就能表现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蘑菇干了是幼儿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也鼓励每一组的孩子用自己的猜测去分析原因,并尝试用自己的分析去解决问题,在不断地“猜测——观察——调整”中循环往复,从而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同时幼兒希望“菌菇”健康生长的内在动机也更好地促使了他们积极地想法办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有效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货了蘑菇成长的知识和奥秘,培养了观察、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应对突发情况的思维能力,可以说,一颗小小蘑菇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成长的乐趣,探索未知事物的科学精神,也是从更深层次实现了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引导。

4.蘑菇成长小插曲——关于孢子粉

在幼儿种植过程中,他们对蘑菇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周末孩子拿回家照顾蘑菇,蘑菇成熟了,俊源发现了成熟的蘑菇周围有白色的粉末,于是他第一时间通过微信语音告诉笔者他的发现,并询问笔者白色粉末是什么?笔者鼓励他想办法自己找答案,于是俊源通过网络查询获得答案,原来白色粉末是孢子粉,当蘑菇成熟时,便会喷射出一种“孢子粉”,而这些就是蘑菇的种子。

通过寻找白色粉末是什么这个小细节,可以发现,无论开展什么活动,我们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一名主动的学习者。在活动中,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调动了他们的内在积极性,自己去想办法去寻找答案。希望孩子通过反复的查阅资料、获得了内心的满足,重要的是对这样的学习过程感兴趣。

(四)在“教学做合一”思想下的课程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小小的蘑菇,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弦,从种植蘑菇、探究蘑菇、蘑菇风波,幼儿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他们用情照顾蘑菇、用心观察记录,整个课程活动充满了收获、疑问、失败、挑战和成功的喜悦,通过多感官的感知和体验,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无穷奥秘。蘑菇课程的开展于孩子,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和经验,也很好地贯彻了《指南》中幼儿发展目标。

在本次课程活动中,笔者的课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课程内容既对接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又尊重幼儿的成长特征,能追随幼儿的兴趣,将预设与生成相结合。与此同时,随着课程推进,家长对班级课程活动越发关注和支持,开展了“蘑菇调查”“蘑菇美食制作”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收获了新的教育理念,收获了专业的知识,收获了与子女的亲情,与此同时蘑菇课程还改变了孩子的饮食习惯,从前期的种植、采摘、制作,最后呈现在饭桌上,这一系列的过程孩子不仅能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还能锻炼体能,更能观察和探索自己的机会,在游戏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像中爱上各种各样天然的食物,形成了健康的饮食观念。

正如前文所言,蘑菇只是大自然中众多植物之一,将蘑菇作为一个课程故事呈现出来,受到了幼儿的喜爱和欢迎。同时也感谢幼儿园、幼儿家长对蘑菇课程故事的支持和帮助,在之后的幼儿教育中我会再接再厉,推行更多有趣的故事和实践活动,不断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以《纲要》为大框架创建适合幼儿教育的课程,以《指南》为方向,指导具体的课程教育。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故事的建立与推行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幼儿教师具备高度的敏锐性和灵活性,不断修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在做好记录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积累和总结,为下一阶段课程故事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而此次蘑菇课程故事的顺利开展,为幼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思路,也为之后的课程故事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和契机。

总而言之,本次菌菇探究之旅并未真正结束,而是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的开始,关于菌菇我们还有很多的未知,但是孩子的好奇心无处不在,那么教育就应及时跟上,切实落实《指南》中的精神,即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教育者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蘑菇小朋友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爆图团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找茬儿
蘑菇
海边玩一夏
蘑菇伞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