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承于形·贯通于意:“百花奖”助校本教研姹紫嫣红

2022-05-30刘丽君张冬梅

中小学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百花奖校本教研教学

刘丽君 张冬梅

摘要为鼓励教师开展实践和理论创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围绕学校教育整体改革,以教学“百花奖”为重要载体,推动校本教研不断迭代创新。“百花奖”以推动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为旨归,通过主题教研聚焦课堂教学重难热点,依托方式创新激发教师教研内生动力,通过一体化推进使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在互嵌与迭代重构中日趋丰厚。

关键词 校本教研;教学“百花奖”;教研文化;主题教研;互嵌式教研;东北师大附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10-0043-04

教育的发展始终与社会发展相伴相生。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教什么以及如何教都在不断受到冲击,亟须教师们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成为专业的学习者和实践的创新者。但这一使命难以依靠教师个体独立完成,需要学校通过搭建相应平台、塑造共同愿景、传递高度期望,推动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和成果共享。近40年来,为鼓励教师开展实践和理论创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东北师大附中”或“附中”)以教学“百花奖”为重要载体,推动校本教研不断迭代,不但使学校的教研文化从标准化走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有效维系和助推了专业协作、相互尊重的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发端于学校教育整体改革

东北师大附中的教学“百花奖”始创于上世纪80年代,取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质上是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为目标的长时程主题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在教学体系建设中的生动体现,学校意在借此形成一种有吸引力和推动力的固定教学活动。

1. 以服务学校教育整体改革为初心

1984年,为落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主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东北师大附中以培养“未来人”为目标,对学校管理体系、教学体系、德育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等进行整体改革。时任东北师大附中校长李硕带领全校教师创造性地提出了合学理、结构化、不空泛、指向教学本质的“五以”课堂教学思想,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1)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2)以知识结构为基础;(3)以思维训练为中心;(4)以六个结合为原则(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教知识和教方法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5)以多种器官协调活动和多向信息传递为过程。

在此背景下,学校创新性地设置了教学“百花奖”竞赛活动,以此作为学校整体改革的重头戏。首届“百花奖”竞赛即以打破课堂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的桎梏、贯彻“五以”课堂教学思想为目标,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全面开发课堂教学整体育人功能。竞赛在1984年10月份举行,历时9天,全校6个年级、18个班级、10个学科的27名教师参加竞赛,来自全国各地的315个单位的领导和教师参与观摩研讨,省内外媒体还对活动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2. 以推动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

初创阶段的“百花奖”被冠名为“百花奖”竞赛,其核心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目的在于以教学研究为抓手,激发和带动支撑教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形成全校上下比、学、赶、超的整体化发展新局面。所以,“百花奖”竞赛既要研究教师的教,也要研究学生的学;既评价课堂教学过程本身,也评价支撑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教具制作、实验开发、活动设计等;既关注授课教师个体对研究课的呈现效果,更关注年级组、学科组等教研和管理团队在学校教育整体改革中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百花奖”活动固定在每年的11-12月份举办,包括活动前、中、后三个阶段。活动始终聚焦主题,每次一点改变,最终积累成较为系统的教学行为改进策略,保持课堂教学研究的持续领先。活动前,由学校研究室主持、参与学科配合,历经数月完成研究主题的厘定、学科课题的筛选、各学科具体研究形式的设定、学科及教师团队课例研讨等环节及相关准备工作,核心目标是探索研究主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实施的有效路径。活动中,一般由学科研究成果发表、授课教师说课、课例观摩、教师课后反思、学科教师评议、专家评议指导、校外教师意见反馈、专家同主题讲座等环节构成,主要目标是完整呈现学科研究的思考和实践脉络,促进校内外同行的交流互鉴。活动后,由学校研究室推动,参与学科及课例研究的相关年级进行总结研讨,同时相关做法与研究成果会通过校区会议交流、在校内外刊物发表,主要目标是推进研究方式和成果的深化与共享。

3. 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为旨归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最终方向都要指向人、关照人,这是东北师大附中管理文化的精髓。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标志性工作,“百花奖”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更新教师观念为核心旨归。从第一届“百花奖”竞赛开始,学校就着意设计贴近时代特征、符合学校阶段教学改革重点的研究主题,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究领域自觉更新教学观念,同时鼓励教师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在教学方法上百花齐放,创造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之后近40年时间里,在东北师大附中自觉、学术、尊重、创造的学校文化浸润下,“百花奖”竞赛已逐步演变为附中教师自觉锤炼和竞相展现专业成长的教研活动,贴近教育改革需求、推动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定位,使得这种独具附中文化特色的教研形式不但得以有效沿承,而且愈加生机勃勃。

二、生长于教师的学术自觉

基于研究型、实验性、示范性的办学定位,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化、学术性发展,东北师大附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教研文化,包括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共同体、发展教师的专业专长、成就学校的组织文化。这五方面由前至后,在功能性达成要求上由主及次,但价值引领和动力场效应则依次渐强。与此相对应,“百花奖”教研活动在研究内容和形式上的变迁也自觉体现并推动着附中教研文化的跃升。

1. 开展主题教研,聚焦课堂教学重难热点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关键是主题化,它可以克服课堂教学研究中存在的“拾在篮里都是菜”的泛研究、假研究现象,实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精准研究。东北师大附中“百花奖”的研究主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课堂教学质量调研中反映集中的问题或学科教学研究的难点问题,另一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重点问题。前者可称为关系当下的基础性研究,后者更多是引领方向的发展性研究。

其一,关系当下的基础性研究。“百花奖”的基础性研究始终坚持以问题凝练主题。例如:学校曾针对课堂教学质量调研中集中出现的教学疑难问题,连续四年对“百花奖”的研究主题进行主题化、系列化设计,包括学生学习行为研究、教师教学行为研究、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加工等。这种主题性教研在破解教学疑难问题的同时,推进了课堂教学研究的系统化,引导教师群体不断更新观念,使教学实践更加贴近学科本质和教育本质。

其二,引领方向的发展性研究。为回应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百花奖”教研活动还不断进行具有引领性的发展性研究。例如:学校对同题异构这种相对普遍的教学研究方式进行创新,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育”这一教学主题,先后邀请美国友谊校同行、国际部教师到校,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下与本部教师开展教学比较研究,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具体路径。又如:为了解不同学段教师对于相同教学主题在理解和加工中的不同思考,学校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梅花”为题,开展小初高教学差异化研究,并依据语文学科教师意见,将高中学段的授课任务设定为由语文、生物、美术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种种不拘一格的前瞻性研究,极大地激活了教师的主体性,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研究呈现出百花竞放的局面。

2. 依托方式创新,激发教师教研内生動力

如何借助新的教研方式为课堂教学研究注入新能量,不断提升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内生动力,使全员教研的理想成为常态,这对学校教研方式的改进提出了新要求。2008年,东北师大附中借助“百花奖”将课堂教学观察引入课堂教学研究。学校一方面通过研究设置观察维度、制作课堂观察量表,促使教师主动寻找研究推进的学理依据和理论支撑;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使全体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营造出全员参与的教研氛围,极大地提升了教研工作的参与度、深刻性与批判性。

同时,学校在引入课堂教学观察时采取借鉴的研究方式,即不简单套用现成的观察视角、量表和结论,所有研究维度和观察点均由教师团队根据研究主题自行设定,自拟观察量表。如针对第32届“百花奖”研究主题“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加工”,老师们研讨确立了7个研究维度,如:教材内容的增、删、拓、改,教学内容的系统化、结构化整合,教学内容中核心内容的开放程度,教学内容对学生学科兴趣的激发等。通过对研究维度、观察点的不断思考和讨论,教师对学科教学的评价视角逐步清晰,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建立起来。

三、丰茂于互嵌与迭代重构

近十年来,东北师大附中的“百花奖”已逐步由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转变为系统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并成为学校教研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实践脉络的集中体现。近五年来,学校借助既有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统整协调学校研究室、年级及学科教研室、年级学科组等研究力量,打通关联路径,一体化推进研究,使得以“百花奖”为代表的课堂教学研究在互嵌与迭代重构中成果日趋丰厚、实践应用性更强、对常规教学的辐射与影响力更加广泛。

1. 教研互嵌:营造共在共生的良性教研生态

“互嵌”是指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之间既是两个相互分离的主体,但又相互勾连、内嵌在一起。互嵌式关系建构意味着两个以上的多个独立主体以合适的方式关联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共在共生的发展关系。[1]互嵌式关系用于学校教研,就是在多种教研力量中树立一方主导、各方参与、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共在共生的良性教研生态。建立互嵌式教研关系,目的在于打破由于研究主体单一等主客观因素导致的研究主题在深入、协同、持续等方面的限制,激发学校研究室、年级及学科教研室、年级学科组等各种力量,既保持其各自在某项主题研究中或主导或参与等角色定位,又有效发挥其固有的岗位与管理职能,最终使其在各自职责和专长领域内纵深推进、协同一致。

其一,一方主导,多方嵌入。即由学校研究室、年级及学科教研室、年级学科组等教研力量中的一方主导主题教研的开展,协调总体进程;其他教研力量作为参与方,将研究主题分解纳入各自的研究计划,沿着自己所属学科或领域推进。主导方纵向推进,参与方横向拓展,在协同一致中将研究引向深入。如我校曾由2017级初一年级主导立项,以该年级教师团队为核心开展“基于初中生元认知培养的课堂教学改进研究”。虽然具体行动研究是在该年级各学科组层面开展,但在各学科教研室的积极参与下,研究既在学科层面纵深推进,又在年级层面实现横向推广。同时,分管学校教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室和教务处也在各自职能范畴内,将该研究项目纳入具体工作。后期,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还在常规教学和“百花奖”教学研究平台上进行系统交流、研讨和呈现,极大地提升了教研工作的实效。

其二,平行互嵌,共同促进。平行互嵌的教研关系主要借助多学科联合教研来实现,意在互相借力、形成合力。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在学科内实现知识整合、学科间实现教学内容的关联和综合,目的是通过创造综合化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就学科间的关联和综合内容开展联合教研,既可以避免跨学科学习有形无实、过于浅表的问题,也可以促使教师个体在教学中建立学科关联意识,而“百花奖”教研活动则在更具争鸣和引领意义的平台上使联合教研落地实施。如围绕第39届教学“百花奖”主题“涵育素养,立德树人”,语文学科推出的写作课《能赏会悟 绘形刻魂—抓住人物的特点》,即是在语文、美术学科联合教研支撑下展开的。在两门学科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该课程教学既涉及文学创作手法中“白描”与美术创作技法中“版画”的对比借鉴,又有人物描写与人像绘画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实践作业。这种互相借力的跨学科教研活动在附中已成为常态,师生也在这种教研方式中突破学科壁垒,将教与学引向深入。

2. 主题迭代:推动研究的整合、升级和优化

如果说互嵌式教研着重建构良性的教研关系,那么主题迭代重构则重在一定研究周期和成果之上对研究主题进行不断整合、升级和优化,使主题教研既能保持实践研究的稳定性、普适性,又能根据教育改革最新动向和需求适时提级和深化,提高实践研究的学术性、感召力。主题教研的迭代重构在实践中要把握以下原則。

其一,贯彻教育方针,把好育人方向。“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的教学研究方向必须与国家育人方向保持一致,才能保证育人工作始终走在正确轨道上。例如:东北师大附中自2015年起,即前瞻性地将“百花奖”教研主题确定为“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育”,为促进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落地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此后,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又推进全学科德育研究,并在原有基础上将“百花奖”的研究主题迭代为“涵育素养,立德树人”,目的就是探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全体教师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认识,提高教师的育人本领。

其二,瞄准改革关键,惠及师生发展。改革要优化学校内涵、惠及师生,这是东北师大附中面对教育改革的一贯主张,也是“百花奖”教研活动所恪守的实践原则。例如:阅读表达能力是中学生的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对学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既是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常规教学中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瓶颈问题。2018年,东北师大附中率先开展“全学科阅读研究”,并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将研究主题迭代重构为“基于初中生元认知培养的全学科阅读与表达研究”。在研究推进过程中,恰逢2019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学校历史学科又依据课标研究动向不失时机地提出“初中生跨学科阅读与表达研究”的教研主张。类似这种借助主题教研引领改革方向、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使得研究的实践价值不断放大、学术价值螺旋上升,师生的成长自觉也在研究与实践的交叉推进中不断得到激发。

“百花奖”作为东北师大附中教研文化的独特表征,深深烙印在几代附中人的记忆中。对于每个附中人而言,“百花奖”既是一种传承了近40年的教研形式,更承载着老师们对课堂教学高品质的不懈追求、对教育本质的不懈探索。这种深深浸润着师生情感的教研形式,其实践意义已经超越了教研工作本身。正因为有附中学术沃土的滋养,有一代代附中人追求卓越的精神灌溉,才使得学校的教学研究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参考文献:

[1] 朱金平.学校教研的互嵌式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5):15-18.

(编辑 王淑清)

注释:①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01979271701A)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百花奖校本教研教学
百花奖:薪火相传助教育,百花齐放共教研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网络投票启动
飞奔——在希望的田野上第十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入围作品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