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专业艺术实践对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价值探析

2022-05-30胡少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艺术实践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摘 要:绘画专业艺术实践过程中,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归纳与概括、挖掘与整合、解构与重组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绘画写生与创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各大专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应立足绘画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创新观念的培养,有意识地把绘画专业艺术实践课程当作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艺术创作各环节的关键点,着力提升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为其日后独立创作、蜕变为真正的艺术家打下重要基础。

关键词:绘画专业;艺术实践;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艺术基地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证研究——以清水梅峪里艺术基地为例”(2021A-105)、2021年天水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艺术基地助力乡村文化发展对策研究”(CXCYJG20210014)、2020年天水师范学院校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互联网时代图形图像对艺术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2020年度天水师范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绘画专业课程下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改革研究”(JY203060)研究成果。

绘画艺术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是艺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绘画人才的培养,全国高校更加关注绘画专业的发展,绘画专业设置的课程门类也越来越多,包括国画、油画等。培养绘画人才的创新观念,提升其创新能力,是绘画专业艺术实践课程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绘画专业艺术实践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提升

(一)树立创新观念

户外写生课程是绘画专业重要的艺术实践课程,课程内容分为艺术实践理论与艺术实践写生两大部分。由于课程注重写生实践操作,许多指导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如何提高学生写生技法和水平上,忽视了对艺术实践理论部分的讲授。理论的缺失直接造成学生写生实践的盲目性,影响了户外写生的正常进行,创新更无从谈起。

当下,艺术多元化发展,要让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就要在教学上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他们的思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去思考,鼓励和引导个性的释放和发挥,进一步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能。作为实践先导的理论的讲授,应该先于写生进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会在安排写生之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讲授。从户外写生的必备工具材料、写生的作画步骤,到色调的主动配置、对自然形态的解构重组,再到自身情感表现、作品意境追求,直至作品求新求奇的实现等,由浅到深,使学生循序渐进发展,直到找到创新之路。这是优秀指导教师必授的课程内容与必须具备的讲授思路。

学生创新观念的树立,在于指导教师的讲授引导。在艺术实践写生工具材料的运用上,让学生突破传统绘画用具,在材料运用上进行多次实验实践,包括对不同规格、形状、材质的画框的使用;在多种画笔的运用上,尝试色块与线条的不同用法;在颜料运用上,进行不同颜料的综合尝试,包括跨颜料类型等,如丙烯颜料与油画颜料,颜料与有色黏土,颜料与报纸、金属等的混合使用。

(二)启发艺术创新思维

1.示范引导

绘画专业艺术实践极强的操作性要求带队教师在做好理论讲授的同时,必须做好示范的工作。实践技法课程主要是教授作画的步骤与流程,包括取景、构图、起草轮廓、着大体色等固有的操作程序。带队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作画规律,通晓作画步骤,为后续绘画创作带来便利,之后需要引导学生将作画步骤进行分解,为以后的创新变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示范引导过程中可将取景、构图、起草轮廓等步骤进行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比如取景,在掌握取景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变通,具备创新思维,打破原有取景模式,尝试运用多种取景方式。各种物象在画面中的比例分配、主体物位置的安排等环节都可按该思路进行。构图上,在图片原有构图程式的基础上,求新求奇,可在画面框架组合上精心设计,力求做到与众不同。起草轮廓上可尝试运用不同单色起稿,以使画面产生不同变化,甚至可以尝试在有色底稿上起草轮廓等。

教师的示范引导会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让学生明白在艺术实践写生过程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与程式,自然形态不同,表现的物體不同,实践的方式方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思路的变化会给作品带来变化,创新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2.挖掘创新

艺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对物体有所掌握的基础上挖掘发现新事物,而挖掘发现的前提条件是写生实践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情感,在掌握众多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具备想象力是绘画艺术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观察、想象、创造能使一幅作品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其中包含了学生对自然的认识,也显示着他们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情感与思维创新表现。这就要求学生从自身对客观自然的认识、对现实生活的实际体验以及自身情感出发进行创作。在具体表现中,需要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如创作战争题材的作品,学生要能从地面的战火联想到天空的呜咽,从阴云密布联想到哭泣的天空,以表现对战争的厌恶之情。由天空联想到地面,由此物联想到彼物,由此情联想到此景是艺术创作常用的手法。

创新能力在不断重复创作的过程中形成,对所积累的绘画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提炼,能产生一种新的知识体系,包括不同的观念、思维意识和求新求变的强烈主观愿望。将诸多感性经验和想象相结合,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加工重组,就能创作出全新的事物。

(三)多媒体技术优势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写生实践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具备优势的写生基地,通过多媒体能很快地将有关信息传播到乐于进行艺术实践的人群手里,他们会通过筛选,选择适合自己写生的地域,并且在出行之前对所选择的区域地貌、人文、环境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使自身能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对将要写生的地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

多媒体技术优势,拉近了艺术实践者与写生区域的距离,使二者超越时空实现有效对接,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实践群体,并使他们在前期能有比较充足的准备,写生作品的质与量也因此得到提升。艺术实践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使学生在具体实践方法上获取有益的经验技巧。多媒体具有获取素材的快捷性、忠实于原貌的写实性、易于留存的可靠性等优势,获得了广大艺术实践群体的青睐。

艺术实践写生在对多媒体的具体运用过程中,在构图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取景,然后对景观进行裁剪、拼贴组合等,获取自己满意的构图;在色调的配置上可以通过多媒体事先进行调色尝试;在物体形象特征表现上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强化或者弱化,来获取想要的形象特征。

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可以实现艺术实践成果的迅速广泛传播。优秀的艺术实践作品可供他人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初学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得到更多专业人员的指导,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绘画艺术作为古老的学科与多媒体相连接,将会使自身发生巨大的变革。要善于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对艺术实践进行变革创新,指导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也需要主动学习,勤于动手与动脑,从而实现作品质量的提升。

二、绘画专业艺术实践有利于艺术创作

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绘画创作是艺术实践表现的重要形式

绘画作品是以审美与教化为最终目的的。艺术实践作品的主要作用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对应绘画作品的实用功能,而精神需求则更多对应绘画作品的审美功能。绘画艺术发展到现代,人们更关注作品的个性追求,创作者也注重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艺术实践倡导实践者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并直接在生活中搜集素材,为后续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艺术实践写生作品具有生动鲜活、忠实反映写生者直观感受、艺术气息强烈等特点,其创作更具独特性。

实践写生与艺术创作紧密相连,好的艺术创作,必然具备源于生活的鲜活性与生动性,追求真善美与表达作者情感是二者的共同特征。

(二)绘画专业艺术实践有利于提高艺术创作的高度

绘画专业艺术创作课程教学中,促使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高校在绘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绘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教师要充分利用青年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利用联想、类比等手法进行多维度思考,求新求异。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方式,依托图形、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对物体进行再认识,以更好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为学生之后的创作做铺垫。

绘画创作课程教学中,有很多技法以及创作形式的介绍内容,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有利于自身艺术价值观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拥有更加开阔的眼界,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能进行灵活创新,对其创作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例如,很多人都知道马蒂斯、夏加尔、莫奈等著名的绘画大师,让学生搜集有关这些画家的资料,全面了解诸位大家的创作理念,欣赏其作品,对完善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提高其绘画审美能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创作能力的提升。

三、绘画专业艺术实践写生训练有利于学生

审美能力的提升

柯领认为:人格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大致可分为功利型人格、审美型人格与创造型人格三种类型。功利型人格追求的是物质利益第一、精神利益第二,审美型人格追求的是精神利益第一、物质利益第二。功利型人格立足的是求生存而创造不同;审美型人格立足的是求发展而创造,以满足自己审美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其绘画知识体系的完善有关联,决定着其创作作品的内涵丰富性与质量。艺术实践中绘画理论的讲授与实践写生的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促进学生绘画技法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可以通过学习作品中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知识,汲取其中的营养,提升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自身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能力提升与艺术实践并重

谢林提出过一个概念——理智直观,他说:“理智直观的这种普遍承认的、无可否认的客观性,就是艺术本身。”艺术审美属情感范畴,它与艺术实践并存,互相促进。艺术实践课程是技法理论课,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艺术实践所需要的绘画基本技能训练固然是重要的,但绘画教学应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主,注重对学生进行绘画审美意识与绘画视觉感受的训练,拓展学生的艺术文化知识,培养與提升学生的绘画审美感受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感知、欣赏和创造绘画作品的能力,对中外绘画作品具备鉴赏能力,能够从生活、自然和绘画作品中感知到美,能够吸取绘画大师作品中的精华,养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实践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尝试

在绘画专业艺术实践教学中,适时让学生对大师的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了解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从中学习大师的绘画方式,逐步提高自身认识和欣赏水平,坚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培养其学习绘画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从材料、工具、技法等方面,讲解艺术实践写生的特点,让学生清楚各画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画用色与造型方法,学习透视、色彩、光学等知识原理,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与极强的形式美感,并在欣赏绘画作品时自觉掌握油画艺术的特征。

四、结语

绘画专业艺术实践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艺术素养与对美的鉴赏能力。学生创新观念的树立,需要带队教师进行理论讲授与具体的示范引导,更需要教师的启发。对多媒体的运用,有助于具体艺术实践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绘画思路的开拓与绘画观念的更新。二者之间有诸多互通性,应互取其长,这样能够极大地促进实践写生的发展。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进行绘画知识积累,更需要不断进行绘画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欣聂,羽彤.平面形态中视觉表达的意象思维导入与创新性研究[J].美术大观,2018(1):118-119.

[2]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M].梁志学,石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作者简介:

胡少东,硕士,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绘画教学与创作。

猜你喜欢

艺术实践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