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22-05-30
北京市档案馆自2019年初承担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任务以来,在国家档案局的有力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至2020年底,保护中心已基本建成,2021年进入试运行阶段。近日,国家档案局组织专家对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北京市档案馆)进行现场验收。北京市档案馆经过三年多紧锣密鼓的筹建和试运行,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已达到《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的建设和管理要求,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验收的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本刊“特别关注”栏目对此做了详细报道。
伴随着数字医疗时代的到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档案建设工作取得发展,部分地区实现了基于信息系统平台的跨机构、跨部门的健康档案数据开放共享,但仍存在开放程度不高、共享困难等问题。本期“理论探讨”栏目刊发的《数字医疗时代健康档案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研究》一文对当前健康档案数据开放共享的现状进行调查,剖析数字医疗背景下健康档案数据开放共享面临的困境,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健康档案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电子档案移交接收操作规程》是国家档案局为规范电子档案移交接收操作流程实施的档案行业重要标准。本期“法规标准”栏目刊登的《<电子档案移交接收操作规程>的解读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一文就该标准的背景、内容,以及与旧版标准的对比更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与评述,并对该标准细节上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建议。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人民重要任务的大背景下,我国以档案馆为主体的档案机构正在有序推进疫情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关疫情档案的概念呈现出混杂使用的现象。本期“业务研究”栏目刊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疫情档案:相关概念辨析及适用场景》一文立足于档案管理实践中對疫情档案相关概念的使用,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分析比较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及适用场景,以期为该领域内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尼泊尔虽只是发展中国家,但注重学习发达国家经验,不断增强档案工作的国际影响力,其国家档案馆的工作颇有特色。本期“域外采风”栏目刊发的《尼泊尔国家档案馆的主要特点及启示》一文借助文献研究、新闻案例与网络调研,归纳总结了尼泊尔国家档案馆的工作特点,并对照我国档案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启示。
老北京人用冰窖储藏天然冰的历史由来已久。虽然现如今冰窖遗迹已不复存在,只留存少数冰窖和冰窖厂胡同的地名,但它曾是古都北京炎炎夏日中一抹难忘的清凉记忆。冰窖行业的发展历程不仅折射出时代变迁,更蕴含着北京历史上的用冰习俗和民俗文化。本期“档案文化”栏目刊发的《古都北京的冰窖记忆》一文向您娓娓道来。此外,本期“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专栏刊发的两篇文章将通过珍贵的馆藏、室藏档案,呈现北京香山红色主题展览的发展历程和北京中医医院的传承与创新。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档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要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抓好“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胡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