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2-05-30张宇宣雄智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张宇 宣雄智

摘要:通过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相关问题,指出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分析其在协同过程中存在创新创业观研究滞后、专业课教师发挥作用有限、缺乏综合性实践平台、忽视创业心理建设等问题,从培养“三农”情怀、找准创业领域、打造教师团队、依托网络环境、改革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以期为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路径

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创业类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学生方面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学校应更加重视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和对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有内在一致性。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对有效发挥思政教育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的坚韧意志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催生个人潜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个人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

一、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的内在逻辑

思政教育是国家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主要任务是阐述党的政治思想、方针政策和发展路线等,引导学生理解党的政治理念,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政教育可以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可以有效丰富思政教育的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2]。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以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只有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才能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第一,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育人价值目标上具有同质性[3],立德树人是两者共同的价值目标。思政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不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政治觉悟,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全面发展。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都是解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第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二者在育人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首先体现在政治价值取向上,两者都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其次体现在文化价值取向上,二者都是要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国家文化认同感,都是要引导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诚实守信,传承中华文脉。第三,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强调实践性。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具备市场敏感度和企业管理能力,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判断形势、捕捉商机,能灵活应对接触到的人和事,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需要结合社会实践塑造学生、培养学生[4]。

二、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观研究滞后

当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自主创业也成为积极就业的重要形式。创新创业教育担负着提升大学生“双创”素质,增强大学生内驱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双创”实践的重要使命。然而,高校师生对“双创”观的科学内涵认知模糊,对于“双创”观的研究相对匮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设计不甚合理,成效欠佳。

(二)专业课教师发挥作用有限

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由辅导员老师或思政教师授课,教师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大学生要应对“双创”的复杂性、曲折性与风险性,除了要有正规的“双创”观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然而,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不足,主体性作用欠缺[5],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双创”观的培育和研究,不能抓课程思政关键节点,不能将专业知识或技能与思政教育、“双创”教育有效融合。

(三)缺乏综合性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都是实践性教育,二者的协同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然而,这两门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稀缺,环境载体建设滞后。实践锻炼是学生感受“双创”本质的必然途径,要鼓励学生“敢闯会创”,就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创业观念,唤醒创业意识,锻炼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在政府支持下,建成一批综合性“双创”实践平台,但并不能覆盖大部分专业,只能满足少数重点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6]。

(四)忽视创业心理建设

创业心理建设是包括创业兴趣、创业决心和创业主动性在内的创业素质建设[7]。目前,高职院校广泛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已经在校园中营造较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虽然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和兴趣明显提升,但仍然以观望为主,真正下决心主动创业的学生较少,且根据麦可思公司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可知,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较低。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过程中忽视冒险精神、挫折承受能力等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不敢正视创业带来的风险,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主动性[8]。

三、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优化路径

(一)培养“三农”情怀

农业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保障,涉农高职院校大部分农学专业学生勤劳淳朴,愿意为我国农业发展做贡献,但部分学生对农业知识兴趣不浓,学习和就业目标不明确。因此,对于农业类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使农学类专业的学生认同和推动我国的“三农”事业,是鼓励学生在农业领域创业的关键。学校可以以专家讲座、农业调研、“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三农”思想教育工作,将“三农”教育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爱农情感,端正学生学农态度,树立学生为农信念,使他们意识到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由此产生努力学习的内在驱动力[9]。

(二)找准创业领域

创新创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知识、实践和技能的不断融合,并且在成功或失败中学习反思、积累经验、磨砺心性。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天赋,但都需要经过社会实践和历练才能发挥潜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方向[10]。涉农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一般立足城乡结合经济带,以地区性的特色农业产业营销为主开展创业活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产业逐渐多元化,许多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资源供给点。但普通农民年龄偏大,农业知识和技能有限,无法自主创业。涉农专业毕业生若选择农村作为创业基点,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创出自主品牌,生产特色产品,则创业前景会更明朗[11]。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立足农村的创业管理教育,设立农业创业科技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学生作为新兴创业者离不开思想上的引导和动机上的鼓舞,需要高校的创业思政教育来协调大学生商业营利性和思想道德性[12],从而帮助他们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三)打造教师团队

做好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离不开思政信仰坚定、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学校应开设关于双创和思政协同育人的教师培训课程,增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为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还应加大组织教师赴龙头企业实践力度,使教师有更多机会观摩、学习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模式,积累实践经验[13];此外,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成功创业者来讲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思路,以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实践指导。农业创业项目不仅需要技术和资金,还面临投资周期长、回报慢等问题,因此,需要创业者具有面对困难而不退缩的坚韧意志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适应能力。在教师团队中最好有心理咨询师或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的教师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适应性、开创性等优良心理品质,这些也正是思政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4]。

(四)依托网络环境

在新时代互联互通背景下,互联网与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促进大学生优化整合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反馈机制可以实时观察、分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程,并据此合理调整培养方案,提升思政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學效果。高职院校应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信息传播迅速、交流沟通便捷的优势,及时引导学生思想,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承挫能力和创新实践的勇气;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多元化思政教育,全面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使学生在不断思考过程中培养自身创新能力[15]。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和创新创业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的“金课”,这些课程内容涵盖创业项目、创业市场、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创业计划等内容,对学生自主学习非常有利。

(五)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重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注重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在涉农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是显性的,它需要教师经过提炼加工,自然而然地融人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教师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将创新理念、团队协作、批判思维等内容融人教学过程,以实现双创课与思政课的融会贯通[16]。这就需要深入梳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找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协同空间,结合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特点和思维方法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农业方面的成功创业案例,与校企合作企业负责人连线,为学生提供与成功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榜样和案例的学习,摒弃只为经济利益而创业的功利价值观,而是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改革必修课教学内容外,高职院校还应开设更多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要兼顾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内容,盘活现有的农业类专业优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7]。

结语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培养知农、爱农的情怀,有助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周晓婧.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4):88.

[2][13]孔繁敏.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f36):101.

[3][16]张法清,陈小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4):45-47.

[4][10]王文晶,程淑佳.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要求的变化反思东北院校双创教育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7):33-38.

[5]陈始发,张丽,论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5):183-189.

[6]吴加权.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45-47.

[7][9]刘媛,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学生“三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275-276.

[8]王雄伟,彭桂良,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及提升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2):108-112.

[11][12]宁茜.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研究[J]核农学报,2022,36(01):254-255.

[14]黄淑敏,李秋红,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94-96.

[15]程婧,线上空间思政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08):100.

[17]赵亮,卢佳,邵海亚.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学海,2019(06):202-206.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