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2-05-30李必亮
李必亮
[摘 要]课后服务是时代赋予中小学教育的新要求。基于严格执行“双减”政策、科学开展课后服务,本文列举了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一是明确课后服务的目的与要求;二是全力保障课后服务经费;三是有效解决师资缺乏问题;四是多元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五是多样化设计课后服务的形式;六是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激励评价机制。
[关键词]“双减”;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问题;应对策略
课后服务是时代赋予中小学教育的新要求。严格执行“双减”政策,科学开展课后服务,对于有效协同家校工作、发挥学校教育主体的作用、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分析归纳目前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存在问题,结合农村实际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科学、合理、可行的措施,对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意义重大而作用显著。
一、农村中小学在开展课后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内容较少
课后服务的开展应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按照“双减”政策,开展课后服务不仅仅是辅导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或生活实践活动。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主要以辅导学生完成作业为主,尽管也在开展其他一些活动,但也是一些常规性活动,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自愿选择要求。而且,一些学校对学生课后服务的具体内容没有分年级或学段安排,对各个年级服务内容的设置较为相似,缺少细化的过程,没有层次性,不能真正做到结合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与“双减”政策所要求的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存在较大差距。
(二)服务形式单一
课后服务的开展还要注重服务形式的多种多样,但是,在目前农村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开展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一些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仍然安排科任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有时以自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有时以辅导的形式由老师个别指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在班主任或体育、美术、音乐老师负责课后服务的时间里,有时也能延续“双减”之前的“阳光体育”、美术、音乐兴趣活动。从整体上看,还是未能进入“双减”政策要求下的课后服务形式的多样化状态。
(三)服务管理呆板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各个学校都深入研究课后服务管理工作,也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活动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方法陈旧、落后、死板的问题。例如,有些老师只听命于学校安排,学校如何安排自己就如何落实,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有些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对学生控制比较死,总担心学生多,放得太开会导致不安全的事情发生;有些老师甚至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像上正课或自习课那样管理学生。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下降,与“双减”之下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目的相去甚远。
二、农村中小學课后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比较肤浅
造成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和管理方面问题的原因,除了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对新政策的学习比较浅显外,还存在学校和老师对开展课后服务的目的认识不清、目标定位模糊的因素。一些学校一直以来摆脱不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试图把课后服务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一些学校甚至觉得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或开设校本课程就目前条件而言是根本不可能的,教育效果最终还得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至于开展素质教育、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思考能力,也离不开学科教学。正是这些肤浅而错误的认识,使一些农村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工作还在原地踏步。
(二)服务资源少
当然,客观地说,农村中小学开展多样化课后服务的条件和资源有限,难以和城市学校相比。一是资金较为短缺,用于课后服务的经费很少,课后服务费的收取也比较困难,难以用充足的资金保障学校有效、持续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二是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的教师,课后服务基本上由科任教师担任,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有些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量大,负担重,难以用足够的精力策划、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三是社会资源少,农村中小学大多距离城市远,位置较偏,缺乏各种设施设备和活动场地、器具,没有可以供学生接触、共享的图书馆、展览馆等各种优质的社会资源,使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往往只能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以至于造成了目前课后服务内容较少、形式单一等问题。
(三)学生学情特殊
之所以农村中小学出现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服务管理呆板等问题,也与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学情大有关系。一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即使家庭作业少,学生也难以自主完成,有些甚至需要一对一辅导。二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兴趣爱好少,家长只在乎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即使让家长、学生自主、自愿选择课后服务内容或项目,学生不主动,家长也不支持。三是农村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孩子多由祖辈抚养,因隔代长辈文化程度低,难以辅导孩子的功课,加上对孩子过于溺爱、管理松散等问题,不能按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不得不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四)家长意愿的影响
课后服务出现一些问题,也受家长意愿或舆论的影响。有些家长总认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那就是哄孩子玩而已,对于提高孩子成绩关系不大。尤其是一些外出务工或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最希望的是孩子能够在课后服务期间由老师辅导孩子完成作业,以此提高孩子的成绩。所以,无论是日常与老师的交流还是学校向家长公开征求意见,家长都担心孩子在缺失家长监督的情况下,爷爷奶奶无法在家管理孩子保质保量完成家庭作业。这样,无形之中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一种舆论压力,不得不迎合家长的心理,在课后服务时间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三、农村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课后服务的目的与要求
课后服务不是简单地为学生辅导作业,而是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养。针对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中存在的认识不清问题,学校需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的目的和要求,即在学校规定的课程教学之外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便民性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全面发展的健康成长空间。课后延时服务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并非课堂教学的延伸,更不能进行补习、讲授新课;它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目的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学校、教师应当明确开展课后服务的目的与要求,通过认真贯彻落实,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的。尤其是学校和教师要通过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以实际的成效改变家长的不正确认识,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自愿、主动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课后服务活动。
(二)全力保障课后服务经费
农村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需要相关的活动场地、用具器材,需要为服务老师发放补助……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所以,充足的经费是农村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基础与保障。一是各级政府应正视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状,适当将财政经费向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倾斜,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尤其关注农村寄宿学校、小规模学校的课后服务条件的改善,以充分的资金保障课后服务的深入推进。二是学校也要按照“双减”政策的精神,适当向家长收取课后服务费,适当为课后服务教师提供补助。三是通过寻求企业、优秀校友、爱心人士、社会各界的支持或赞助,帮助学校解决一部分短缺经费,以保障课后服务的多样化、系统化开展。
(三)有效解决师资缺乏问题
按照“双减”之下农村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师资需求,学校要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申请,按照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系统性的实际需求为学校配备教师。对于教师编制足额、缺乏活动指导教师的学校,一是可以通过支教、一年期县内城乡教师轮岗进行城乡平衡,帮助农村中小学有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二是大力提升本校教师开展课后服务的能力,通过鼓励教师自主学习、集中培训课后服务主要内容、学习借鉴课后服务先进方式,让他们能够逐步胜任课后服务工作。三是以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为引导,为中青年教师创造条件。例如,实施青蓝工程,提供教育教学才艺展示、外出培训、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等机会,在行动上支持,在精神上激励,在制度上完善,在学习经费上保障,并对他们在学习、工作上取得的成果予以关注和奖励,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使他们担负起课后服务引导者的重任。四是重視和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学校名片,让外界看到学校的成长与发展,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聚集更多社会资源。
(四)多元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结合自身办学历史、学校特点、教师专长、乡土文化、地方特色、社会资源等,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一系列的兴趣培养服务活动和开发具有学校或地方特色的课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丰富多彩的多元化课程内容,包括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和素质化的课后服务课程。个性化的课后服务课程如《民间艺术》《益智手工》《盆花栽培》《地方戏曲》等,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愿选择、自主参与。普惠性课后服务课程如《趣味阅读》《童声合唱》《快乐舞蹈》等,主要依托学校教育教学、教师资源和校外优质资源,通过校内与校外统筹、学校与社会共享,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选择课后服务期间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或特长爱好,遵照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设置社团。例如,音乐社团、美术社团、体育社团、烹饪社团、阅读社团、科技社团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社团,持续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拓展知识,强化实践,提升能力。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例如,留守儿童或学困生,在课后服务期间,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或情绪、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信心。
(五)多样化设计课后服务的形式
农村中小学可以把“作业或心理辅导+兴趣或自主活动”作为课后服务工作的基本形式,一方面,激发学校教师的潜能和创造力,让各科科任教师成为课后服务的主力军,即可辅导留守儿童或学困生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又可创新性地设计课后服务的生动活泼的心理辅导教育形式,满足学生良好情绪和心理的教育需求,让学生在学校之中就能感受到家长的温暖;另一方面,要体现活动类小组、社团或特色化课程辅导教师的价值,通过各类兴趣小组、社团或特色课程的开设实现课后服务的个性化发展。在具体形式上,学校可以将课后服务时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个小时针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辅导与学习、生活问题答疑,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家庭作业,并在老师的关爱和帮助下使缺失的家庭教育得到弥补;后一个小时根据学生的自愿选择,以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或社团、校本特色课程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开展活动,通过不同形式促进学生的特长培养和个性化发展。无论在“作业或心理辅导”时段还是在“兴趣或自主活动”时段,落实课后服务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课后服务的目的和要求开展,确保学生轻轻松松回家,真正把减轻课业负担落到实处,保证学生的正常睡眠,满足学生的实践活动需求,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效。所以说,采取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形式,不但能够让学校为学生提供因人而异的学习、生活辅导,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增强生活能力,排解不良情绪和心理,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形式,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在保障教育公平、资源平衡的同时,有效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纠正家长的不正确认识,增强课后服务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六)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激励评价机制
课后服务对教师的工作来说是增加了工作量,延长了工作时间。这一措施也是国家为了解决家长上班和孩子上学时间不一致而实施的,但是并不是说方便了家长也就方便了老师。所以,学校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决策和开展不能行政化,一味地压任务和搞摊派,只能激起教师的不满或懈怠。而只有以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性的关怀开展这项工作,才会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一是课后服务的开展既要征求家长的意见,也要征求教师的意见。征求家长的意见时,在为家庭、学生着想的同时,要体现出为教师着想的意图,和家长协商、解决为教师提供一点课后服务费的问题。征求教师的意见时,在为教师着想的同时,也要体现出为家长、学生着想的意图,听取其合理化的想法和建议,充分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避免教师心理对课后服务的抵触情绪产生。二是布置课后服务工作时,对于自愿、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学校要明确课后服务补贴标准或办法,予以教师经济上的补助,精神上的鼓励和力量上的支持;对于有特殊困难等原因临时或长期不能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教师,学校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人性化的关怀,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教师克服困难、消除心理压力,尽快积极投身到课后服务工作中来。三是将课后服务工作作为加分项纳入学校期中、期末教师工作考核和年终绩效考核之中,并与教师的评先评优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激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正视目前课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采取对应性策略,对于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减轻学生作业与课外培训负担,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化、系统性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敏.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属性及权责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