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城善治谱新篇 公园筑梦扬帆时

2022-05-30王楠孙亮郑妮

先锋 2022年9期
关键词:成都基层社区

王楠 孙亮 郑妮

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肩负着探索城市现代化建设国家试点示范的时代使命,是成都服务战略全局的独特定位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作为成都的三大发展定位之一,明确指出,践行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的理念,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全面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冲击能力,使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率先探索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经过不懈努力,成都在新时代党领导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锚定方向  保持定力

找准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逻辑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成都围绕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成都实际、体现成都特点的基层治理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加快实现城市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蝶变”。

第一,从组织逻辑看,这是基于夯实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必须把党的领导根植于基层、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面对实现长期执政强基固本的责任之问,成都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和组织动员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不断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

第二,从实践逻辑看,这是基于战略方位引领城市转型的应有之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转型发展,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市规划的价值选择、城市建设的人文尺度、城市治理的方式方法、城市营造的具体指向。面对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之问,成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揽城市工作全局,推动城市发展由速度规模导向转向质量效益导向、由低成本要素驱动转向创新生态驱动、由生产保障优先转向生活品质优先、由维稳型经验治理转向开放式人本治理,厚植面向未来的战略竞争优势。

第三,从人本逻辑看,这是基于满足群众城市优质生活的现实需要。成都作为服务人口超过2100万的城市,不应单纯以发展速度论英雄,更要注重以宜居品质和人文尺度论成败。面对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之问,成都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战略目标,把打造幸福美好公园社区作为回应市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导向,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度和服务精准度,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让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城市的价值表达高度契合。

第四,从治理逻辑看,这是基于契合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的科学之策。当前,成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99万亿元,在全球经济体中比肩排名第42位的芬兰,GaWC全球城市排名第59位、迈入Beta+级,既面临城市能级跃升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城市转型带来的治理难题。面对超大城市现代治理的变革之问,成都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重新定位城乡社区的价值和功能,把城乡社区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基本场域,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下沉,让服务在居民家门口集成、风险在基层第一线化解、问题在城市最末端解决、共识在社会最基层凝聚,夯实超大城市治理基层基础。

蹄疾步稳  积厚成势

开启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创新实践

成都城乡社区治理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揽,以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为目标,以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为重点,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为抓手,开启了新时代党领导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第一,坚持“一核引领”,构建党委统揽高效协同的组织领导体系。创新党委领导体制,在市县两级党委序列独立设置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构建市、区(市)县、镇街、社区纵向贯通的组织领导体系。优化基层治理职能,深化“党建引领、双线融合”治理机制,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幸福高线与社会综合治理安全底线衔接融合。创新党建引领新机制,建立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党组织书记抓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新机制,构建起纵向联动、横向协同、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第二,实施“三驱制导”,构建系统完备支撑有力的规划政策体系。一是坚持规划驱动统全局。编制全国首个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明确细化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举措。二是政策驱动强支撑。构建起系统完备、衔接高效、规范有序的“1+6+N”政策体系,对镇(街道)职能转变、村(社区)减负提能、城镇居民小区治理等提出配套措施。三是法治驱动促规范。颁布施行全国首部以“社区发展治理”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推动党建引领城乡社区發展治理从经验之治走向规则之治。

第三,聚焦“四维聚力”,构建人本逻辑场景驱动的社区发展体系。一是空间维促进形态提升,推动社区形态、生态、业态、文态、心态“五态”同步提升,布局建设新型社区557个、国际化社区45个、产业社区40个,启动打造未来公园社区25个,城市创新创业环境优势、人才获取优势和宜业宜居优势显著增强。二是生活维推动立品优城,集成化片区化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累计实施老旧城区改造项目859个、社区微更新项目345个,整治背街小巷3257条。三是场景维厚植发展优势,“金角银边”打造社区美空间等特色场景5000余个,在全国率先推出“天府社区游”市井旅游产品,推动社区传统空间向多元复合场景转变。四是商业维丰富生活体验,实施4大类184个社区商业项目建设,武侯区老马路音乐主题街区等3个主题街区获评全国社区商业特色示范街。

第四,促进“五治协同”,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的社区治理体系。一是强政治促引领。构建五级党组织纵向联动、区域党组织横向互动的组织体系,创新社区党组织“五线工作法”、小区治理“五步工作法”,全面实施党建引领居民小区治理“四有一化”攻坚,探索以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为重点的信义治理,首批试点小区物业纠纷同比下降90%。二是强自治促和谐,在全国首创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居)民议事会制度,深化以“诉源治理”为重点的社区法治建设,推进居民小区治理改革,全面实施邻里关系营造行动,有效促进社区邻里友善和谐。三是强德治促示范,实施“社区文化四大工程”,在全国率先创新设立社区志愿服务日和社区邻里节。四是强共治促共建,建立社区发展治理“机会清单”发布制度,引导237万名志愿者、1.3万家社会组织、102家社会企业在社区提供服务,3.2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五是强智治促应用,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第五,强化“六服支撑”,构建优质高效精准精细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服务阵地做强,规划建设217个社区综合体、3039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354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实施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二是服务功能做优,打造涵盖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商业服务3大类100余项服务的社区服务供给链。三是服务载体做精,开发“天府市民云”APP,集成市县两级民生保障、交通出行等近750项便民服务,注册用户达1200万人,累计服务市民6亿人次,实现市民服务“一号通行、一键搞定”。四是资金服务做细,每年为村(社区)拨付17.7亿元专项资金由社区民主决策用于社区发展治理项目,鼓励社会力量组建社区基金会8家、成立社区公益微基金700余支,募集社会资本超1.06亿元,让社区有资源有能力组织居民共建美好家园。五是服务群体做大,全市2.6万名社区工作者进入职业化体系,薪酬较职业化前增长100%,“职业水平证书”持证人数超过6000人,社区工作者成为令人尊重、广受欢迎的职业之一。六是服务效能做好,依托“天府市民云”建设“社智在线”数字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形成全市统一的社区基础数据库,并探索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在应对“8·25”疫情中为基层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价值牵引  接续奋斗

创造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美好未来

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要坚持根本方向,遵循内在规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原则,必须始终对标对表、一以贯之;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核心要义,必须始终用心用情、为民惠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关键之举,必须始终创新创造、积厚成势;注重发展与治理一体推动是重要方法,必须始终有力有序、整体统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本要求,必须始终聚焦聚力、系统施策。下一步,成都将围绕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为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提供保障。

第一,以价值牵引为主线,坚持理念创新和方式创新“双向发力”。在理念创新方面,践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发展初心,遵循“人本理念、差异特性、活力导向、美学价值”的空间策略,强化“城市文化源于市民、长在社区”的基本认知,秉持“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的城市为人民”的价值取向,顺应“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的治理趋势。在方式创新方面,以提升城市人文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将社区发展治理理念贯穿于社区规建管运治各方面全过程,探索打造未来公园社区这一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以未来视角、消费视角、公共视角分类营造绿色生态、文化创意、运动健康、智慧科技、国际时尚等主题类型。

第二,以数字驱动为支撑,坚持场景赋能和智慧赋能“双轮驱动”。坚持场景赋能,着力营造以科创空间为形态的社区生产场景、以多元体验为特征的社区生活场景、以品质生活为导向的社区商业场景、以创业平台为载体的社区机会场景,构建多维场景有机集合的新型社区。坚持智慧赋能,着眼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治理基本单元,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嵌入基层治理的不同领域、各个环节,构建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慧治理新模式。

第三,以社會参与为动力,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叠加”。坚持社会效益,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原则,整合区(市)县、镇(街道)两级政务服务下沉社区,依托“天府市民云”“蓉易办”推进市民服务“一号通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高频次服务需求基本线上获取。坚持经济效益,探索以价值产出、社会属性为导向的社区资源配置制度改革,以授权委托、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鼓励“城市运营商”“社区合伙人”参与公共区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老旧院落管理等专业化、市场化服务。

第四,以规范运行为保障,坚持机制统筹和力量统筹“双管齐下”。强化机制统筹,深化“党建引领、双线融合”治理机制,持续完善“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充分运用智慧化体系、信息化技术、专业化力量,不断优化微网单元、建强网格力量、明确职能职责、强化智慧应用。强化力量统筹,加强镇(街道)骨干队伍、社会工作队伍、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实施社工督导人才培养计划、社工优秀人才培育工程,鼓励行业部门结合自身需求与特点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王楠,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馆员;孙亮,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社会处一级主任科员;郑妮,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法学部副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成都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社区大作战
基层在线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