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谛听”导写
2022-05-30董新明
董新明
名 | 师 | 介 | 绍
文题呈现
风声、雨声、雷声、浪涛声、鸟鸣声,这是自然界的种种声音;谈笑声、争论声、鼓掌声,这是人类活动发出的种种声音。行走在大千世界,我们要学会谛听,练就一双灵敏的耳朵。请以“谛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要认真、规范。
构思指津
“谛听”即“仔细地听”。该题强调的是耳朵的功能,要求作者以听觉描写为主,记叙某一场景里人们交流的情景,或者展示某一情境里的各种声音。当然,应辅之必要的视觉描写,并结合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让整个场面鲜活,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从人称的角度看,该题宜用第一人称,让“我”融入其中,传达出真实、亲切之感。
从描写声响的角度看,可从鲁彦散文《听潮》中寻找“钥匙”:一是直接用拟声词描写各种声响;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手法;三是运用排比和比喻技巧。
构思一
清晨,农家。随着公鸡的第一声啼鸣,农家小院渐渐热闹起来。小鸡“叽叽”地叫着,啄吃小米;猪圈里的肥猪溜到院子里撒欢;小鸭子、大鹅游进屋旁边的水沟里;牛儿“哞哞”地跟随主人去田间劳作;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地敲着小鼓。我谛听着这一切,感受着生命的气息弥漫开来。
构思二
晚饭后,邻居李老师家客厅里正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争论声隔着房门传进我的耳朵。原来李老师全家正商量着一张百元假钞该如何处理。儿子提出“鱼目混珠”,把它用出去,阿婆和小妹不同意。李老师批评了儿子,认为虽然别人骗了我们,但我们不能再去骗人。全家最后统一意见:毁掉!
构思三
傍晚的江滩公园,一株茂盛的香樟树旁,好友诗诗正在拉小提琴。我谛听着这支悲伤凄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脑海中仿佛浮现出祝英台坐在花轿上,心碎的她内心充满了无可奈何。在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突然狂风大起,阻碍了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墓前祭拜,坟墓奇迹般地开了,祝英台纵身跳进坟墓。琴声缓和下来,曲调渐渐温柔起来,我仿佛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化成了一对蝴蝶,在和暖的阳光下翩翩起舞……
佳作展示
佳作一
諦听
何梦瑶
那是记忆深处的盛夏,蝉叫声伴随着人们,直到太阳落下。我坐在公园的香樟树旁,指尖轻点露水,萦绕在耳畔的小提琴声牵动了我的思绪。许是傍晚的风儿太温柔,使我沦陷于这悠扬、哀怨的小曲之中。听着这无词之曲,我情不自禁想象着这水乡爱情,想着《蒹葭》和《关雎》,再看头顶若隐若现的月,我竟也学起江南姑娘,迈着碎步寻找演奏之人。东方的曲调通过西方的乐器演奏居然也能将人带入这水乡之中,引人去感悟爱情故事,我越听越深陷其中,有喜有悲,此时的乐曲被分解成无数个音符,跳跃着融进我的耳朵。待梁祝双双化蝶之时,曲子也变得轻盈起来,花丛中的蝴蝶也扇动着翅膀应着这景,我打心底赞赏着拉琴之人。
闲聊之中,她告诉我,她要用这支曲子参加演奏比赛。当听到我问为什么选择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她脸上明显多了几分喜色:“因为它是经典!我要传承经典,让更多的人学习经典,我一定会拿奖!”这是她刻苦练习的原由,她对自己的技艺自信,对挥洒的汗水自信,更对经典文化自信。
黑格尔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为什么要传承经典?《典籍里的中国》的开场白,或许可为答案:“只有认识经典,才能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我们更应该从中咀嚼出经典的分量。
黎族没有文字,图腾记录他们的历史,海南岛的过去尽数藏在琼剧的开场,谛听小岛的故事,听它的曲调时而缠绵时而高亢,关于它的故事,海浪倾诉不倦怠。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吟诵菊花的诗歌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套路,彰显了经典的分量。当时间的手掠过历史的管弦,青春之歌嘹亮于天地之间,经典定会传天下。
东方美学下的侠义豪情从未散场,和历史重逢吧,这里曾邂逅了无数文化经典。
我谛听经典,以款款深情望向江河,认真体会风儿带来美的感受。
【评点】
本文有比较浓厚的文化底蕴,作者在构思、谋篇、运笔写作时,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写小提琴的乐声,而是由悠扬、哀怨的小曲触发联想,融入想象,用“心”去咀嚼经典文化的分量,去传承经典文化。它的文化底蕴还体现在对古今诗文的恰当引用上。
佳作二
谛听
许蓉欣
在乡村的日子里,只要留心,我每时每刻都能谛听到自然界的美妙声响。
清晨,我站在窗前,窗外轻雾缭绕,似真似幻。伴随着雄鸡的一声声鸣叫,太阳慢慢地探出了头,金灿灿的阳光照入屋里,一切显得生机勃勃。此时,勤劳的人们已经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小院逐渐热闹起来。
小院外,小鸡在“叽叽”地叫着,啄吃着小米,似乎在评论这美味的食物。喂完小鸡,我沿着那条石子路,来到水沟旁,小鸭子、大鹅已经迫不及待,“嘎嘎”地叫着。我害怕大鹅,只是远远地看着它们争先恐后抢食物的样子,我觉得很是有趣。不一会儿,我跟着大人来到了猪场,只见一只只肥猪在猪圈老实地待着。趁我们喂食时,它们“哼唧”着溜出圈栏,来到小院里撒欢。接着我们便去喂小羊,听着它们那“咩咩”的叫声,我沉醉在这烟火气中。
忙完喂养的工作,牛儿便要跟着主人去田间劳作了。牛儿“哞哞”地叫着,乖巧极了。路过池塘,听见塘中的青蛙“呱呱”地敲着小鼓,水中的蝌蚪在慢慢地游动。我看到塘中的荷花,不禁联想到周敦颐文章中的妙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似乎给这绿水青山增添了无限的活力。我谛听着这一切,感受着生命的气息。
正午,烈日如火。农人们还在挥汗劳动,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白居易笔下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只聽见树上的蝉在“知了——知了”地拼命叫着,仿佛是在说:“热呀,热呀,快去歇呀!”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聚在一起吃饭,饭桌是大家交流的重要场合。吃完饭,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夜空中星星闪烁,每一颗都是那么明亮而清晰。晚风吹拂,送来秋虫“叽叽咕咕”的鸣叫,更增添了乡村秋夜的宁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谛听着乡间的美好,感受着如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这一切都让我乐不思蜀。
【评点】
模拟声响,感受真切。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谛听”了清晨、正午、夜晚几个时段乡村的各种声响,拟声词运用妥帖,让人感受真切,同时运用联想,多处引用古诗文佳句,使行文既有诗意之美,又富含烟火气,有“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之妙。
佳作三
谛听
林蓬秋
傍晚时分,我哼着小调在院子里浇花。孩童的嬉闹声、老人的闲谈声……各种声音飘荡在大街小巷里。
“怎么不行?别人都这样做的!”突然几声争论声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循声靠近。
“这假钞咱们不用,那不吃亏了?”邻居李老师儿子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这个男孩在街坊里是出了名的顽皮,还喜欢自作聪明。
“孩子,你不能做不实诚的人啊!”和蔼的阿婆在劝阻着他。
“就是啊,哥哥!老师说做人要诚信!”稚嫩的小妹也在反对哥哥的意见。
我静静地谛听邻居家客厅的争论,脑海里浮现出曾经的一幕。那天我去爸爸开的小店里,堂姐跑过来对我说:“刚才你爸收到一张假钞,他特别生气。”我不由得皱起眉头,担心地看向爸爸。此刻他正翻着钱袋,或许在检查还有没有其他的假钞吧!我轻声叹息,有点心疼努力工作却遭人欺骗的爸爸。我心里不由感叹,这个世界上不真诚的人太多了。
我收回思绪,凑到邻居家的窗棂下,想知道接下来事情会“发酵”成什么样。
“小孩子懂什么?我偷偷用是不会被人发现的。”男孩不屑地对妹妹说,他要花掉假钞的意志似乎越来越坚定,“你们不用管了,我自己用。”
我内心的不满犹如藤蔓缠绕着,仿佛下一刻,我就要冲进去把那张假钞揉成一团丢进火堆里!
就在我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的时候,一阵叫喊声又将我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哎呀,哎呀,妈!别抢呀。”是那个男孩的声音。
“这万万使不得!别人欺骗了我们,我们不能再去欺骗别人!”这是李老师的声音,她正在教育她的儿子。她平静地说:“如果有人欺骗你,你就要去欺骗他人,那你能保证下次不会再被欺骗吗?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讲诚信,你不能这么做!”李老师的话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好吧,我知道了。那这张假钞怎么办?”男孩低声问。
“把它毁掉吧!”小妹大声说道。
“对,毁掉!”李老师和阿婆异口同声地说。
听到事情的结果,我心里很欣慰,拎着水壶,哼着小调慢悠悠地回家了。
深夜,我望向窗外,星星在慵懒地眨着眼睛,月亮侧卧在云端之上,街坊睡着了,一切都是那么温馨静谧。
【评点】
行文波澜起伏。面对一张假钞,顽皮的男孩怕自己家“吃亏”,想要花掉;阿婆和小妹及时阻止,男孩固执己见;李老师心平气和地教育他……最后,全家统一了意见:毁掉假钞!行文“谛听”了这一普通人家发生的一幕,记叙有波折,有碰撞,歌颂诚信的美好。
细节增添魅力。中间穿插了爸爸遭遇假钞的事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结尾描写优美的夜色,从视觉描写的角度凸显了气氛,视听结合,相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