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科学创新素养培养的航天项目化校本实践

2022-05-30王丽萍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创新能力核心素养

王丽萍

【摘   要】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项目化学习是培养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以创建航天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为契机,结合小学科学“宇宙”模块,开展了以航天科技为主题的开学课程活动、科技节日活动、STEAM教育活动等系列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航天项目化校本课程。课程涵盖初级体验、选择实践、深度探究等环节,旨在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能力;航天科技;项目化学习

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迅猛发展,“天宫课堂”更是引爆了学生对航天科技的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在大力提倡培育科学素养的背景下,学校以创建航天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为契机,结合小学科学“宇宙”模块,开展了以航天科技为主题的开学课程活动、科技节日活动、STEAM教育活动等系列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航天项目化的校本课程。课程涵盖初级体验、选择实践、深度探究等环节,旨在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初识航天:在开学课程活动中启蒙,激活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儿童抓起。学校紧跟时代潮流,创设了浸润式的航天科技开学体验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感知航天科技,在体验中获得启蒙,由此激活其创新意识。

(一)场景主题化,激发兴趣

学校提前谋划,精心布置了能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探索的航天科技主题场景。校园里播放与航天相关的背景音乐,营造了热烈的气氛;校门口设置了航天主题的气球拱门;校门两侧摆放了长征火箭、神舟飞船、航天员造型的镂空展板,供学生合影留念;几位教师化身为“宇航员”,和学生展开互动。学生沉浸其中,尽情体验航天科技的神奇魅力。

(二)任务驱动化,解决问题

基于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校结合太空空间站知识,创设了四个不同的闯关任务(如图1),把航天知识和闯关游戏进行融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挑战,促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应用知识,发展技能。这不仅能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技,还能扩大学生学习的参与面,提高学习的真实性。

(三)五育融合化,发展素养

课程的目的是育人。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需求,将航天科技与五育融合的目标结合起来,开展科技创新素养实践活动。课程融合了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探索未知领域,也为立德、增智、强体、育美服务。学生立足课程,积极参与航天活动,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践行航天:在科技节日活动中推进,提升创新思维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选择对学生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最新科技内容,使学生能接触和接受反映时代特征的新思想与新事物,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体验和理解。科技节日活动就是以科技活动探究和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分年级开设的实践。学生在科技讲座、科创竞赛、创新比赛等项目中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提升和进步。

(一)科技活动展演,激发探究潜能

隆重的开幕式点燃了全校师生的热情,有令全场欢呼的机器人街舞、水火箭和“掌中火”,有展示前沿科技的机甲师对抗、无人机表演,有科学性与艺术感兼具的科幻画展、航天模型展……科技节日展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科技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潜能,让“学科学、爱科学”在校园内成为潮流。

(二)科技水平比拼,提高探究能力

围绕航天这个大主题,学校为每个年级设计了不同的项目化学习小主题(如表1)。每个小主题都以“明确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再设计”的项目化学习方式进行,层层递进,反复迭代。如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先查找资料,了解空间站的结构、名稱;制作过程中,学生考虑比例、材料、美观性、衔接处牢固度等问题;在展示交流、反思迭代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模型搭建。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感受完成一项工程的艰辛,感受科技改变生活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探究能力。

(三)科普知识大比武,树立科学态度

组织一场知识与实验、猜想与验证,趣味性与严谨性相结合的航天科普知识大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航天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科普知识中涵盖了载人航天发展史、科学家、天宫课堂等内容,教师将课内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保护学生探究宇宙的好奇心和热情,鼓励学生发扬航天精神,勇于探索,树立远大理想。

问题:如何在本年级举办一场有趣有料的航天科普知识竞赛?为了解决这个驱动性问题,学生先收集和积累航天科普知识,并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设置题库,作为部分资料分发给全年级的同学,为比赛顺利进行积蓄力量。

设想:学生把整个竞赛活动设计成三个闯关活动——“脚踏实地”(必答题)、“仰望星空”(抢答题)、“星辰大海”(实验题)。题型有选择题、线索题、实验题,实验助手有同学和老师,大赛融入综艺元素,内容丰富,科技感十足。

展示:每班择优推选出3名同学,组成8个团队进行展示,每个队分别用与航天有关的名称命名,如神舟队、嫦娥队、长征队、天宫队等。全年级的学生共同见证比赛过程并参与互动答题。

学生经历调查、设计、展示、评价等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创造,提升科学素养。

三、深探航天:在STEAM教育活动中深入,发展创新素养

课程实践要根植于课堂才有生命力。在拓展性课堂中,学校开发了航天主题的STEAM课程,围绕“问题驱动、支架学习、迭代展示”等关键要素开展教学,培养创新思维,发展科学素养。

(一)找准起点,确定驱动问题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动手能力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把科学知识迁移应用到生活中,幫助他们找准学习的起点,提出驱动性问题。例如在学生学完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用气球驱动小车》一课后,教师借助“KWH量表”(如表2),设置了与航天有关的驱动性问题,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探究点,而后开展“气球火箭”项目化学习活动。

(二)提供支架,助力深度学习

项目化学习提倡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提供学习支架适时给予帮助。在初始环节,教师出示“神舟号”火箭发射场景的视频或图片,创建情境支架,激发学生对制作“气球火箭”的热情;在设计环节,教师利用头脑风暴,推动学生制订多种解决方案;在制作环节,针对气球放飞后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这一问题,教师为学生准备多种材料解决问题;在展示交流环节,教师提供适合的思维工具,如拼图法、画廊漫步法等,帮助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活动效率。

(三)展示评价,迭代学习成果

展示和评价是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交流展示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项目化学习的反思,还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工程学习进程,提炼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学科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在评价中,教师采用自评和互评、定性与定量、小组与团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要素,从全方位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迭代学习成果,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拓展课程中,学生结合STEAM教育模式,聚集某一核心问题,经历完整的项目化学习过程,深入探究航天科技,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基于航天科技的三大拓展性实践活动,具有普及性、选择性、提高性,课程活动吸引学生全员体验,科技节日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STEAM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些实践丰富了课内外科学知识,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传承和发扬科学精神,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陆康其,杨玲.以项目化学习推动五育融合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21(7):83-86.

[3]陈滔.校园工程师:指向实践创新素养培养的项目化学习校本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1(12):40-43.

[4]钱永昌.学科科技活动的项目化学习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2):32-34.

(浙江省江山市城南小学   324100)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创新能力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