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选科影响因素及生涯规划教育适应性策略探究
2022-05-30王友智唐业森
王友智 唐业森
[摘 要]新高考改革在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同时也带了更大的不确定性。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高中生在选科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生涯规划的适应性策略,以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高考选科;生涯规划;新高考改革
一、提出问题
新高考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新高考改革改变了学生高考科目的组合,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让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也带来了高考录取方式、大学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等一系列的变革。但受传统文理分科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改革缺乏全面的认识,尚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更不知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对此,学校应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自主探索外部环境,体验社会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出选择,规划未来生活。为了了解学生对待高考改革的真实态度,探究影响高中生选科的主要因素,提高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扎实做好新高考改革准备工作,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开展了“高中生选科影响因素及生涯规划教育适应性策略”调查研究。
二、研究程序
研究采取随机取样的调查方法,围绕“高考选科时你会考虑的因素”“在确定选考科目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高考科目选择时,你对选考科目的高校招生要求是否了解”“相较于之前的学习,选科之后你的学习效率是否提高”等15个问题,面向陕西省安康市5所普通高中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包含了高考选科的影响因素、生涯规划适应性策略和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的内容。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496份。删除无效问卷后,问卷有效率为98%。
三、调查结果
1.个体主观因素是影响高考选科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学生高考选科意向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心理变化过程,23%的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有较为明确的选科意向,43%的学生在高一下学期形成明确的选科意向,21%的学生在高二上学期形成明确的选科意向,13%的学生表示一直没有较为明确的选科意向。在“高考选科时你会考虑的因素”这一问题上,个体主观因素(兴趣、特长、成绩、心理因素)占据首位,是影响选科的主要因素。
2.选科中出现了避趋冲突与自主无助现象
“在确定选考科目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问题上,42%的学生认为“擅长该科目可以得高分”,32%的学生认为“对该科目感兴趣”,14%的学生认为“该学科在大学报考专业时的选择面较广”。对“在确定选考科目时,最困扰你的因素”这一问题的调查中,37%的学生选择“各科比较均匀,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44%的学生表示“理想科目与大学专业限定冲突或与自己的擅长科目有冲突”。对于“在高考科目选择时,你对选考科目的高校招生要求是否了解”这一问题,只有3%的学生非常了解,大部分的学生一般了解或不太了解。总的来说,学科兴趣与学科成绩间的两难选择、各科成绩相差度较小、选择专业就业前景与喜欢科目相矛盾等因素导致学生在选科中的出现了避趋冲突,再加上缺乏对大学专业限选和专业课程设置等信息的认知,加剧了学生选科时的无助感。
3.选科前缺少对外部环境的探索
在“高考选科前你明确了未来的职业方向吗”这一问题中,11%的学生表示非常明确,28%的学生比较明确,61%的学生一般或不够明确。总的来说,学生在选科前缺少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式等外部环境的探索,对未来的职业方向缺乏清晰的认知。
4.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高考科目选择时,学校应该开展生涯規划教育,对此你怎么看”问题中,53%的学生表示非常同意,34%的学生比较同意,对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观需求强烈。但“在高考科目选择时,你做过专门的职业测评吗”一问题中,有61%的学生基本没做过。而对于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83%的学生希望能够认知自我(兴趣、特长、性格等)和加强学业规划,63%的学生需要生涯决策方面的指导,50%的学生希望加强外部环境的探索,44%的学生希望得到生涯实施指导。可见学生对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强烈,但学校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还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测量,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选科需要。
5.客观环境制约了学生对科目的自主选择
“学校哪些方面影响了你的科目选择”这一问题中,73%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科目组合”,56%的学生选择了“师资力量配置”,45%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家庭哪些因素影响你的科目选择”这一问题中,63%的学生选择了“父母的期望和要求”,47%的学生选择了“大人的社会经验”,35%的学生选择了“父母的社会职业和地位”。由于家长和学校对学生选科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和选择,以至于在选科以后,40%的学生还不能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明确的想法和思考。
通过调查发现,总体上学生对自我认知和对高中阶段学习生活的规划不够清晰,学校对学生选科指导不够重视,应对新高考改革欠缺充足的准备,家长对学生自主选科的支持够坚定等,成为影响高中选科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应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采取适应的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选科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
四、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适应性策略
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找到学习的意义、生活的意义、规划改变思维方式的意义,具体由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三部分组成。学校应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结合主客观环境认真思考“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历程”“如何科学的开展科目选择、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等问题,最终做出审慎的选择并力行担责。根据调查结果,同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学校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作出以下调整。
一是加强自我认知,开展职业性格气质测试探索学生潜能。新高考背景下,应加强对学生“自我认知”的教育引导。例如,在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学生社团活动时间,借助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人格气质测试量表、职业价值观测试量表等对学生的性格、兴趣、人格气质、职业价值观进行测试,及时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并作为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的指导依据。采取面对面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形式的调查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人格气质类型和心理特点,并形成相关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为高考科目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是加强外部环境探索,开展生涯模拟体验活动。学校搭建相关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生涯规划”主题活动。例如,学校举办“我的生涯规划观”主题演讲比赛、“生涯规划伴我行”主题征文活动等。通过比赛,引导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加深对自己生涯规划和外部职业环境的了解。借助社团活动和班务管理活动,组织学生自行设计角色,并开展角色体验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去参观校园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组织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进行现场授课。走近媒体职业,扮演记者、编导等角色。通过进行模拟职业体验,引导学生加强对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理解,为职业选择提供借鉴。学校还面向所有学生,围绕高中阶段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如学习方法、心理调节和早恋等问题开展面对面访谈,以引导学生加强对高中生活和未来职业规划的了解。
三是夯实生涯抉择实践,制定高中生生涯规划书。经验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生涯规划教育还应将生涯规划实践与生涯决策应有机结合。在进行生涯规划理论学习,组织开展职业倾向测试、人格气质类型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试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模拟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初步了解大学和专业的设置情况,逐渐确定自己的高中选科目标、大学及专业目标,理性思考,审慎抉择,撰写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合理规划自己的选考科目和学习时间,并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四是培养专业化的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依据以课题促研究,以研究促教学的教研思路,培养专业化的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积极引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团队加强课题研究。例如,为了更高地应对陕西省新高考改革,学校申报了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高考下生涯规划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并成功立项。在本课题申请立项前期,课题组全体教师便已经开始广泛搜集整理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理論书籍和素材,通过集体研讨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学习生涯规划教育理论著作,提高理论水平,并在班务常规管理、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家校开放日活动期间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提高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
五是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意识。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中汲取知识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学会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对于激发其学习的动力以及个人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课堂是立德树人主阵地,学科教学应加强生涯规划意识的渗透。例如,在语文作文课上可以创设以下情景:“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就‘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问题,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涯规划感悟与思考。”引导学生以此话题进行创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地思考自己的高中生活,提前规划、科学研判高中阶段的学生生涯,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六是加强课程建设,规划构建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在德育教育中落实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基础上,积极汲取先进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管理经验,同时立足本校校情,构建生涯规划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组成专业的生涯教育研究教师团队,尤其是谙熟生涯规划教育的班主任团队,构建了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开发《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教程》校本教材,录制生涯规划教育系列精品课程,开设生涯规划选修课,初步建立起涵盖“家、校、社”三个层面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面向所有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学习等。
七是抓住关键节点,开展生涯规划讲座突破生涯难题。学校在关键节点开展生涯规划主题式教育讲座,切实解决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涯教育问题。例如,在高一新生入学初期开展“以生涯规划教育开启高中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的主题教育活动,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衔接。开展“用生涯规划教育构建家校沟通桥梁”的主题讲座,以促进家校合作,提高家校协同育人质量。高一选科阶段开展“普通高中选科影响因素及生涯规划适应性策略”主题讲座等,以帮助学生做好高中科学选科。总的来说,将生涯规划常规教育活动与主题式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是提升生涯规划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八是加强顶层设计,系统完善高中选课走班教学实施预案。时代发展推动教育不断变革,新高考改革已经来临。学校积极顺应教育改革潮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完善高中选课走班教学实施预案,提前解决“师资储备、硬件设施、综合素质评价、生涯规划教育和教师素质提升”等迫切问题,更新办学理念,落实人本主义思想,注重教师和学生两个发展。同时,加强精细化管理,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将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全校上下拧成一股绳,多点发力,全面推进质量建设,为新高考改革提前做好准备。
五、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还是成功所需的必备能力的锻炼,都需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去完成。对于教师而言,其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双师型教师也是时代的要求。对于学校而言,新高考改革倒逼中学教育改革,学校管理也应随之进行适应性调整。而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对帮助学生、教师和学校应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冲击,推动学校德育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普通高中学校应积极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多点发力,齐头并进,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时代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现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健康以及长久的发展。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