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全育人”理念提升班主任情境应对能力

2022-05-30汪妍

天津教育·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理念

汪妍

随着我国近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被提出,受到了国家与民众的充分重视,“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所遵循的重要基础的教育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提升小学班主任情景应对能力进行研究,以此来保障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下高效开展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小学阶段,班主任是开展管理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人员,小学班主任在遵循“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所开展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基于此班主任在未来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转变自身的教育管理观念,丰富教育管理方法,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满足“三全育人”的教育需求。我们知道,班主任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在开展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要科学合理地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在面对不同的情境时能具备相应的处理应对能力,在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上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出优秀的小学生,建设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这对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发展来说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含义

“三全育人”理念主要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全员育人,二是全程育人,三是全方位育人。其中,针对第一点的全员育人,主要是涵盖了学校中的教学、管理等相关联的工作内容,教师通过上述工作来完成育人的教育义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障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并能针对实际情况来设计育人方式。而针对第二点的全程育人,则是包括学校在内的社会企业或组织所承担的育人责任。对第三点的全方位育人内涵而言,则是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这段时间开展科学合理的育人工作,覆盖了学生整个的学习阶段。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特点

在教育体制的发展过程中,“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深入教师的思想中。“三全育人”理念需要教师乃至相应社会力量都参与进来,并且能在育人方面形成思想与行动上的一致化。“三全育人”需要班主任能充分认知自己在育人过程中所要肩负的责任与需要履行的义务,通过明确教育方向来深入参与育人工作。其次“三全育人”需要将育人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所覆盖的区域要尽可能全面。在育人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育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接受到契合自身的教育。班主任或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情境来设计不同的应对方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小学班主任育人工作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优化育人方式方法,建立一个符合小学教育阶段的育人机制。在这个基础上,小学班主任仍然是开展育人工作的主要角色,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将自己树立成一个能让小学生模范学习的榜样,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同时,小学班主任在开展育人工作时,还需要与小学生的家长保持高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了解小学生在家中的情况,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在校表现。最后,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举班级干部,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进行认真对待,注重其中的不同之处。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情境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一)能帮助小学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级

在“三全育人”的育人工作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最明显的感知就是对自身学习方面的重视性有所提升,而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也会提升被关注度。小学班主任所开展的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育人活动首先需要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班主任较比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来说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心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因此在开展育人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帮助小学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小学班主任若想高效管理班级,就必须要帮助小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这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付出,充分利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帮助小学生保障自身的学习效率,这对班级管理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二)能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一个优质的校园与班级环境,这需要小学班主任进行合理的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足以有效提升班级环境质量,能塑造一个优质的班级风气,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和谐的班级环境中,就能不断优化自身的思想与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其他同学互敬互爱,团结互助,帮助小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品格。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在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所开展的育人工作能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来说极具促进作用。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情境的不足之处

(一)针对不同问题情境的处理方式同质化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在遵循传统的应对方法,处理情境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一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性,但是这种问题情境的处理理念并不能充分应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这种处理方式的同质化并不能很好的契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要知道,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并不能让小学生发挥自主管理的主体性,在这种同质化的教师管理方式下,小学班主任的情境应对能力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

(二)应对问题情境时缺乏与学生高效沟通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们的教育认知存在一定误区,认为只要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保持严厉的态度就能收获相应的管理成果。小学班主任在遵循自身这种教育认知之后,这会导致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僵硬,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要知道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育期,教师和蔼可亲的教育管理态度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降低自身的压力,减缓学习焦虑,让教师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但是尽管如此部分小学班主任仍然意识不到,在应对问题情境时缺乏与学生的高效沟通,影响班级管理效率,阻碍小学班主任情境应对能力的发展。

(三)对“因材施教”存在认知不足

小学生由于自身成长经历与学习背景的不同,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这个基础上,小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能力与状态。有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存在这个特点,小学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此很难再针对不同学生专门设计相应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以至于小学生不能充分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受这种班主任教学方式的影响,无法达到应有的学习标准,小学班主任情景应对能力也得不到切实的提升。

(四)对问题情景应对缺乏合理解决方法

小学班主任在遵循“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在面对一定的问题情景时缺乏合理的解决方法,在管理小学生时存在后知后觉的现象。只有小学生真正出现问题时才会构思解决方法,并不能针对小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情境预先设置解决方案。而实际开展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部分班主任还在利用开展班会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相应的教育管理活动,小学生的参与兴趣较低,使管理达不到应有的效率。此外,小学生班主任由于工作繁忙,不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应对小学生所出现的情景问题,对小学生出现的问题情境也缺乏合理的解决方式,这对小学班主任情景应对能力的提升有一定消极影响,不利于应对能力的发展。

(五)对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缺乏应对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由于自身较为活泼,常常惹出一些麻烦或者出现差错,教师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往往回避批评,一些教师“无可奈何”。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小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程度有所不足,如今小学生的家庭大部分都是双职工体系,家长双方的工作较为繁忙,有时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一定疏忽,这就导致小学生在认识自己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外界来认知的。在这个基础上,一部分小学生往往就会认为教师的批评教育是一种对自己的完全否定,因此会在接受批评教育时出现回避现象。二是因为小学生自身就缺乏一定的疏导能力,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或者挫折时常常会产生较大的内心挫败感,这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缺失所导致的,上述问题倘若没有得到解决,其导致的后果将无法有效应对。

四、“三全育人”理念下提升小学班主任情境应对能力的策略

(一)化被动为主动,在合理区间内引导学生自主处理

若想充分提升小学班主任的情境应对能力,小学班主任有必要先优化自身的教育管理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将教育管理化被动为主动,充分激发小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性,在合理区间内引导学生自主处理。小学班主任是管理班级的引导者,引导小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发挥管理作用。让小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作用与价值,自己必须要为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做出贡献,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让小学生能充分提升管理自主性,提升小学班主任情境应对能力,这对小学班主任的未来发展有着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提升教育素养,在日常教学情境中拉近师生关系

小学班主任的自身素养对应对情境的能力有着极强的提升作用,小学生除了家庭,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长,在学校中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素养,为小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通过这种方式在日常教学情境中拉近师生关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除了要充分掌握要教学的全部内容,还应该提前应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境,防止小学生出现问题情况时不能及时地解决。例如,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坐姿不端正的问题,若想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情境,小学班主任就需要先调整自己的坐姿,让小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进行学习与模仿。通过这种方式能让班主任与学生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以班主任为榜样,有效提升自身的情境应对能力。

(三)明确因材施教,在教育管理中善于发掘学生潜能

上文提到,小学生由于自身的成长经历与学习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自身的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所擅长的方向也是具有差异性的。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教育管理时就要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育管理中善于发掘学生潜能,让小学生在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一些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小学班主任就可以适当放权,交代这部分学生一部分任务,提升小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通过这种方式降低自身的教学管理压力,也能留出一部分时间提升自身的情景应对能力。

(四)适当放权管理,在无记名投票基础上选举班干部

在开展班级管理,提升情境应对能力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适当放权,在无记名投票的基础上选举班干部。对活泼好动的学生,可以任命他们担当小组长,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任命他们为学习委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班主任就能切实地提升自身的情境应对能力,与学生干部一起来进行班级管理,这对今后的班级教学管理效率来说极具提升作用,契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

(五)控制管理力度,深层次挖掘学生出现错误问题的原因

小学生在犯错时,教师并不应该立即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应该先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犯错误,然后通過合理方式来帮助学生纠正自身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应对问题。教师在教育犯错的学生时,往往需要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小学生往往会在这种方式下会慢慢纠正自己的错误的习惯。而一些学生则需要环境的引导,班主任在遇到这种情境时,需要在班级中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班主任还需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辅导,保障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这样在未来再次遇到这种问题情境时,班主任能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应对。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境都需要积极应对,这是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也是开展管理工作中的难题所在。小学班主任在应对各式各样的教学管理情境中,倘若还是凭借自己的信念是很难取得管理成效的,而是应该结合教学经验,掌握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情境来设计差异化的应对方法,通过这种教育管理方式来充分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满足“三全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这不论对教师还是小学生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