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体育学习的路径
2022-05-30邱焱
邱焱
摘 要:体育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是提升学生身体机能与认知的重要路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红色文化”主题内容,实施红色精神教育,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本文提出,教师要把握学科特点,融“红色文化”于教学内容中;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融“红色文化”于教学方式中;要把握学习特点,融“红色文化”于教学评价中。通过红色文化教育,丰盈学生的红色精神,润泽学生的“红色生命”。
关键词:小学体育 紅色文化 立德树人
体育是提升学生身体机能与认知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延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教育,是小学体育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红色教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能有效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开展红色教育,让学生领悟、践行红色精神。
一、把握学科特点,融“红色文化”于教学内容中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体育学科的特点,筛选合适的红色文化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育红色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不是将“红色文化”简单、机械地“嫁接”到学生的体育学习中,那样只会让体育教学走向异化,陷入说教性的窠臼中。把握体育学科特点,融“红色文化”于教学内容中,就是要让体育教学的内容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红色精神、红色品格的培育,如不畏艰难、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等。
通过在体育学科教学内容中渗透“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教育,体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能真正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这种融入体育学科课程内容中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就是学生的“中国根”“中国魂”。例如,有一节综合性的活动课程涉及学生的跳、爬等动作,基于此,笔者设计了“重走长征路”的红色主题体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笔者设计了“穿越第一次围剿”“穿越第二道封锁线”“胜利会师”等项目。这样的活动项目,既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此外,为了让学生的课程更加丰富多彩,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在课前准备活动中,笔者还给学生准备了迷彩服和红军的帽子、领章等。在项目活动中,学生可以体验扔手榴弹、过草地、抬伤员等活动。学生在这种体育课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获取的,而是通过自身的体育学练实践,自己体悟出来的,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长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融入“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等,让体育学科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彰显育人的价值。在体育教学中全方位渗透“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不仅能让学生形成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把握认知特点,融“红色文化”于教学方式中
“红色文化”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形成的思想、道德、法律、风俗等的总和”。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不仅包括革命年代的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也包括新时代的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红色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关键在于一个“化”字,教师要善于发掘与体育教学相关的红色文化要素与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将其“点化、融化、智化、情化”,将红色文化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习惯的课程内容。只有这样,体育“红色教育”才能富有针对性、实效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红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着痕迹”。体育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与作用,不仅要在学科的课程内容上“下功夫”,更要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融入“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体育教学要“入耳、入脑、入心”,对学生的精神,甚至是生命,形成一种多视角、全方位、多层次的浸润。
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为了贴合时代主题,弘扬抗疫精神,笔者紧扣时代的脉搏,将抗疫中的相关内容与精神融入体育教学,实现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例如,根据疫情常态化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与疫情救护相关的体育游戏、健康活动等,将疫情的相关知识与事件融入其中。在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开展救护的角色体验、前线指挥、抢救病患、救护设备建设、医疗配送等体验性的项目。这样的活动项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调动了学生开展体育学练的积极性,发掘了学生体育学练的创造性。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身体机能,掌握了抗疫的相关知识与基本的医疗救助知识,而且了解了抗疫的艰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此外,在体育教学中,笔者还积极挖掘本土特色红色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了解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挖掘合适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凸显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体育学练的过程中吸收红色文化,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实现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体育学练的认知规律,把握体育学练的实践特质,通过体育红色教育,将红色基因植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将红色文化长久延续。
三、把握学习特点,融“红色文化”于教学评价中
“红色文化”可以在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体现“红色文化”的历史性,更要体现“红色文化”的时代性,让“红色文化”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在体育学练的过程中追求真、善、美,让学生形成一种红色信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
在体育红色教育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尤其是要融“红色文化”于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注意,科学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体育学练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与发展作用,而不是甄别、选拔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体育学练的过程中获得一种“高峰”的学习感受与体验。
科学的教学评价应当是一种立体性、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练内容和方式,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学练品质。例如,在“追击敌人”“攻城夺地”的游戏活动中,一个学生的脚被扭了。为此,学生自觉地将这个学生作为一个“伤员”,将他扶上由五个学生搭建的担架上,并且有一个学生主动为“伤员”进行治疗。这样的场景,就如同刚上战场而受伤的战士需要救助一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应变能力,并针对学生积极主动护理伤员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要通过积极的课堂评价,让学生接受浸润式的红色教育,丰盈学生的精神,为学生的体育生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红色教育”不仅是向前辈致敬,更重要的是延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学生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红色教育的范畴不仅包括传统的革命教育,也包括新时代的抗疫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搭建学练平台,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红色文化的渗透开辟新路径,使学生浸润在红色文化中,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与人格。
参考文献:
[1]高磊磊.高校体育教学融合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研究[J].文化产业,2021(15):155-156.
[2]胡达道,胡春晓,阳芸.论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21,7(1):123-13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