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入学准备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

2022-05-30田丽丽张玲雪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田丽丽 张玲雪

摘要:3~6岁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引导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以入学准备课程资源为载体,开展幼小衔接课程研究与实践,打造幼小科学衔接课程,并有机渗透于保育教育的全过程,能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引导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入学准备;课程資源;实践研究

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5月,辽宁省教育厅印发的《辽宁省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推进幼小科学衔接要准确把握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坚持双向衔接,强化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三是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四是坚持规范管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和小学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入学准备教育作为全社会范围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不仅是幼儿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关乎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

近年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作为辽宁省五星级幼儿园,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幼小衔接的文件精神,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科学衔接、有效衔接为目标,在主题课程活动中渗透幼小衔接核心素养(身心健康、生活准备、社会交往、学习品质);通过“自主生发—解读助推—理解探深”三个阶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教师从小班开始深入开展幼小衔接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打造幼小科学衔接课程,助力幼儿持续健康发展。

一、现状调查:为课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为了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现状,幼儿园面向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和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围绕“幼小衔接准备认识”“幼小衔接形式”“科学衔接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设计了单选题、多选题等题型,问卷回收率达到98%以上。

幼儿园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归纳,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加大家、园、校共育的宣传力度,探讨幼小衔接的管理机制、课程资源、教育策略等,让研究实践更为规范与扎实。幼儿园结合访谈、反馈与评价,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与行动,并以教科研为依托,通过学习、培训、教研、观摩、参观等形式,促进研究更具体、全面,为课程实践提供依据。

二、教师队伍建设:为课程实践提供专业保证

为了提升幼小衔接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专题培训

幼儿园定期开展幼小衔接专题培训,邀请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小学管理人员、小学骨干教师、高校教师、家长志愿者等人员进行线上线下科学衔接的经验分享,引导教师接受最前沿的专业指导。

为积极发挥五星级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互通幼小衔接优秀的经验与资源,幼儿园以“幼小衔接‘一起赢,线上活动促成长”为主题,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幼小衔接的活动开展、课程研发等进行了经验分享;幼儿园组织专题研训活动,以“科学衔接做准备,线上活动助成长”为主题,组织高新园区近900名幼儿园教师参加线上研训,分享了幼小衔接课程资源。

(二)园本研修

幼儿园针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如何避免幼儿消极等待”“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如何促进家园联系”等园本研修活动,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聚焦教师的实践困惑。例如:开展“如何培养幼儿专注力,幼小衔接中教师组织策略”“大班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等课例研究,引导大班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活动目标确定重难点,根据幼儿需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策略,突破活动重难点;针对大班幼儿人数多、一日生活中等待环节耗时的情况,教师每次研修活动都会采用分组轮流、同伴影响、榜样示范等方法,促进各环节相互衔接。

(三)岗位练兵

幼儿园通过教学观摩拉练、主题环境评比、游戏环节设计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研讨与学习平台。例如: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拉练”活动,结合幼儿入园、进餐、晨读、盥洗、午睡、离园等环节开展组织与观摩活动;开展“让环境会说话”环境评比活动,由各班教师担任讲解员,全面详细地介绍自己班级主题墙、区域创设、种植角等环境创设的思路和方法;组织“教学拉练观摩评比”活动、“一课两研”活动,围绕 “核心经验”“基本流程与组织方法”“改进建议”三个聚焦点,以游戏形式为主,创设互动式氛围,增强教师间的互助共享。

(四)协同共进

为了引导幼儿教师亲身感受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状态,使其深入了解小学的教学和组织管理方式,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圣克拉校区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多次组织幼儿教师参加小学家长开放日和教学开放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水平。

三、研究标准:为课程实践提供目标方向

(一)五大领域目标相辅相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多年幼小衔接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幼儿园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相关要求,组织和引领教师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进行总目标、领域目标和年龄目标梳理,为课程实践提供标准。

例如:幼儿园聚焦主题之下的课程目标研究,采取专家答疑式的专题培训、同伴互助式的园本研修、同课异构式的小组教研,对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课程意识引领,融合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避免课程内容成为各领域活动的“大杂烩”;同时,保护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探索的热情,与教师产生共鸣,助力教师以课程为依托,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在选择、融合、生成的基础上,充分解读各领域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幼儿园周边的环境资源,构建园本化的课程实施内容。

(二)四个准备互相渗透,提高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质量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要点》)颁布以来,教师结合要点要求,从身心准备、社会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等方面进行梳理,调整教学计划,结合各领域核心价值和幼儿发展目标,进行课程研发。

例如,幼儿园组织教师实地观察了小班、中班、大班各年龄段幼儿在同一主题课程实施下,身心准备、社会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方面存在的关联与衔接,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从活动准备、幼儿游戏发展、材料适宜性等方面提出调整视角和策略的建议,优化四个准备。

(三) 多方衔接,有效融合,积极探索课程研究新途径

在幼小衔接课程实施过程中,衔接内容不仅涵盖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之间的年龄衔接,大班与小学低年级之间的跨界衔接,同时还包括课程实施中各个领域,家、园、校以及社会之间的本土化、园本化的有效衔接。

例如,幼儿园组织负责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进行案例分享、读书会、观察表交流等,促进教师间的研讨与学习,增强教师的角色体验,提高教师的理解能力与衔接能力,使其将经验有效迁移到家、园、校及社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中。

四、实施课程:助力幼小科学衔接

(一)身心准备为幼儿建立入学期待

为了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幼儿园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引导幼儿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积极应对和化解问题的方法。例如,幼儿园组织“我要上小学啦”“毕业倒计时”“成长的收获”等主题活动,开发了“幼儿园与小学大不同”“一日作息时间表”“红领巾的秘密”等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喜欢小学生活,为其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教师以欣赏、接纳的态度对待幼儿,如开展“一个暖暖的拥抱”“见面问声好”“老师妈妈喜欢你”“爱要大声唱出来”等主题活动,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开展“童心故事坊”“我的情绪小屋”“一枕头想念”“大手牵小手,一起快乐成长”等活动,帮助幼儿学会恰当地表达和调控情绪。

幼儿园公众号推送家教故事汇,其中“强迫不能带来自愿学习”“初为人父,请多赐教”等主题,引领家长关注幼儿情绪,从而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为了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幼儿园精心组织体育游戏、自主游戏等活动,根据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难度。同时,开展户外混龄体育游戏、足球启蒙教育等实践活动,通过“玩转户外混龄游戏”“爱运动,锻炼快乐多”“足球跃动童年”“秋冬季亲子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幼儿坚持锻炼,培养幼儿不叫苦、不怕累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熟练地扣扣子、系鞋带、使用筷子;教师提供画笔、剪刀、小型积塑等工具和材料,支持幼儿进行画、剪、折、撕、粘、拼等活动,为幼儿的前书写做准备。

(二)生活准备助力幼儿做好生活管理

幼儿园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整理书包、收拾玩具、自主取餐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例如,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生活小能手”“我是小小值日生”“班级的约定”等主题活动,指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幼儿园还开展“交通安全伴我行”“消防小练兵”等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校园、社区、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要求,使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三)社会准备提高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为了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做好社会适应准备,幼儿园要求各班利用语言区、美工区、益智区等8个游戏区,美工室、社会体验区、阅读区、建构区等6个公共区域,拼搭区、体能区、交通区、攀登区等11个户外体育游戏区,以混龄游戏的实施和开展为研究载体,组织跨班级、跨年龄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指导幼儿采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对集体、对家乡、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幼儿园組织“国旗飘飘,伴我成长——升国旗活动”“别样‘六一,幸福童年——演出活动”“感恩相遇,未来可期——大班毕业典礼”等活动;还开展了“交通安全我知道——参观交警大队活动”“交警叔叔辛苦了——采访活动”“中心娃娃讲交通——进社区活动”等,拓展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四)学习准备为幼儿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幼儿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做好学习准备。利用活动区精心设计和制作“看谁算的准”“数字连连看”“识字瓶盖”“拼拼乐”等活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提升幼儿持续探究的能力;开展“经典诵读”“话题分享”“新闻播报”等活动,引导幼儿分享身边的趣闻轶事,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开展“成长的收获”“我观察、我发现、我收获”“我有一双小巧手”“今天你喝了几杯水”“去超市”等活动,鼓励幼儿用图画、符号、文字等方式记录生活、游戏的过程,鼓励幼儿利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融合节日、季节、交通、环保等内容生成园本课程,收集幼小衔接课程影像、玩具教具、纪实材料等资源,形成“快乐上小学”入学准备资料包,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准备。

五、机制策略:保证课程有效实施

为了促进幼小衔接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园结合上级要求及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幼小衔接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幼小衔接工作制度”“幼小衔接考核制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等。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对幼儿园评估提出15项48个考察要点。这意味着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有了新的、更科学的标准,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基于此,幼儿园加强分层管理,由园长、教学负责人、后勤负责人等进行常规工作巡查,教研组长、班长等每月对平行班、班级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并结合家长评价和员工互评考核。

幼儿园聚焦《评估指南》中“教育过程”板块,提出以研带教,促进园本课程研究,深入研讨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认真组织并完善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添加等方式,有效促进幼儿深度学习;通过填写主题评估手册、撰写学习故事、活动反思、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教育评估;通过集体诊断、日常量化考核、学期自评等方式,了解师幼互动情况,保证课程有效落实,动态推进幼小衔接。

六、线上线下相结合:助力幼小衔接工作有效开展

幼儿园依据省、市、区教育部门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对教师、亲子居家保教指导的文件要求,成立幼小衔接工作管理小组,采取任务驱动、网上研讨、互帮互助等形式,带领大、中、小班教研组每周开展线上教研培训活动。

为了帮助教师快速掌握新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提升微课制作能力,幼儿园从微课录制工具选用、封面设计、教师语言导入、环节递进、服装背景选择等方面层层把关,保证每节微课制作都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获得更大的成长和进步,并让线上幼小衔接微课成为亲子居家生活必看指南。幼儿园在微信公众号设置“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共成长”“最美逆行者,中心娃娃跟您说”“入园做准备,线上共成长”等栏目,每天推送幼儿居家亲子指导活动,累计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其中,数十节微课在学习强国地方平台、省网络平台、市数字课堂播出。全体教师携手贵州省六盘水市对口帮扶幼儿园的教师以“微课程的制作”为主题,进行了云视频线上教研活动,积极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

(一)活动目标的制定考虑全面性、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幼儿园引导教师制定活动目标时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一是根据《指導意见》《要点》等幼小衔接文件精神和具体指导内容制定目标;二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南》中各领域目标及核心价值为指导制定目标;三是根据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为依托制定目标;四是深入研究主题内容,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目标,使之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活动的组织侧重于教育性、生活性和游戏性

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幼儿园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小学生所需的关键素质,优化幼儿居家的个性化学习活动,提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为了缓解家长看护幼儿的压力,减轻家长幼小衔接的焦虑情绪,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幼小衔接居家亲子主题活动。例如,教师设计了“我要上小学”主题系列活动,开展了“幼儿园与小学大不同”“一日作息时间表”“红领巾的秘密”等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云视频”感知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激发幼儿产生向往进入小学做一名优秀少先队员的愿望。

幼儿园结合《要点》,围绕具体指导要求分析并设计活动。例如,围绕学习准备中“应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兴趣”这一要求,以“名字”为主题引导幼儿探索名字的秘密,通过了解名字的构成、名字中的汉字、名字的含义等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循序渐进地鼓励幼儿深入探究名字;为了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教师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研究幼儿的名字,幼儿可以把自己名字的含义用符号或图形画下来。在探索中,幼儿了解了不同汉字的不同含义,更通过游戏、绘画等形式培养了前书写能力。

(三)活动评价基于儿童视角实现多维评价

疫情防控期间,教师有效利用微信群上传幼儿参与活动的图片、视频、作品等,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也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评价。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教师设计了相关微课,与幼儿一起探讨节约用水的方法,共同绘制节约用水倡议书,并通过绘画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根据幼儿的参与度和发展情况对课程资源在目标设定、材料提供、活动环节,以及激发幼儿学习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反思与评价,从而促进教师高质量开发课程。

(四)线上家园多角度融合、多领域互动

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家园互动活动,如每天在微信群中推送课程资源,针对家长遇到的育儿问题进行线上策略分享;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设置“家园共育”“安全教育”“卫生保健”等栏目,定期推送相关内容;设置“家教故事汇”栏目,推送家长的育儿文章。开通以来,公众号累计推送幼小衔接内容40多条,辐射近2000个家庭,累计浏览量突破2.9万余次。

虞永平教授曾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在省、市、区教研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幼儿园积极落实幼小衔接相关文件精神,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身心规律和学习特点,以科学衔接、有效衔接为目标,以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共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幼小衔接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等方面积极打造幼小科学衔接课程体系,助力幼儿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英智,孙英敏.辽宁省幼小衔接现状调研报告[J].辽宁教育,2021(9).

[2]钱志亮.入学早知道[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李晓崴.幼儿行为观察与案例[M].上海:华东实发大学出版社,2017.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游戏学习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