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常规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2022-05-30张敬敬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常规教育实践路径幼儿园

张敬敬

摘  要:幼儿园常规教育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应日常生活为目的的启蒙式教育,是幼儿园基础教育的重点,也是最能体现幼儿主体性的教育活动。然而,在常规教育中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不能完全满足幼儿的基本发展需求。文章立足现实教育情况,针对幼儿园常规教育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实践路径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是指教师以引导与指导的方式规范和教育幼儿的日常行为。有些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烦琐,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一致,受到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文化氛围、教师自身素质等影响,管理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认真做好幼儿园常规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教育集中了教育、学习、娱乐等多种内容。对于年龄尚小的幼儿来说,幼儿园还具备规范其日常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职能,而常规教育便是这一职能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常规教育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另一方面,常规教育可以促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与常识,促进其社会化发展。

二、常规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

能否开展优质的常规教育是衡量一所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教育效果能够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关乎幼儿能否养成良好习惯、独立自主地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在优质的常规教育下,规则的遵守和良好習惯的养成是幼儿成长为独立个体的先决条件。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规则习惯的引导,帮助幼儿快速适应独立生活,强化自身能力。同时,常规教育给予幼儿一个广阔的独立发展空间。教师通过寻找教育契机,基于幼儿完备规则意识的前提下,暂时性脱离对幼儿的引导,让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并独立完成娱乐或生活的某些环节,促进其自身发展。

常规教育也是幼儿启蒙教育的一种,是对其除文化知识和相应技能之外的统一教育,其侧重点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是幼儿身体健康、行为文明的基本保障。教师通过入园、晨检、早操、上课、游戏、劳动、进餐、午睡、如厕、穿脱衣服鞋帽和离园等各项活动,使幼儿按照常规生活作息完成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可以有秩序、有规则且独立地参加活动、快乐生活。总之,常规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优质的常规教育是现阶段幼儿教育所必须关注与探究的。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忽略幼儿内心的想法

很多教师还保留着传统教育中的规则意识,这种教育方式主要通过外部训练的方法,将成人的标准强加在幼儿身上。在幼儿园日常管理中,幼儿需要遵守的大部分规则都是教师教授的,幼儿常常需要记住一些规则,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经常以说教、指挥、监督、惩罚的形式灌输规则,进行教育,幼儿处于被动地位,主观意识无法体现,使幼儿的行为无趣、呆板。常规教育不等于常规约束,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需要,尊重幼儿主体,鼓励其自主实践、独立活动,促进其个性发展。

2. 常规教育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独立行为能力,最终使幼儿可以独立自主地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幼儿从一个懵懂的、不自由的、被决定的状态转变为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但是就常规教育现状而言,显然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在进行娱乐、劳动、游戏等常规活动时,很容易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导致很多幼儿园选择限制幼儿互动,娱乐的范围仅局限于动画片、手工等;游戏中被禁止进行跑、跳等剧烈运动;劳动被困于教室中。如此,常规教育将会缺少幼儿对外部环境的探索,将生活仅局限于一室之内,幼儿必然缺少对外界的认知。

3. 幼儿之间的不良影响

幼儿最亲密的交流和玩耍对象往往并不是教师,而是年龄相仿的伙伴,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也会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但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幼儿来说,并不具备成熟的是非观,一切模仿都是基于兴趣,至于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则是幼儿不能考虑的。这就导致幼儿经常会被他人影响,一旦受到的影响是错误的、负面的,其自身的言行会不由自主地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四、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践方案

1. 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幼儿感受常规教育的意义,而不是一味地说教。由于幼儿的思维具象化,而又往往生活经验有限,所以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收到实际效果。只有用具体、生动的教育方法,才能够激起幼儿的浓厚兴趣。例如,教师采用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浪费粮食的小猪》的故事让幼儿形象地了解珍惜粮食的重要性;采用儿歌演唱法,通过演唱《洗手歌》让幼儿熟练地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采用榜样展示法,树立正面的榜样为幼儿提供了正确的行为准则。

2. 发挥示范作用

语言和行为的统一性是建立社会信用的主要标准,教师要引导幼儿知道说出的话必须要实现,答应的事也必须要做。但是很多幼儿缺少深入思考的能力,有时发生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所以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榜样,从自己开始,言行一致。在这样的启发、示范和引导下,幼儿在平时拍胸口表态时就会认真地考虑能不能实现目标、有多大困难等,并保证在能完成的情况下进行合理表达,从而保证言行态度一致,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自身保持高度言行一致,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3. 树立榜样形象

各个班级的幼儿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善于抓住幼儿的闪光点,便能趁机实施常规教育。例如,每次擦嘴和擦手臂时,总会有几名幼儿没有按照要求整理毛巾,用完之后随意丢掉。当有一名幼儿用完毛巾后整理好时,教师便可以表扬这名幼儿,让这名幼儿带动其他幼儿。模仿是幼儿的天性,鼓励更是促进幼儿积极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对幼儿给予充分肯定,使幼儿明确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改正,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除此之外,榜样不只要停留在意识阶段,还要在行为上体现出来。因此,当幼儿有意识地以榜样精神为动力、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教师应当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 重视家园共育

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对幼儿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强化家园共育力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合理地将家庭与幼儿园相结合,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幼儿园常规教育实施的注意事项

首先,规则应当被幼儿所理解与接受。规则意识是常规教育的基础,要确保所制定的规则能够被幼儿完全理解并接受,从而遵守规则,而不必要的规则意味着对幼儿行为不合理的约束。其次,规则的内容不应该由一个人来制定,有些规则可以让幼儿加入,使他们更加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制定规则后,幼儿应该有机会实践,明白实施规则的具体要求。最后,制定上课规则时需要注意要求不要过多,否则会让幼儿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出合理的改变,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遵守规则。

总之,常规教育应当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而不是一味地去约束、限制幼儿。面对当前幼儿常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该进行深度反思,始终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并将其逐步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参考文献:

[1]俞淑花.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及策略[J]. 甘肃教育,2018(14).

[2]吴翻凡.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及策略[J]. 科技资讯,2020,18(27).

猜你喜欢

常规教育实践路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在常规教育中培养幼儿好习惯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
音乐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运用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幼儿园大班环境中的常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