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戏剧生长的环境支持

2022-05-30庄新宇金雅娜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戏剧游戏幼儿

庄新宇 金雅娜

儿童戏剧是幼儿喜欢的假想生活,是幼儿与自然、与社会尤其是与他人和谐、平等、尊重的对话关系,是一种理想的、完美的、多元的、感性的教育方式。在幼儿戏剧活动中,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宣泄情感、模拟装扮,创造性地表达表现,自然促进情感、社会性、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可以说,儿童戏剧是在幼儿自己边玩边创中生长出来的。在开展儿童戏剧的实践中,我园将室内与室外环境有效结合在一起,扩展环境的复杂性、挑战性、多样性,支持幼儿在戏剧活动中获得更多创造性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一、戏剧氛围营造,激发参与愿望

(一)户外环境生态而互动

幼儿园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由于户外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给幼儿提供多样性和真实性体验的机会更多,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会产生更加丰富的刺激。如何更好地发挥户外环境的优势来营造戏剧氛围,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1. 植物微景观——赏戏剧之味

植物角以呈现小型、局部的环境空间引导幼儿表现与探究自然世界。在幼儿戏剧活动的实践中,我们和孩子们大胆设想,秒变植物角。如将一些花、草种在一个更大的容器里,在其中放置小栅栏、搭上小桥,放上若干个小动物或小朋友的模型,或者在植物角内放置一些养殖的小动物等,一个个有故事的小场景就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兴趣盎然,流连忘返,在这里为小植物浇水、施肥,给小动物喂食。良好的互动不断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为他们参与戏剧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玩剧梦想点——探戏剧之趣

我们依据“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创设了户外玩剧梦想点。幼儿自主分工协作进行“区域牌的设计、舞台点的定位、场地的设计、区域内规则的制订、角色的分配”等工作,充分体现出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

(1)户外帐篷——阅之趣。设立在绿草坪处的帐篷,是由师幼利用废旧的彩虹伞和防水油布制作而成的。帐篷内悬挂着幼儿在戏剧游戏中发生的精彩故事图片。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在帐篷内进行丰富有趣的语言游戏和各类表演。

(2)童话剧场——演之趣。童话剧场设立在小花园里,孩子们根据需要自取表演道具,自主装扮并分配观众、演员、音响师等不同角色,跟随开展音乐表演活动。

(3)涂鸦乐园——艺之趣。涂鸦乐园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可以利用线类材料进行编织活动;用绘画材料进行墙面涂鸦活动;用立体造型材料进行手工、装饰活动等。在这里,孩子们自制出各种戏剧道具、服饰等,为开展戏剧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4)音乐剧场——奏之趣。在音乐剧场里,教师提供了可供幼儿自主布置的舞台墙面、废旧的桶、桌子、架子,音箱里播放幼儿熟悉的音乐,并提供图谱、节奏卡等,激发幼儿自主布置舞台,运用生活中的材料敲敲打打,实现着开剧场音乐会的愿望。

(5)花园剧场——展之趣。“每周一演”是每周由幼儿自主申报,在幼儿园公共户外表演舞台上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演出活动。幼儿可以将自己班级的戏剧表演、戏剧游戏等通过花园剧场向全园幼儿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戏剧表演的浓厚兴趣。

(二)活动室环境区域性呈现

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的立体化育人环境。为了丰富幼儿的戏剧经验,激发幼儿更好地参与戏剧活动,我们根据戏剧主题,在班级区域中融入戏剧学习的过程性游戏,让幼儿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不断完善对戏剧内容、表达的理解,有效提升了幼儿戏剧的自主创造能力。我们将戏剧主题区域分为基础性区域和生成性区域两种形式。

1. 基础性区域——服务戏剧表演

基础性区域指为满足班本戏剧演出的需要而形成的特定活动区,如创编区、道具区和演出区。

(1)创编区——为戏剧表演打造剧本。戏剧主题下的创编区游戏依托故事主题本身,幼儿充分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实现自由表达。区域以培养幼儿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依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相应材料,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如小班投放点读笔,动物、水果形象的手偶、纸偶,各种形象鲜明的立体书、布质书等;中班投放有声读物、电子设备、故事盒、节奏图谱、故事播报台、各类绘本和让幼儿用于表征的材料等;大班投放有声读物、电子设备、皮影剧场、桌面剧场材料、班级故事讲坛、主题绘本、自制图书、图文表征的创编绘本以及一些前书写、图文表征材料等。

(2)道具區——为戏剧表演推波助澜。道具区的游戏来源于戏剧主题本身,幼儿根据戏剧表演需要的物品、场景及器物,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相应的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空间感知、材料探索等方面的能力。

(3)表演区——为创意展示提供舞台。表演区的游戏设计来源于某个戏剧故事或小组共同讨论的某个主题表演,包含故事讲述类、角色扮演类、歌舞表演类等内容类别。为增加表演的趣味性,教师适当介入、相关的音乐游戏融入,能使幼儿在音乐、台词、形体和表演方面的技能得到充分发展。

2. 生成性区域——拓展戏剧体验

生成性区域指围绕戏剧主题,融合各领域目标,拓展游戏内容,动态形成的戏剧主题游戏活动区。游戏内容的创造性生成可参考以下两个维度:

一是以戏剧剧情为线索,跟随幼儿的经验衍生戏剧游戏内容,开辟区域游戏新场景。如大班戏剧活动“小鼹鼠开汽车”,我们以小鼹鼠开汽车的情节设置益智区域游戏“交通棋”“测量小鼹鼠汽车开多远”“中国地图拼图”等。

二是以项目实施为手段,用项目课程的方式对戏剧游戏进行深度探究,链接区域游戏新创意。如在大班戏剧活动“花格子艾玛”中,我们挖掘艾玛身上“花格子”的秘密生成,成立艾玛格子铺项目组。阶段一:格子乐。能在格子底板上准确快速辨别上下、左右方位,会根据提供的格子底板自己设计线路图,并根据线路图在底板上自行操作方位走向游戏。阶段二:九宫格。两两竞赛,能将方位走向加入游戏,快速排成一条直线;两两合作,根据同伴设计的箭头走向,在九宫格上进行游戏。阶段三:五子棋。能有效利用棋子在棋盘上玩方位走线游戏。阶段四:设计棋盘。能用竖线、横线交叉的方式,创造性地绘制出常见的格子棋盘。

(三)公共环境充满童趣

幼儿园公共区域环境打破了班级甚至年级的界限,拓宽了原有的活动空间,让幼儿拥有了更广的环境与信息交往资源。因此,充分利用公共区域,创设优美整洁、充满童趣、自由宽松的公共区域更能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我们将幼儿在室内看过、听过、玩过的戏剧迁移到园所公共区域,和幼儿一起不断完善相关的戏剧小景,最大限度地发挥戏剧环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1.“剧味”大厅

大厅是幼儿园体现园内文化特色的重要空间。我园大厅进门处是以情境加作品混搭方式呈现的春季小景。大厅的右边是孩子最为熟悉的戏剧课程《小蚂蚁》展示区。大厅的左边放置了孩子们用水粉涂鸦的迎春花,黏土制作的毛毛虫、瓢虫,绘画用的小蝴蝶和小花等道具。孩子们看见自己熟悉的作品,便会不自觉蹲下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

2.“戏迷”楼道

楼道的墙面,我们剔除了以往的装饰画,换上了幼儿在室内戏剧游戏中发生的小故事,教师们将幼儿游戏时的各种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方式制作成戏剧故事小报,呈现在楼道墙面上。楼道转弯处是一个个迷你玩剧小剧场,孩子们将在室内戏剧游戏时绘制的戏剧角色及制作的戏剧小场景加以修饰,利用闲置的木框以开放的方式呈现在该处。一个个迷你小剧场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剧小舞台,他们会在散步途中,停下来和玩剧小柜进行互动。

戏剧元素融入公共环境,意在通过戏剧小景培养幼儿对戏剧的创造性表达,激发幼儿玩剧的兴趣,让幼儿行走在幼儿园的每一处地方都愿意停下来,演一演、讲一讲“我的戏剧小故事”,真正实现每处都能玩剧、每时都在玩剧、每人都会玩剧的生态戏剧目标。

二、戏剧环境支持,开拓创玩路径

(一)创设基于儿童戏剧生长的活动空间

环境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场所和空间的设计会影响儿童表现出的行为。据此,我们认为创设基于幼儿戏剧生长的活动空间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 指向戏剧生长需求的设计

为了更好适应幼儿的生存需求,我们需要关注诸如建筑空间的规划、连贯的动线设计、视觉素养营造等方面的问题,确保采光和声响效果良好。如在幼儿园户外草坪、灌木丛林和沙池旁,我们投放了幼儿喜欢的、大小不一的卡通人物、绘本角色等景观摆件,并通过草坪音响播放幼儿熟悉的故事和背景音乐,让原来色调单一的户外场域增加了童话色彩。幼儿走在户外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和幻想,满足了戏剧生长的需求。

2. 指向戏剧生长空间的创设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因而我们要创设满足幼儿生活需求的空间、提供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支持幼儿多种学习的空间、激发幼儿创造力的空间。如孩子们在阅读绘本《稻草人》后,对农民利用稻草人守护农田的智慧赞叹不已。于是他们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稻草人,并将稻草人立在班级“责任田”中,以保护幼儿园的花草不受鸟类和野猫的侵害。孩子们还通过小喇叭为稻草人增加了声音,让稻草人更逼真,在后续活动中孩子们又通过想象绘画,创编出幼儿园里“稻草人”的故事,一幕幕好戏在表演区陆续上演,这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游戏,也是他们学习行为的表达。

3. 指向戏剧生长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氛围可以传递积极的信息,幼儿园的环境应当融入能带给幼儿足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元素,如温和的家具、安全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如在小班的戏剧游戏区里,两个女孩抱着娃娃坐在淡粉色的帐篷里,其中女孩A将娃娃轻柔地托在怀里,手轻轻地、有节奏地拍着娃娃,嘴里说着:“睡觉吧,睡觉吧,我的好宝宝。”女孩B将娃娃放置在帐篷里的软垫上,用一块小毯子小心翼翼地盖在娃娃身上。又如,大班一名幼儿在镜子前学习如何做一名节目主持人,他右手持着话筒,左手伸向身侧,做出“有请演员出场”的姿势,这样一套动作他做了三次。通过对班级老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昨天的游戏评价中,同伴向他提出了主持人的站姿和手势的建议,大家都鼓励他今天再做一次主持人。在这位幼儿身上我们看到了人际环境对幼儿学习态度的影响。

(二)提供引发儿童戏剧生长的适宜材料

空间规划好以后,提供适宜不同年龄段幼儿戏剧生长的多样化材料非常重要。如小班幼儿倾向于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的手偶、指偶,戴上这些好玩的物件,一个个有趣的戏剧故事就开始了;中班幼儿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穿衣脱裤的技能已具备,所以他们更喜欢尝试在不同的表演服装下萌发对角色的创造;大班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更强,他们对服装、道具更具个性化、功能性的需求。因此,在游戏中投放多种多样的低结构材料更符合大班幼儿的游戏和发展需要,如各类布料、纸,可供拼接的纸管,大小规格的纸箱等。

三、戏剧互动体验,沉浸深度学习

有了空间和材料后,我们的目的就是促使第三功能的出现,即环境的互动功能。我们相信当学习在有意义和熟悉的情境下发生时,儿童会通过理解来学习,通过探索熟悉的环境、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和发现新的关系。所以,我们通过幼儿园的戏剧故事墙来透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性。我园的拐角处原本有一面空墙,一位美术老师突发奇想,在墙的上半部分粘贴了几块蓝色的泡沫、积木和瓶盖,并在墙上挂了孩子们用黏土做的小鸟。接着,这位老师静静观察孩子们会在这里做些什么。开始的两天孩子们只是驻足观看,偶尔对墙上的“蓝色”进行讨论,第三天,一些孩子开始往墙上粘贴“蓝色”材料,第四天“蓝色”部分更大了,蓝色材料的種类也越来越多,有蓝色的笔盖、易拉罐、奶粉桶等。接着,孩子们在墙上粘贴出了草地,扩出了池塘。再后来,图画书里的小动物也来了。于是,老师在墙面上增加悬挂支架,供孩子们替换不同的动物。就这样,一面戏剧故事墙出现了,孩子们在墙上创编着自己的故事。

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验是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儿童所展示的能力正是由他们在与所处的环境互动过程中获得的。所以,成人应该追随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支持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戏剧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在戏剧活动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戏剧游戏幼儿
有趣的戏剧课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