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互动策略

2022-05-30王静娴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學策略交流互动初中化学

王静娴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交流互动策略,能够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文章针对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从交流认知、交流思想、互动拓展和互动评价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析了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交流互动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交流互动;教學策略

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交流互动是使学生活跃思维、学习知识、丰富情感的创新教学途径。构建交流互动的化学课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有积极作用。交流互动的化学课堂具有开放性、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新型课堂特点。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笔者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交流互动策略展开了如下探究。

一、交流认知

主动认知是交流互动学习的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正式、系统地接触化学知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化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科粤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以下统称“教材”)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溶液的酸碱性”中关于酸碱指示剂的内容和生活中对于醋的认识,对课程内容进行开放性设计,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以下问题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认识常见的几种酸打好知识基础。例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些?根据生活经验,常见的调味品白醋属于酸还是碱呢?通过交流生活经验,让学生形成化学源于生活的意识,并对酸有大概的认知。教师继续提问:如果用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检验白醋,会观察到什么样的现象呢?教师将新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师生共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解决了以上问题,学生在学习盐酸和硫酸的相关知识时思路就会非常清晰。在交流互动中,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学生在互动中通过彼此的思维碰撞启发智慧,这是交流互动教学的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化学方面的思辨素养。

二、交流思想

教师在教学初中化学中应适时转变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交流互动情境,在师生和生生交流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溶液浓稀的表示”这节课时,教师提出问题:30℃的硝酸钾溶液一定比25℃的硝酸钾溶液更浓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A小组:我们小组认为30℃的硝酸钾溶液比25℃的硝酸钾溶液溶解度高。因为溶液的溶解度大,会更浓。B小组: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答案不确定。因为问题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哪种溶液的质量更多,所以无法准确判定哪种溶液浓度更高。C小组:我们小组同意B小组的说法,这一题如果把溶液改成饱和溶液会更严谨,就能够判断出溶液的浓度了。各小组在交流互动中深入思考、探究并对照结果,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探究学习和交流互动的快乐,凸显了学习的自主性。

三、互动拓展

小组讨论交流能够让学生发现思维生长点,提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取擂台、辩论、演讲等课堂交流互动形式激励学生勇于表达个人想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改正试卷,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其对部分重、难点题目进行交流互动,拓展解题思路。对于试卷中较难的实验探究题,由于学生出错率较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擂台比赛的形式进行交流。以“氢氧化钠的变质”实验探究题为例,小组之间除了要讨论出题目的正确答案,还要总结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进一步拓展到“氢氧化钙和生石灰的变质”问题的解决,并让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度引导和补充完善。又如,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化学反应接龙”竞赛,将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等组合成一个关系图,然后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对每个重点知识都深入分析并习得。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的思维短板,并在听取他人的分析后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建构,从而提高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效率。这样的交流互动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的不足,为化学课堂增添了乐趣,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四、互动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的互动评价能够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强学习信心。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氧气、二氧化碳比较的讨论,要求学生将两者的对比结果制作成思维导图,在其中列举两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案例。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例如,有的学生采用树状图的形式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思路非常清晰,但是两种气体的用途体现得不够清晰;有的学生运用了大量具体的图片展示两种气体的制法和用途,生动明了,但是涵盖内容不够全面;等等。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应用交流互动的教学策略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活跃思维,丰富学习体验,激发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交流互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积极探索并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屠丽娟.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互动的性别差异分析[J]. 教育艺术,2020(10).

[2]张春玲. 初中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探析[J]. 甘肃教育,2019(10).

猜你喜欢

教學策略交流互动初中化学
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浅析
多元建构感受方程思想精髓的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材料教学的策略
如何提升初中英语交流互动的质量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论初中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