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红色主题展览的发展
2022-05-30强光美
强光美
香山是北京西郊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著名的红色景区。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至北京(时称北平),入驻香山,并在此运筹帷幄,指挥渡江战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从此,香山作为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第一站,被赋予了丰富的革命内涵。为了充分发挥其红色育人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京市不断对香山革命旧址进行保护、修缮与利用,与时俱进推出红色主题展览,留下了许多珍贵档案。从这些档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香山的红色主题展览经历了从初步籌划,到逐步开放,再到如今发展繁荣、焕发新气象的历史性变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香山红色主题展览的初步筹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前,香山红色主题展览基本处于筹划阶段。据档案显示,早在1957年,北京市就将毛泽东同志在香山办公居住地——双清别墅列为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但由于当时缺乏文物保护利用意识和建设红色展览的经验,香山革命旧址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保护利用,很多房屋年久失修。1973年3月,周恩来总理到香山,看到当年毛主席在双清居住的房屋已倒塌,当即提出“这里要恢复”,并指示由北京市委工交城建组副组长万里负责。[2]由此,香山双清复建工程启动,开辟红色展览的想法也随之提出。
1974年,香山双清复建工程基本完成。北京市园林局经过论证,拟将其开辟为革命纪念馆,并对纪念馆的布展陈设及开放形式等进行过仔细谋划。当年6月,北京市园林局在《关于香山双清复建后的管理意见的报告》中提出,香山双清复建工程于六月底可竣工,至于其如何管理,拟按历史纪念馆的办法管理。室内陈列,则按照毛主席居住时的样子布置,并请熟悉毛主席居住时情况的同志追忆、提供资料。[3]至于纪念馆的开放形式,北京市园林局委员会经过认真思考,拟暂时不对游人开放,而是凭介绍信,接待集体参观,这样“既可以对工农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也便于维持秩序”。[4]1975年,周恩来总理生病住院期间,依然心系双清别墅的恢复情况,还特意委托邓颖超同志亲自去查看,派记者拍了照片送到医院。他说:“一些同志还健在,应很快按照室内原状恢复陈列,开放展出。”[5]为了更好地布展和复原双清原貌,市园林局委员会还专门成立了陈展领导小组,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和文物征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征集到部分毛主席在双清别墅居住期间使用过的物品,之后又陆续征集到一些图片和文献资料,为后续开放展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香山红色主题展览的逐步开放
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规划支持下,香山的红色展览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978年,北京市在《关于北京市文化艺术事业八年发展的初步规划(1978-1985)》中提出,要在规划的后五年建立香山双清别墅革命纪念馆。[6]1986年6月,北京市委党史资料征集文员会、北京市总工会等就修复利用北京革命遗址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倡议“已经修复而现在尚未利用的革命遗址,应增加辅助陈列,尽快对外开放,发挥其教育作用。”这其中就包括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住地。[7]此后,双清的主题展览筹备工作加速推进,并于同年10月正式开放“双清革命史迹展览”。虽然展品数量不多,陈列也较为简单,但作为香山红色主题的首次展览,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香山红色主题展览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1990年上半年,北京市园林局投资10万元,对双清别墅旧址进行长达4个月的整修,包括清除湖底淤泥、添配拍岸石、铺装庭院、清除垃圾渣土、修叠山石、整修围墙、油饰方亭,以及绿化提升等。1992年,北京市委指示,对双清别墅进行复旧整修,并在原展室基础上筹备“毛泽东在双清”主题展览。为此,香山公园进行了大量筹备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一批毛主席当年使用过的物品,以及照片、文稿等展品,至1993年7月1日开始预展,经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后,于12月20日正式对外展出。
此次开放的主题展分为“毛泽东在双清旧居陈列”和“毛泽东在双清活动陈列”两部分。前者以实物展陈为主,通过230件文物、展品,包括书桌、书架等,复原当年的餐厅、办公室、会议室、卧室、洗手间等生活工作场景,展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后者以图文陈列为主,包括图片、图示文献、电文手稿、文字说明展板、沙盘模型,以及一部影片摘录视频,通过“从西柏坡到北平香山”“毛泽东在双清”“领袖生活在香山”三个单元,回溯了这段光辉的红色历史。
此后,双清别墅的主题展览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2011年,为迎接建党90周年,香山公园对展室内的家具、展品、地形图等实物进行了保养,并新增电子触摸屏、双清别墅宣传片等,采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以丰富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整个展陈焕然一新。
三、新时代香山红色主题展览的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立足时代精神、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修缮提升了一大批革命旧址,古都红色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北京市关于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实施方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2035)》等文件提出,要对革命文物实施集中连片主题保护,香山革命纪念地被确立为建立新中国主题片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2018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成立纪念地工作领导小组,“中共中央在香山革命纪念地”建筑修缮工程启动。一方面,对双清别墅(毛泽东同志办公会居住地)、来清轩(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办公居住地)、双清别墅东侧平房(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等八处革命旧址进行整体修缮;另一方面,在山脚下修建香山革命纪念馆,着力打造新的红色主题展览。2019年9月13日,香山革命纪念馆落成开馆,推出“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大型红色主题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并被媒体誉为“北京新地标”。那么,它究竟“新”在何处呢?
首先,展览主题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视野宏阔,从军事、经济、文化、制度等各方面,全面呈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进京“赶考”,进驻香山,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并为新中国搭建“四梁八柱”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该主题展还充分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的革命实践,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光辉篇章,是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键环节”。
其次,展品规模巨大,类型更加多样。本次主题展陈列的图片约800张(含报照、地图、文字版、表格),文物1200件(含实物、文献、档案),还有各种艺术品和许多珍贵影像视频,较之此前陈列无论在数量还是类型上都有较大突破。新展汇聚了毛泽东在香山期间撰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手稿、傅作义部交给人民解放军的北平城门钥匙、毛泽东签署、周恩来副署的新中国第一份国书等重要档案文献、文物,播出《北平和平解放》《西苑机场阅兵》及中央档案馆最新公布的《开国大典》彩色视频等珍贵影像纪录片,带领人们再次见证这些伟大历史时刻。
第三,布展更加科学,理念更加先进。在展陈设计上,该主题展采用了提炼“关键词”(即选取展览中重大历史事件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仪式等,作为展览核心),打造“故事核”(整个主题展由28个“故事核”串联而成),巧妙谋划“驻足点”(如开国大典展项以历史影像、照片、微缩景观、幻影成像等丰富元素再现盛况,引人入胜)的全新思路,触发观众的深入思考与情感共鸣。为了多角度呈现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艰辛历程,展览馆还适时“上新”专题展览,如“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电报手稿专题展览”“百川归海人民至上——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建国实践专题展览”,加深观众对于此段历史的整体认知。
第四,宣教形式创新,教育功能更加显著。香山红色主题展立足新时代,运用新技术,不断创新宣教手段和形式,探索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新模式。在这里,参观者不仅可以听到宣讲员专业的讲解,还可以体验全息影像、体验式投影、交互式触摸屏等新技术,比如“解放全中国”地图,被制作为嵌于地上的大型地图互动多媒体展台,观众可以踏足其上,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光辉历程,从而让历史“活”起来。此外,展览馆还利用“云课堂”直播、香山革命纪念地虚拟展等,拓展宣教阵地,提升影响人、感染人、净化人的社会教育功能。
香山革命纪念地的红色主题展览推出后,已经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和新时代红色展览的示范地,充分彰显了首善标准和首都气派,形成了新时代首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一个生动实践,也是北京红色主题展览事业70多年来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集中缩影。
参考文献:
[1]中央、北京市关于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及通知,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号131-001-00167。
[2]北京市园林局.中央和北京市领导关于园林工作讲话选编(1949-1993)[M].北京:北京市园林局,1994:4.
[3]北京市园林局革命领导小组关于香山双清复建后的管理意见的报告,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号098-002-00420-00005。
[4]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园林局委员会关于香山“双清”房屋复建后利用、管理问题的请示,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号098-002-00420-00001。
[5]北京市园林局.中央和北京市领导关于园林工作讲话选编(1949-1993)[M].北京:北京市园林局,1994:6.
[6]关于北京市文化艺术事业八年发展的初步规划(1978-1985)[J].北京档案史料,2012(2):489。
[7]中共北京市委黨史资料征集文员会、北京市总工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关于修复利用北京革命遗址的意见(讨论稿),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号270-001-00031-00007。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