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同行并进

2022-05-30郭海静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9期
关键词:契合点高职体育协同育人

摘  要: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同行铸魂、协同育人,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体育品格的提高,凸显出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同行铸魂、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之后分析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同行铸魂、协同育人的契合点,最后分别从重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育人;强化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做到理论先行;重视对体育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和内容的优化;践行体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践活动;完善体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评价体系方面提出了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同行铸魂、协同育人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体育;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契合点;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7-0101-04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的实现,不仅仅是思政教育单独学科的重任,也是所有课程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只有各学科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同行并进、协同铸魂,才能有效提升育人的实效。体育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等加以培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具有立德树人的先天优势,通过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行同向、协同并进,才能在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上取得良好的效果[1]。

一、高職体育与思政教育同行铸魂、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同行铸魂、协同育人,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体育课程的本质是以体育人、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融入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实现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的价值,这与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两者都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重要途径。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与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相契合,是体育课程服务“立德树人”的准确定位。

其次,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同行铸魂、协同育人,有助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体育品格的提高。高职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目标是在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养的同时,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理解。而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相融合而开展的课程思政,则在重视为学生带来健康和快乐的基础上,对其良好的体育品格和职业素养进行培养。通过体育教学,学生不单单是从身体上接受教育,同时也做好体育人格塑造。高职学生生源较为复杂,大部分学生的运动基础欠佳,故在体育课程参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这些困难和挫折能够对学生的坚强意志进行培养,如果体育教师在民族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必然会让其养成坚韧的品质和坚强的性格。而参加竞技运动的学生,可养成对于对手的尊重意识、对集体的荣誉和忠诚,形成公正竞争精神等基本的体育道德品性,学会在任何困苦的情况下都坚持拼搏和努力,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对规则的遵守、对尊严与荣誉的保持以及自我控制和公平竞争等职业素养。

再次,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同行铸魂、协同育人,能够让高职体育的教育价值更好地体现。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本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两者协同育人,要破除不同学科间的壁垒,把不同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并基于体育学科的特点,探索与体育教学融合过程中形成的育人元素,从而充分将体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彰显体育学科的教育功能[2-5]。

二、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同行铸魂、协同育人的契合点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合点有效融入体育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体育人才进行培养,让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动力之源,全面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以及人文教育等,是高职体育课程“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遵循。“立德树人”是体育教育的根本,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则是“立德树人”的核心。高职体育教育的开展,不但要使其能够对专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有很好的掌握,还要重视价值目标与道德情操的培养,体育课程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体育精神和内涵。

(二)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契合点融入体育教学

中华体育精神是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相融合所形成的,并以体育为载体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民族体育精神是传统民族和体育运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在各类体育实践中形成的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并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所凝练出的中华体育精神,如女排精神。这些体育精神不但能够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作风进行启迪,还能够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态度、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所以,高职体育中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对中华民族体育精神的渗透和培养,是高职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契合点。在高职体育思政育人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的渗透,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体育强国建设输送正能量。

(三)以工匠精神为契合点融入体育教学

工匠精神不但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生动地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高职体育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和爱岗敬业等职业精神进行培育,这是新时代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因此,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必须重视对工匠精神育人要素的挖掘,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中融入工匠精神,为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6]。

三、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同行铸魂、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重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育人

高职体育课程是基于学生体育体能和职业素养导向开展教学,因此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除了要对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进行培养外,还应重视学生体育意识、职业体能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未来职业所对应岗位体能素质的提高,以及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和未来岗位身心适应力的提高,进而通过体育教学中思政环节和教育元素的挖掘,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正所谓“德智皆寄于体,无体便是无德智也”,体质健康是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时代新人所有努力和奋斗的基础。遵守道德是新时代高职大学生行为规范以及共同生活中应遵守的基本准则,不但是对坚守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义务的体现。人格教育是体育课程的本质要求,要健全学生的人格,就要激发其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民族意识、爱国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承受各种挫折和困难带来的挑战[7]。

(二)强化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做到理论先行

高职学生因为缺少社会经验,身心并未完全成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很容易迷失自己,政治素养和思想观念较为弱,就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参与情况而言,很多学生都呈现出思想脆弱、行动力不足的现象。因为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部分学生用片面的思想观来看待社会,信念感缺失、责任意识淡漠等问题常有出现。为此,体育教师可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予及时的引导,进而促进其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如在开始体育教学以前,教师可向学生讲解体育教学的发展历史与价值,并将思政要素融入语言中,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和熏陶。如教师可向学生讲解我国体育强国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体育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国家发展层面的重要价值,从而增强民族荣誉感。此外,体育教师还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固定周期,结合国家、体育以及个人责任等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感,实现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8]。

(三)重视对体育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和内容的优化

高职体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将体育和思政两个不同范畴的学科相结合,其目标是构建“铸魂育人”体育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从课程内容来看,是在体育课程核心内容不变的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内涵,通过对课程建设中的育人要素进行挖掘,实现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

首先,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念,这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也应将其作为重要内容,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情境介绍给学生,从而在促进学生体质强健的同时,使其树立坚定的信念,进而在坚定信念的指引下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建设中。其次,体育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以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文化教育为指引,通过传统运动项目的引入来引导学生将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深植于内心中。如中华传统武术,就是中华民族英勇拼搏形象的体现,呈现出显著的民族与文化独立性。如果教师能够将中华传统武术融入体育教学中,对历史上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进行介绍,并重视和现代体育竞技竞赛的结合,适当引入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促进其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的提高,从而对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进行落实。再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重视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引导。教育本身旨在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道德修养,而体育中所包括的很多项目,如各种球类运动,都蕴含着“立德树人”的先天教育资源和优势。教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挖掘,明确教学内容里的“德”和“能”,使学生成为“德”“能”兼备的体育人才。最后,体育课程内容设计中,应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作为主体。体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能够让学生通过运动项目养成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因此,把运动技能掌握和自强不息奋斗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与高职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相结合,有助于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9]。

(四)践行体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践活动

課堂教学是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场所,同样也是高职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主要阵地,但体育是一门具有较强互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单纯的课堂教学难以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推动和思政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效果,因此,重视第二课堂的拓展,对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积极的践行成了体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的重要渠道。首先,在高职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破除空间与时间的局限,重视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内外教学与活动的结合达到育人的目标,并对学生的精神需求给予时刻关注。如为了促进高职学生集体荣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合作能力等的提高,体育教师可在课堂中开展篮球赛、足球赛以及拔河等团体性对抗性运动;为了促进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视野,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体育场馆、到现场观看大型的体育赛事……将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活动中、融入体育实践中、融入运动竞赛中,使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实现综合素养和品质提升。其次,体育教师还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思政要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把体育竞技、合作意识、运动规则、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教学内容的创新和设计中,通过与学生间的互动,帮助学生端正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0]。

(五)完善体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评价体系

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同行并进、协同育人,除了要重视目标育人、方法育人、实践育人、理论育人,还不可忽视评价体系的优化和改进。随着大思政格局思想的提出,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已不仅仅局限在各类体育活动上,更是要通过体育教学和活动凸显出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彰显出体育的育人价值。为此,在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时,也要做到同向同行,完善协同育人评价体系。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对高职体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必须对教学评价体系加以完善,构建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评价来推动高职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真正促进课程育人效果的提高。首先,作为高职体育教师来说,其自身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了解、认知程度,个人素质以及教学能力等,都会对教学中立德树人渗透的实效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一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重视运动技能传授的同时,更加重视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贯彻落实,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有效地挖掘育人要素,把握育人时机,灵活开展教学,实现立德树人和知识讲解、技能传授的有效融合。二是要重视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作为教师来说,不但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给予关注,还应重视学习成绩以外的,如社会责任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不但要对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进行考察,还要观察其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育课程参与和学习的态度、素养以及自主性等全面发展。三是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体育课程教师要更好地考察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是无法用定量的数据来衡量的,只有基于高职学生的实际,通过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才能更为客观全面地评价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其次,作为高职学校来说,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将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评价考核中的重要指标[11-12]。

参考文献:

[1] 袁璐.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课程路径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2):49-52.

[2]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实践研究——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研究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06):89-91.

[3] 孙彬.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2):57-61+98.

[4] 尹淑桂. 高职“体育思政”全方位、立体化、交互式育人新格局的构建[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01):82-87.

[5] 王芳. 高職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4):83-84.

[6] 赵瑞晔.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02):152-153.

[7] 李瀚. 探究新时代高职体育文化育人功能[J]. 体育视野,2020(06):24-25.

[8] 陈昌虎. 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J]. 知识窗,2022(03):108-110.

[9] 王丽萍,刘毅. 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路径探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01):64-66.

[10] 喻丹. 基于职业素养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 体育风尚,2022(04):104-106.

[11] 胡翔.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2):57-60.

[12] 刘娜,阳刚. 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职体育教学的优化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2(03):140-142.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铸魂育人—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SZC-048);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JSJG661)。

作者简介:郭海静(1979—),女,硕士,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契合点高职体育协同育人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找准契合点,打通教学考——基于学生讨论的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4题教学反思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在比较研究中寻找契合点——评《塑造论哲学研究——从美国哲学的视角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内涵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