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三种领导方式的探索与运用
2022-05-30邵学云
摘要:遵循规律的领导才是科学的领导,讲艺术有技巧的领导才是有效的领导,对领导方式的探究永无止境。而学校工作是以人为本的工作,领导方式更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领导方式使用得当与否,取决于领导者对校情的研究深度以及个人领导素养的高低。坚持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为指导,科学探索并合理运用团队领导、动态领导和愿景领导等方式,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领导水平,增强学校的领导力,更好达成领导的目标。
关键词:学校管理;领导方式;团队领导;动态领导;愿景领导
领导者并不完全等同于管理者。一位优秀的学校领导者,必须通过实施科学的领导,把学校各方面工作及其组成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功能,同频共振地培育人才。而做到这一点,不仅要依靠组织赋予的职权、职责和职能,更要依靠自身出色的领导力,即领导者的个人素养、思维方式、实践经验和领导方式等。我认为,科学理解和运用以下三种领导方式,是学校领导者领导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
一、 团队领导
当今是团队制胜的时代,好的团队会产生“1+1>2”的战斗力。学校的性质更决定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团队领导的必要性。“团队领导”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依靠团队实施领导,尤其要善于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作用。这有利于坚持组织领导原则,更好地集中领导班子的智慧和力量。二是组建团队并领导该团队。学校由一个个层级组织构成,成员因某种特殊的关联而成为一个组织单元,这些单元如同人体细胞,而领导者要做的就是优化细胞的内部构成,同时协调细胞间的关系,使其保持“健康状态”。如果把某个层级的团队视为人的一只手,那团队成员就如同五个手指,领导的目的就是把五个指头调适到最佳状态,达到“1+1+1+1+1>5”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五指要“同向”。这强调方向一致,每个团队和成员不能各自为政,偏离航向甚至朝向四面八方。其次,五指要“发力”。这强调不同团队之间和成员之间要同频共振,不能“一指弱”或“一指软”,甚至相互掣肘和内耗。再次,五指要“成拳”。拳头的力量超过任何一个指头的力量。这强调五指要合力,让团队力量最大化。领导者要善于激发每个团队和成员的最大潜能,尽可能地使之形成最集中、最强大的力量。另外,领导者要用好“二八定律”,集中主要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着力。
在对团队的领导中还要处理好三种关系:首先,多与少的关系。团队建设中往往有一种倾向:希望多一些人手,以为“人多力量大”。实践证明,干好一件事,并非人越多越好,决定结果的不是人员的数量,而是人员的构成和质量,关键要做到“精简+精干”。从2018年开始,我校主导优化学校内设机构,对各部门人员的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整,坚持“调进一批”与“调出一批”并重,迅速营造出“能进能出,可上可下”的氛围。其次,收与授的关系。领导者有时什么都管了,但結果却并不好。究其原因,是一切“权”收归己有,而没有对团队合理授权。这几年,我校先后制订或修订制度100余项,所有权利事项“先定规矩,再划方圆,后抓执行,跟进监督”,团队依照规矩行使职权,领导者主要抓大事,聚焦关键环节纠偏。久而久之,每个团队对“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都心中有数。再次,利与弊的关系。学校重大事项要坚持团队决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后领导者拍板。当然,任何决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些决策往往面临有利有弊的“两难”境况,团队内也会出现意见分歧,这时就有待最高决策者做综合取舍。我校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并坚持三个选择标准,即选择最符合发展方向的、最能集中各方力量的、最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的。前几年,我校财力十分有限,而需要经费支出的地方又很多,究竟是每个方面都投入一点,还是集中财力办好一两件大事?我改变了“平均用力”的惯常做法,大胆决定先集中财力解决教师待遇问题,随后每年集中力量彻底解决办学条件方面的一两个问题。从此学校办学质量每年都有大幅提升,变化看得见、摸得着,这也大大提升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信心。
二、 动态领导
学校领导活动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主客观环境等要素,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周期性运行的特征较为明显。首先,专业性更强。学校领导活动不仅要遵循基本的领导原理,还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综合考虑学校实际和领导者的个人素养;只有经历一个反复探寻的过程,才能找到最佳路径。其次,对象特殊。学校领导活动本质上是向师生以及家长施加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而师生及家长不仅数量众多,性格、习惯、需求等也各不相同。再次,客观环境复杂。学校领导活动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很明显:无论是宏观环境的变动,还是微观环境的变化,都要求学校领导迅速作出积极反应。因此,动态领导要聚焦四个维度:第一,关注变化了的因素。随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一系列教育新政先后密集颁布,这是当前尤其要高度关注的。要吃透精神,把握要旨,动态优化领导班子的观念和实践。第二,预见隐藏着的矛盾。优秀领导者高人一筹的素养往往表现就在其超前的预见性上。别人没想到的,他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他想得更深更远。伟人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问题:“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学校是一个矛盾集中且复杂的场所,领导者既要善于发现和解决出现了的矛盾,又要善于预见和防范可能出现的矛盾。第三,采取“常行走”的方法。如无特殊情况,学校领导者应每天至少巡视校园一遍,既同师生交流,又看现象、挖亮点、找不足,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还要在实地观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深刻反思自身领导行为的得与失,深度思索学校发展的当前和未来布局,让领导活动“接地气”。第四,运用创新型策略。领导者如何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我始终认为,当学校领导工作陷入困境时,如不变,前方肯定是死路;而变,则可能是活路。为此,有时就得采取创新型策略,不仅敢变,而且善变。
为了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痼疾,我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进行了创新,先后对职称申报、骨干晋升、岗位晋升、年度评优评先、专项绩效考核等争先进位考核制度进行科学改革,建立了校本化的评价体系。其一,坚持“师德为先导”。师德表现不过关的坚决“一票否决”。其二,坚持“师能为向导”。争先进位的考核指标原先主要指向教科研专项绩效,课题、论文、论著是关注的焦点,但实际上,论文写得多、写得好并不意味着教学水平一定高,教学质量一定好。据此,学校围绕教学质态、荣誉表彰、专业发展、学生指导等方面,研制了30余条考核积分细则(每年修订一次)。凡取得實绩且有进步的教师,均可对照细则积累相应分值,最终根据每人的总积分核算专项绩效。据统计,2021年享受专项绩效的教师占比超过70%,其中大部分教师并非单纯因论文而享受积分。其三,坚持“实绩为主导”。改革后的年度评优考核仍包含民主测评环节,但测评细分为全体教职工测评、部门测评、学校领导班子测评三个部分。三次得票分别折算成一定的分值,同时重点对教学实绩进行量化积分,最后汇总排序,根据总积分确定推荐对象。评价体系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公平公开”的原则。做到标准、过程、结果公开:标准制订时征求教师意见并进行解读;评价实施时由教师当“考官”,结果公示;同时,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流程和制度作为保障。二是“倡导合作”的原则。争先进位专项绩效评价体系在教学质态、荣誉表彰方面细分为团队、个人两类,在指导学生方面细分为集体项目、个体项目,旨在体现“重团队、强团队”的鲜明要求。随着评价改革的深入,教师对新的评价机制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6%,教师追求高端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
三、 愿景领导
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在所著的《基业长青》一书中指出,“那些真正能够留名千古的宏伟基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令人振奋,并可以帮助员工做重要决定的愿景”。为学校制定一个明确的、振奋人心且可实现的愿景,对于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这也是衡量一所学校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校愿景”从初步提出到论证确定,再到逐步变为现实,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过程,必须回答好“学校的愿景是什么”“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愿景”“如何去实现这样的愿景”三个问题,并围绕“共同”二字做好文章。首先,愿景是共同愿望。师生高度认同学校的愿景,并愿意将其内化为自我的发展愿望,这是学校愿景充分发挥其凝聚力、引领力的重要前提。其次,愿景需要共同亲历。愿景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奋斗的历程,要让师生融入实践、亲历奋斗,乐于为愿景逐步变为现实而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再次,愿景带来共同福祉。学校是师生的幸福家园,要让师生在愿景逐步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感受到由此带来的福祉,让愿景日渐实现的成果惠及师生,激励师生从优秀迈向卓越。
数年前,我校在经历建校初期的办学辉煌后,由于没有把握发展机遇,逐渐进入缺经费、缺生源、缺支持的困难时期,但教职工普遍存在“让学校崛起发展”的愿望。为此,学校提出“志存高远,改革创新,努力建设办学更具活力、成果更加显著、百姓更加信赖的示范中学”的发展愿景,并多角度分析了学校面临的优势和挑战,规划了“高中加快创建省四星,初中实现高品质发展,高中与初中推进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路线图。此后,于每年初列出当年各类重点攻坚发展项目,坚持“当务之急”与“锦上添花”并重,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由此,学校发展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望历程,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的获得,得益于学校把“人”作为决定性因素,旗帜鲜明地高唱“三大主旋律”。第一,一起实干。从不讲“给我干”,而只讲“跟我干”,领导干部自己冲在前面干,放出样子干。同时,向领导干部传递“干部只有比教师更投入,教师才会更投入;干部只有比教师干得更好,教师才会努力干得更好;干部只有比教师更加用心用情用力,教师才会更加用心用情用力”的理念。久而久之,埋头干事的多了,应付了事的少了。第二,互相成就。秉承“教师为本”和“发展共同体”的思想,倡导教师“互相成就”,把个人精彩与学校精彩融为一体,让自己的精彩与他人的精彩相得益彰,并配套建立了评价机制与多元平台。此举旨在引导个人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学校以及同他人的关系,让荣辱与共、和谐共进的氛围越来越浓。第三,优者优待。建成以学校最高荣誉奖章、年度“十佳”、标兵集体和个人、特别贡献备课组以及“十佳班主任”等项目为内容的学校荣誉体系,倡导凡努力者皆可得,凡得者皆可收获物质与精神奖励,让“优者优待”体现于每个领域、每个方面。
当然,领导方式是复杂多样的,是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改变的,是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的,是要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推陈出新的。伟人毛泽东所写《实践论》阐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对“三种领导方式”的探究要遵循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在遵循规律的反复探究中科学理解与运用,进而不断地上升至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M].真如,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邵学云,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