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提升的教师教学关键能力刍议
2022-05-30吴爱铧
[摘 要]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掌握和运用学科知识、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特征,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學目标所具备的条件和水平。加强对教师教学关键能力的研究,提高对教学关键能力的认识,明晰提升教学关键能力的路径,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教学能力;教学关键能力;师生素养
教学关键能力是指最基础、最不可或缺又很重要的教学能力,是直接影响师生素养提升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能力。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以下四个新时代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关键能力的重要性。
一、独立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独立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师独立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学生和学情。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同,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才能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才会顺畅,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情,才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精准施教,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二是研究课标和教材。教师只有熟悉课程标准,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领悟教材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教学要求,才能有的放矢,选择、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整合、重组,建构更符合所教班级学生的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地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二、精准实施教学的能力
(一)精心组织教学,激发潜能、活力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有计划、有层次、有流程、有方法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素,有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合作交往、师生共议是一堂好课的基本样态,有问题激趣、问题诱思、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是上好一堂课的核心要义,以“共情”为基础构建以行动为导向的“共生”课堂是教师应有的追求。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备课只备教学内容,忽视教学活动的组织谋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至关重要。不仅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人与人的对话、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还要促进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内化体验、深化感悟,学会应对变式,并能够迁移运用,这样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增添学习活力。
(二)精细管理课堂,合理调整、调控
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听课者认为某教师的课讲得没问题,可他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就是一直上不去。其实,剖析一下就不难发现,他的课堂管理是有缺失的。课堂管理是教师创设和维持“教与学”行为产生的环境所必要的规则和程序。教师合理利用“教”的时间和让学生投入“学”的时间是有效管理课堂的要点。为了有效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优秀教师会注意吸引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保持教学活动的紧凑性、节奏性和流畅性。精细管理课堂,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合理处置课堂意外生成,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灵活改进教学方法,有效调控课堂环境,努力打造积极的课堂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精准评价学生,适时反馈、矫正
这里的评价,指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基于学生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等,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养成、情感形成等方面的评说。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若评价中肯恰当,就能起到激励引导作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学会巧用评价方法,精准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教师科学艺术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提振学习信心,矫正学习态度。面对学生在学习反馈中暴露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挖出错原因,突破知识弱点,通过变换情境、变式教学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应变能力。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完善自我,实现有效矫正。
精心组织是态度,精细管理是过程,精准评价是技艺。落实“三精”,方能促进教学的精准实施。
三、有效反思教学的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勤于反思,善于反思。
(一)强化反思的意识和行动自觉
教学反思,起初常常是需要别人督促和提醒的,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持久和对教学认知的加深,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教育理论,针对教学现象去思考分析,既肯定教学中的成功,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渐渐地就会产生反思意识。强化反思意识,形成无须提醒的自觉,不知不觉中就会养成反思的习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说,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自觉改进行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过程。
(二)培养反思的技能和行为方式
教学反思的内容甚多,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过程的实施、课标精神的落实、育人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等。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回顾、反复思考、科学评价和不断追问,定会有所感悟。针对发生在自身或他人身上的教学现象、教学事件,予以分析,或肯定或改进,建构更适合于自身教学的理性认知和教学尝试,对现象、事件进行分析及撰写教学后记、教学随笔,聆听专家指导、参与校本研修、开展课题研究等,都是提高有效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学反思是需要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精神的。追求更高质量、更具风格的教学,就要勇于破旧立新、改革创新。立足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这样的反思才会更有力量和价值。
四、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
鉴于信息技术对数学探究教学、开展数学实验等的工具性价值,以及对形成MPCK素养和教研创新素养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对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应予以重视。
(一)学习技术需要与时俱进
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关注,日益成为焦点,这客观上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欠缺,导致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手段单一、活动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有效、有趣的开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必备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服务教学需要。
(二)运用技术需要恰如其分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是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当前已涌现出翻转课堂、微课、云课堂等新模式,使得教与学的方式变得丰富多样。但在实际教学中,技术运用不当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比比皆是。笔者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教学,要用得恰到好处,力求达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定性问题数量化、现实问题情境化、理性问题感性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把握规律、提质增效。科学合理地运用技术,应成为新时代教师教学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思林,潘超. 中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及构成要素[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2):48-54.
[基金项目]2018年度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培养核心素养:教师教学关键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2018/384);2020年度首批南京市“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建设项目“指向深度发展的教师团队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宁教高师【2020】8号)。
[作者简介]吴爱铧(1967— ),男,江苏如皋人,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文昌校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