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文眼价值 统领课堂教学

2022-05-30刘桂娟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英子自然段内涵

入选统编版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不仅表层有鲜活、形象的语言,而且所有的材料都附着文本表达的中心。即便课文较长也都有着其内在逻辑关联和附着力。教师不妨大胆甄别、抓大放小,紧扣文本之眼,凸显核心,以统领性思维引导学生聚力前行,不断向着文本深处迈进。笔者就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掌声》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以课文题目为抓手,联系生活聊“掌声”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有的概括文本内容,有的凸显中心主题,有的组织串联素材……充分利用题目的功能就能够排除其他信息和资源的干扰,或将其他信息附在文本表达的中心,便于教师以统领整体的方式巧妙地整合和利用文本,深化文本内在价值。

比如,《掌声》这篇文章之所以以“掌声”为题,不仅在于课文中两次提到了掌声,更在于掌声对主人公“英子”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该题目既是文章内容的体现,又集中阐释了文本表达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题目为抓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教师不要急于带领学生走进课文,而是尝试以题目为切入点,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说说生活中哪些场景会有掌声出现。学生的思维立刻会被打开,并争先恐后地进行有效输出:在回答问题精彩的时候、在国旗下讲话之后、在观看表演结束之后……每个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和场景都有所不同,几乎没有重复之处。不同的场景包含了学生对掌声的不同认知与理解,更激活了学生对以往生活情境的回忆。

二、以对比辨析为突破,前后统整引“掌声”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教师迫不及待地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直接翻开语文教材阅读文章,或者直接将学生引向课文中描写掌声的语段,势必造成“揠苗助长”的尴尬局面。因为每一次掌声都不是毫无缘由的,都与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息息相关,所以如果不能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尤其是与掌声相关的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学生根本无法对课文中的掌声产生切实的体会。对此,教师在开启阅读教学时,需要进行前期的学习铺垫,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章题目进行联系,以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这篇课文中的掌声使英子“完全变了一个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以对比性思考感受英子前后的巨大变化。由此,学生以品词析句的视角,紧扣“很文静”“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早早地来”“最后一个离开”等关键性词语和语句,感受掌声之前英子的自卑、内向和忧郁。在品析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体悟所得,将语言文字转化成为鲜活具体的画面,将英子的特点镌刻在每个学生的意识深处。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以跳读的方式,直奔课文第四自然段,运用第一自然段所习得的学习方法,深度还原“变了一个人似的”“一起游戏”“一起说笑”“让同学教她跳舞”,来感受此时英子的快乐、自由与开朗。

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应将学生的认知停留在零散的两个语段之中,而应将关键性语句进行统整对比,最终发现作者在展现英子忧郁和开朗时的描写角度是呼应的:“很文静”对应“变了一个人似的”,“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对应“一起游戏”“一起说笑”,“早早地来”对应“最后一个离开”,也正是这样的对应形成了强有力的对比,顺势引发了学生一个共性的疑惑:究竟是什么形成了如此巨大的力量,让英子有了这样的改变?为什么“掌声”能够具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这就自然引出了后续的教学重点。

三、以核心语段为载体,深入品味议“掌声”

第三自然段作为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落,以翔实的笔触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同学们两次掌声的全过程。从解读文本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应直接聚焦或者直抵语文要素,而应将教学关注的视角聚焦在英子身上,引导学生将两次“掌声”与英子的具体言行联系起来,探寻这两次掌声的丰富内涵。

教师可以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向人物内心迈进:英子为什么要“慢吞吞”?为什么会“眼圈红红的”?为什么要“一摇一晃地”?在这样的状况下,同学们响起来一片掌声,其所包含的内涵就非常鲜明,这是对英子的鼓励。当英子讲完了故事之后,同学们又响起了一片掌声,此意为何?从“镇定了情绪”“普通话很好”“声音好听”等一系列语句的描写中不难看出,英子发挥了自身应有的水平,这与同学们之前的掌声鼓励有着重要的关系,此时掌声则更多是一种赞扬和欣赏。

教学至此,教师巧妙地利用英子的表现来揣摩两次掌声的内涵,但这种内涵还只是一种标签式的维度。为了让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体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将自己想象成为英子的同学:我们究竟想通过这两次掌声,向英子说些什么呢?将自己想要说的话描述出来。至此,学生不仅明确了掌声内涵的方向,更洞察了其内在的丰富价值,可谓“价值不菲”。

四、以视角转变为路径,联系自我评“掌声”

阅读教学不能一直停留在旁观者的角度,而是需要理性地理解文本,更需要将文本中的人、事和现象作用于学生的意识中。

比如在这篇课文的结尾,作者以英子来信的形式道出英子经历了两次掌声之后的感受: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作为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一段话,如果教师仍旧局限在课文中的人和事来理解这段话,学生的思维将始终都无法走出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就需要扩展课文的适用范围,鼓励学生将英子的這段话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联系自己的真实经历,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有的学生讲道:在一次课外阅读分享课上,老师让我上台讲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我很紧张,没有发挥好,故事讲得结结巴巴,但最后同学们还是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我很感激同学们。有的学生说,自己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自己不能自暴自弃,必须通过努力证明给别人看,才能赢得别人的掌声,才能鼓起勇气,用微笑和乐观去面对生活。

纵观整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始终以文本之眼“掌声”为抓手,通过深入品析文本和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对文本中的掌声进行了解析和感知,将学生的学习精力和时间聚焦在文本最重要处、最核心处,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能力,让其在今后的阅读课堂上能够积极采取相似的方法进行阅读学习,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从中获得一些别样的阅读感悟,促进个人阅读素养的不断提升。

刘桂娟(泰州市姜堰区梁徐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英子自然段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钻石妙贼
美丽的秋天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巧计得绵羊
画画
鲜花好看
叮当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