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备”三“推”

2022-05-30金海英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肢体教师应

金海英

情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对音乐活动教材文本的情感内涵和结构脉络的把握,直接影响着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演绎。那么,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支持策略,既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打动幼儿的内心世界,又能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呢?我们积极探索与尝试,以幼儿情感和兴趣为依托,通过优化教学情境,适切匹配相关教学策略,有效引导幼儿感知、感受、表达和演绎,从而提高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下面从音乐情趣教学有效实施前的二“备”和实施中的三“推”策略展开论述。

一、把握有效实施前的二“备”

(一)一备——“品”作品

“品”作品即解读作品,这是迈出有效教学的第一步。首先,教师应具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品读能力和扎实的音乐素养,对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节奏有深入解读的能力。其次,为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教师必须反复研究和体悟作品情感,细细梳理脉络。特别是对于情感内隐的教材,更应深度剖析,把握其情感内核,找到最适宜的教学方式。如《摇篮曲》,重在让幼儿感受三拍子节奏和体会意境,所以教师应在营造氛围、引导幼儿体会意境上下功夫。又如,对于侧重让幼儿感知节奏的歌曲,教师应注重对节奏素材进行充分挖掘与处理。

(二)二备——“知”幼儿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应树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应有行动上的跟进。其次,教师要科学地解读幼儿、走进幼儿的内心,真正地了解幼儿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会干什么,由表及里地对幼儿的经验进行识别,找到幼儿经验的生长点,给予幼儿有效支持。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和音乐课程观,充分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音乐的核心素养和现有经验,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巧行有效实施中的三“情”助推

(一)一“推”——融“情”施教,激趣导课

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和故事情境创设丰富的“情感场域”,为情趣教学奠定基础。如教学之始的导入,富有情趣的导语或有趣的情境导入,能为师幼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把感知觉、思维与想象等充分调动起来,使幼儿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美妙情境中,所谓“情由境生”也就水到而渠成了。

1. 游戏导入激趣

小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游戏导入这一方法最常用。如《小小蛋儿把门开》《五指歌》等歌的歌词内容所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情境和事物,幼儿能简单将此内容进行表述并能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加以表现。他们在用表情、动作、姿态等肢体语言与他人沟通的同时,也满足了自身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游戏导入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在跳跳、玩玩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进行丰富的表达,积极抒发自己的所感所想。

2. 故事导入激情

有些音乐素材本身就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猴子学样》《三个和尚》等。对这类音乐作品的学习,宜采取故事激情法。一方面,故事对幼儿来说,始终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精彩的故事配以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最能带动幼儿进入生动有趣的情境。另一方面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可帮幼儿更全面地了解音乐作品,引导幼儿融入音乐作品并进一步激发情感。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为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感受和体验放牛郎那种机智勇敢又崇敬悲壮的情感,教师采用故事导入,通过递进式提问,让幼儿进行猜测联想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但融“情”导课并不是走过场、一成不变或随意套用模式,而应根据音乐内容、音乐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做最适宜的选择。除此之外,多媒体和问题情境导入也是常用的方法。所谓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实情来筛选最适合和有效的方式,以做到有的放矢。

(二)二“推”——巧设支架,导学促“情”

在音乐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师要设“趣”施教,搭建适宜的支架激发幼儿的表现和情感表达,在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之间找到一个最佳联结点,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转变。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图谱教学和问题迁移法不失为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

1. 趣味圖谱注解法

在进行新歌教学活动时,直观有趣的图谱能够在理解和诠释歌词上给予幼儿很多帮助。它既可帮幼儿感知音乐旋律,又能助他们了解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小青蛙》的歌曲学习,宜采用直观图片注解法,通过图谱支架帮助孩子形象而又快速地理解歌词。

2. 趣味问题迁移法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了图谱支架还远远不够,教师语言的诱导也同样重要。其中,趣味问题迁移法激发幼儿的联想极为有效。教师通过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提问把幼儿带入作品,使他们进入角色产生联想,同主人公一起呼吸、共同游戏。如歌曲《小蚂蚁》是一首节奏明快、内容有趣的歌曲。在完整学唱歌曲后,教师进行趣味问题迁移,“蚂蚁非常可爱,他还会跳怎样有趣的舞蹈”,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蚂蚁动态的趣味探索,并用肢体语言来自主表现。在此,经过教师趣味问题诱导启发联想,使幼儿在活动中情景交融地演唱和表演。

(三)三“推”——“煽”情演绎,以情激情

如果说情境、图谱等教学策略是外因,那么情感因素则是内核。“煽”情,其实是要求教师能进行夸张的表现,这是由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的。而如何进行真情流露、“煽”情演绎?首先,教师要付出真情,唯有发自内心地付出真情,才能让幼儿由衷地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表现力。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语气语调渲染是进行情感渗透的最直接的感官渠道,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再次,教师的“煽”情演绎要把握适宜的节奏,不要过快也不能太拖沓,要恰如其分。

1. 肢体传情渲染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能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进行真情演绎,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音乐活动“面条舞”中,教师把自己扮成面条,用舒展的动作和线条演绎揉面、和面、拉面的过程。在教师传神的渲染中,许多幼儿纷纷加入表演行列。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和眼神提示,将音乐的表现力呈现了出来,以自身饱满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地带动幼儿进行创造提升。幼儿在教师声情并茂表演的带动下,愉快地进行着二次演绎。

2. 言语“留白”“承接”法

教师在肢体渲染的同时,还要注意合理运用好“留白”,给幼儿以“顿悟”及“承接”的时间,这样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如在欣赏音乐《狮王进行曲》的活动中,教师请幼儿分段欣赏时,用夸张的声音和动作加以引导,并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提示:“狮王很神奇,它很××,很××”“谁,谁,看到了?他们会××”在此教师直接省略要说的话,而是放慢语速停顿用动作稍加提示,接着又用眼神和动作等待幼儿在语言、肢体和情感上的回应和承接。此方法运用体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营造一种意境,更在于能直接把幼儿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进行顺接,给幼儿留下独特的、个性张扬的空间,使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融为一体。

3.“递进”提升思辨法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特点,教师可运用“递进式”策略,将音乐作品与表演相结合。如在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引导幼儿用个性化的动作大胆表演,使幼儿在感受和演绎中进行二次创编。“递进”提升思辨法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潜能,引发了幼儿的情感共鸣,同时教师通过多维对话和提问,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教育理念。音乐情趣教学中的二“备”三“推”策略,提升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指数,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教师每天多点学习、多点反思、多点提升、多点改变,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从而有效促进音乐情趣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肢体教师应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