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及情感分析
2022-05-30孙仕杰
摘要:在浩瀚的艺术歌曲作品中,舒曼的艺术歌曲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两个掷弹兵》作为一首叙事性歌曲,颇具真情实感,把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作品以它朗朗上口的旋律及磅礴的气势,深受男中音歌唱者的喜爱。本文以这首歌曲为例,对其创作背景、歌唱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加强对艺术歌曲情感的把握和处理,从而更确切地表达出歌曲的内涵。
关键词:艺术歌曲;男中音;演唱技巧;情感分析
艺术歌曲在19世纪西方音乐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是浪漫主義时期的代表艺术。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多学习艺术歌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歌者对于歌曲的理解及歌曲风格的把握。作为一名男中音,在老师的推荐下,笔者学习并多次演唱了《两个掷弹兵》。本文将对这首歌曲进行理解分析,为相关从业者做参考。[1]
一、艺术歌曲《两个掷弹兵》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
艺术歌曲是由诗歌、声乐、器乐三种艺术融汇为一体构思而成的作品。艺术歌曲中的歌词和伴奏是相互独立的,词有词的意思,大部分艺术歌曲的词来源于诗歌,也有部分艺术歌曲的词是讲述一个故事,一个事件。器乐上有着独立于词的情感和内容。因此首先我们在演唱艺术歌曲前一定要了解歌曲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歌曲《两个掷弹兵》的创作背景如下。1812年,法国拿破仑军队向俄罗斯发起战争,俄罗斯人民经过坚苦的反抗赶走了入侵的军队。这首歌曲描述的是两个法国的禁卫兵因战争失败受伤,经过德国回到自己的祖国法国时向对方讲述自己的遭遇及对未来的展望。[2]
这首作品的曲作者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出生于德国莱比锡,德国作曲家,成熟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舒曼富有民主主义思想,有着极深的文化素养,个性热情而又敏感。舒曼的音乐极其多样,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情凄意怯、时而大胆,时而谨慎。他的音乐仿佛是独立的存在,只属于他自己。《两个掷弹兵》是舒曼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歌曲以叙事性为主,用来眺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对民主革命向往的真情流露。[3]
一部成功的作品中歌词与旋律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掷弹兵》原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一部叙事诗歌,舒曼将他改编成一首艺术歌曲,由此响彻古今。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一个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由于这个身份,他备受歧视。此后,诗歌成为了他的武器,他热爱着生他养他的故乡,同时也嘲讽、批判着这种不公。拜读他的作品会发现,他不会以系统的客观的介绍的方法来写作,反而更多的是他主观的个人感受和印象表述。《两个掷弹兵》这部诗歌创作于他诗歌生涯的早期,虽然他更多的作品都在歌颂爱情,但这部诗歌则更加现实地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政治色彩。海涅在世界的文学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被称为是德国在歌德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在德国掀起讨论热潮,在各国的文艺、政治界都产生过积极的作用。[4]
二、歌曲《两个掷弹兵》的情感分析
歌曲不仅要唱出来而已,还要在歌词发音精准、旋律表达清晰的前提下,挖掘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在作者思想引导下理解作品。不仅要表达歌曲的情绪,也要把自己的理解唱出来。想完成一首作品,很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歌曲的情感。把握歌曲的情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我们要全面理解歌词的意思,把自己带入角色,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第二,要对歌曲的旋律进行充分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情绪和音乐的旋律之间是相互呼应的,一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是最能体现人物情绪的,把握好这两点有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艺术歌曲歌唱体系,更加精准地把握艺术歌曲的风格。
这首作品的故事很简洁,没有宏大的场面,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只是通过两个战败后逃到德国的掷弹兵的对话,真实动人地讲述了士兵们对拿破仑及法兰西共和国的忠诚,对家国情怀的抱负及不甘失败的悲愤之情。根据情节来讲,全曲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在俄罗斯战败的两名法国士兵历经生死回到法国的故事情节,为全诗的故事情节做铺垫。当他们抵达德国境内的时候,听旁人说起拿破仑被胁迫退位并被流放。第二部分讲述了两个掷弹兵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内心的震惊及绝望,他们认为已经没有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了,但其中一个士兵表示自己还有妻子和孩子,还有牵挂,不忍心抛弃他们死去。第三部分是整首作品的高潮,掷弹兵宣称和祖国、远大抱负相比,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并不值一提,重要的是法国的未来,重要的是要为国而战,为皇帝而战,他要在坟墓里等待,等待着法国再次崛起,他会冲出坟墓继续为法国而战!短短的几行叙事诗,就把战士为国壮烈牺牲的精神刻进读者的心上,脑海里不由得出现一幅悲惨壮烈的画面,引发共鸣,让人对祖国和未来充满希望。前两段的情感表达含蓄低回,让人感受到黑暗和压抑,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体会主角的情绪,融入其中。后面情绪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愤怒,再到激动,最后结局的悲壮,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后两段的情绪递进,让听众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受,进而感染人的心灵。
对于这首乐曲,舒曼非常注重旋律与诗歌的结合。舒曼严格按照诗节的规律编奏了曲式结构和伴奏织体。每节都可以归为一个方整性的乐段,包含前后两个乐句,每个乐句由两个乐节构成,与原诗相对应。大量工整的乐句,使歌曲听起来规整,朗朗上口,不仅符合诗歌的格律,也准确表达了歌曲中的情绪。首先,前两小节的前奏奠定了整首歌曲沉稳、坚定的情绪特征。a小调的进入预示了这首作品暗淡悲伤的色彩基调,弱起的四度进行及附点节奏型塑造出了英雄出场的画面,并在整部作品中交替出现。第一主题是四句体结构,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一段平行乐句,都停在a小调的属和弦上,其中三连音和附点节奏型的应用,都表现出士兵在逃亡路上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为后面的故事旋律情节做铺垫。在第11至14小节处,旋律线条开始主要以二度三度结构而成,情绪由焦躁变成悲伤痛苦。在第15至18小节处旋律开始二度模进,音乐情绪开始激动起来,在演唱的时候也该注意此时的情绪变化,由焦躁变为激动,把人物的特点和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在该乐句将要结束的时候,第29至32小节处,旋律开始变得不连贯,其中停顿的地方表达着士兵的痛苦和抽泣。第二乐段第49至52小节旋律的伴奏织体开始变得紧密,强烈地表现了紧张的氛围,为后面音乐的爆发做了铺垫。从61小节开始,歌曲进入明亮的A大调,音乐情绪达到全曲的高潮,士兵决心赴死捍卫自己的追求,音乐始终处于紧张高亢的状态,也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把故事推向高潮。整个作品旋律层层递进,把诗歌中表述的画面情绪及意义全都传达出来。[5]
在这首作品中海涅的歌词与舒曼的旋律结合紧密,在表达作品的时候,歌者要充分理解作品,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情感及故事。在叙事性艺术歌曲中,歌者要像讲故事一样,代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听众产生共鸣。
三、歌曲《两个掷弹兵》的演唱技巧分析
(一)《两个掷弹兵》的字句处理
《两个掷弹兵》整首曲目字符较多,以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为主。中国人咬字发音习惯与外国人不同,因此,需要反复多次地对德语语音的练习。口腔部分不应該进行开合,而要保持口腔内部松弛的状态去演绎德语的艺术歌曲。
歌曲前10小节采用进行曲的风格,所以在咬字上一定要坚定,第11小节开始旋律发生变化,因此部分咬字发音应按照歌曲内容变化进行调整,要注意重拍和弱拍上的咬字的对比,以及德语中的辅音一定要发清楚,比如:aus kind sind。从第50小节开始,整首歌曲进入最后的高潮部分,尤其需要表现出歌曲中人物的悲愤情绪,乐曲的旋律也保持在中高声区,因此要保持大量的气息,以及保持腔体的圆润,不要咬字过重,从而导致气息的不足和腔体的不圆润影响歌曲的情绪表达。
良好的咬字是好的歌唱的必要条件,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及需要表达的情绪来完成良好的咬字过程。
(二)《两个掷弹兵》的气息运用
歌曲前半部分主要以进行曲风格为主,要表现出铿锵的语气,主要使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音程关系上为跳跃和级进,因此需要保证气息的稳定。歌词内容是两个战俘的对话,他们都分别表现出了不屈和不甘的意志,情感部分始终保持着悲愤的状态,因此气息的使用不能僵硬,应该让气息始终保持在声音的前面,使声音听起来不那么死板,保持音乐的流畅性。
第45小节歌曲中的内容及情绪发生了变化,两个战俘产生了要自杀的想法,整段旋律开始有了悲痛与绝望的情绪,演唱者要将这一情绪表现出来,所以这一部分需要气息持续。为了使这种绝望与悲伤的情绪持续推进,气息的压力应该由弱到强,产生对比。
歌曲第50小节开始进入到整曲的高潮部分,这一部分旋律保持在高声区,与歌曲前半部分的进行曲风格相似,为了产生歌曲的对比及情绪的推进,需要在某些部分的发生基础上,使用气息来作为歌曲旋律及情感变化的支撑,应保持腔体稳定与旋律正常进行,灵活运用身体后腰部分的肌肉,使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持小腹微鼓,横膈肌缓慢地横向张开,后腰与横膈肌进行相同的横向支撑。
气息是歌唱中最基础的部分,好比一栋楼房的根基。只有稳定而强大有力的根基,才可以拥有良好且稳定的歌唱状态,所以对于气息的锻炼与运用在歌唱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一个必不可缺、绝不容忽视的部分。
(三)歌唱《两个掷弹兵》时共鸣腔体的运用
歌曲前半部分采用进行曲的风格,旋律激昂、坚定,表现出歌曲的战争背景。所以应该将头腔共鸣减弱,以胸腔共鸣为主,以气息的支撑为基础,将故事中两个战俘悲痛的内心及对国家的失望的情感以对话的形式缓慢地展现出来,使得声音更具有感染力。
歌曲第45小节开始,旋律发生变化,以鼻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共同使用为主。在第50小节到57小节处将头腔共鸣加强,鼻腔共鸣减少,通过气息的支撑,找到头腔内的金属泛音,并保持稳定进行。其他小节将头腔共鸣和鼻腔共鸣相结合,保持腔体位置的统一,从而使音乐旋律正常进行。
歌曲第60小节,旋律进入最后的高潮部分,寻找头腔共鸣的金属泛音后保持,但也绝对不可丢掉胸腔共鸣的基础,仍然以胸腔共鸣为声音的基础,否则声音整体的状态听起来会漂浮不定。
整首作品的歌唱状态都应该保持在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根本上,进行鼻腔共鸣与头腔共鸣的转换,且鼻腔共鸣的使用,腔体内不可松懈下来,否则会出现鼻音过重的现象。
笔者认为现如今大部分歌者都会忽略自身演唱技巧并将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歌曲中的问题,因此我们演唱艺术歌曲时应先分析歌曲的内容和歌词,再判断出该运用哪些演唱技巧及如何处理细节。
演唱技巧的运用,不只单独表现在气息、咬字及共鸣上面,应将这些技术要点相结合,通过气息的稳定保持支撑口腔中每一个咬字、吐字,最后通过用不同比例的腔体共鸣来演唱完整的歌曲,而不是看准其中一个进行改正,最后导致歌曲连贯性不足,完整度不够,甚至是在感情处理上,内心有想法,而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笔者建议,声乐歌唱者应将每一首歌都进行全面分析,从歌词、旋律、背景、曲式、和声等方面,确保将气息、咬字、腔体相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再进行情感的表达与体现。
四、结语
海涅笔下的故事批判性及政治性俱存,而舒曼拥有深厚的创作功底及敏锐的音乐感知,在浪漫主义的背景下,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艺术歌曲,对于学习音乐的我们来说是一笔笔取之不尽的财富。尤其对于学习美声的人来讲,他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练习的资料。通过演唱这些艺术歌曲,不仅可以了解浪漫主义时期下的德国的情况,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演唱能力。歌者根据不同的作品,可以从气息、声音的完整性及故事特点等方面锻炼处理歌曲演唱技巧的能力。
《两个掷弹兵》整体篇幅很短,却将整个故事清楚明白地讲述出来,传达了时代背景下英雄的形象,旋律朗朗上口。本文通过对《两个掷弹兵》作品进行分析,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的前提下,加上自身演唱的感受,以提高演唱、处理作品能力为目的,力求更好地演绎作品,呈现出更加生动的音乐形象。
作者简介:孙仕杰(1998—),男,汉族,黑龙江伊春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20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音乐表演专业,研究方向为歌剧演唱。
参考文献:
〔1〕梁亚西.论德国艺术歌曲及演唱风格[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33-135.
〔2〕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蒂姆·道雷.舒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4〕海涅.海涅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晁浩建.突破高音(男生篇)[M].北京: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