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构建诗意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2022-05-30
王崧舟老师在2004 年提出了“诗意语文”的理念,倡导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追寻语文教育的本真,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时至今日,“诗意语文”仍然是与时俱进的真知灼见,它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也很契合。笔者在完成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重点资助课题“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JY14-ZA35)的过程中,参考了王崧舟老师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一书。本书是作者对十余年来“诗意语文”教学思想探索和实践的总结。本书从教育的目的、语文的本质、“诗意语文”的教学实践等层面阐释了“诗意语文”的内涵、价值和应用,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厘清了语文课应该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也启发读者思考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怎样的语文教育。
本书从境界、诗意、童心、语用、文化、精神六个角度深入挖掘了语文的生命意蕴。书中流露出作者对学生的关怀,对语文的情怀,对教育的热情,对职业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的关照。本书全面阐述了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同时通过课堂案例呈现其“诗意语文”理念的教学实践。读者可以认识到:语文的要义是指向人的诗意生命的,既指向学生的诗意生命,也指向教师的诗意生命。正如作者所言:“倘若我们的语文照亮了学生的生命,也必将照亮自己的生命。”
关于“诗意语文”的灵魂,作者通过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是冷眼旁观“别人的世界”、冷漠讲述“别人的故事”的“零度教学”现象的批判,掷地有声地提出:语文的要义,决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和技能,而应重视“人即目的”这一终极价值关怀;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着人类精神财富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诗意语文”的灵魂,也是语文教育应有的境界。
关于“诗意语文”的教学,作者明确指出:语文的诗意就在于文本之美,而文本的诗意则有赖于文本细读。“让文本细读指向文本诗意,在文本细读中开掘文本诗意,使文本细读成为文本诗意的实现过程,这是诗意语文走向实践的重要策略。”作者从六个层面深入地剖析了文本细读的策略,包括:直面文本,体验原初的诗意;字斟句酌,品味精微的诗意;互文参照,彰显深层的诗意;擦亮语言,揣摩形式的诗意;还原比较,感悟潜在的诗意;寻找缝隙,挖掘蕴藉的诗意。
《语文的生命意蕴: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一书通过对“诗意语文”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引領读者解锁语文教育与教学的密码,看到经典文学和语言文化的力量,对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和文化自信意义非凡,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的创新也颇具借鉴价值。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路小学周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