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发展历程及其价值意蕴

2022-05-30李朦朦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实践

摘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真理观体系。马克思真理观立足于人民立场,从人类社会实践中去发现真理并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真理和发现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更要坚持人的主体价值地位,坚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实践;价值意蕴

从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出发,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和实践相统一,重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科学地揭示了真理的本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围绕“现实”的人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科学地回答了人们如何认识真理和掌握真理的问题,实现了真理问题的革命性变革,实现了真理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 1 ]。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主要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来坚持和发展真理,有利于培养我们尊重真理的科学态度,更有利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发展历程

对真理的研究,是哲学不变的主题[ 2 ]。在传统的哲学讨论中,尽管对真理本质的理解有多种多样的认识,但直至马克思真理观的出现,才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与以往传统真理观不同,马克思真理观立足于实践,在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坚持“现实的人”的价值主体地位,解决了传统真理观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并且为科学的真理观注入了新的内容,也对后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指明了方向。以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为代表,在马克思真理观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和实际,对真理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同时,在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一)马克思真理观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3 ],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真理。真理具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实践形态的真理,另一种是理论形态的真理,二者虽然内容一致,但其表现形式却是不相同的。实践形态的真理并不是依赖于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但是理论形态的真理却是对实践形态真理的把握。二者正确与否,都需要进行检验。认识由实践决定,实践才是认识的源泉,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可见,马克思真理观着重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二)列宁对马克思真理观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真理观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上,列宁在继承马克思真理观的基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列宁考察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但是又强调认识论要与辩证法有机的结合,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文中,批判了相对主义真理观,列宁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本就是复杂多样的,在多样性中又形成一个宇宙统一的整体。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在于它反映并呈现出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作为正确反映万事万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注重真理的整体性、全面性、有序性,列宁强调“真理是全面的”。真理的构成元素包含很多,如果将真理的各个方面割裂开来,从某一个点出发,用某一方面来代替事物的整体,就会陷入认识上的谬误而无法自拔。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运用与创新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真理的追求也在中华大地上展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堅持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论》所阐述的真理依旧发挥了实践的价值和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亿万人民通过艰苦实践,努力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观察国内国际形势,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能脱离实际,不要将“个别词句”奉为一成不变的教条,真理不但是具体的,而且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再一次强调了真理标准性问题,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此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续从中国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以及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出发,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社会实践活动,使实践的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实践方向。科学发展观更是从真理性的认识角度,重视成功的实践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步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立足基本国情,着眼世界,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对真理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征途中继续追求真理。

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价值意蕴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意义重大,不仅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劲的实践动力,还为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伟大实践举世瞩目。

(一)坚持人的价值主体地位,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实践动力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其真理观属于认识的范畴,但是,真理还与价值密切联系,因此,真理观与价值观也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指导,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的统一体,也正是在真理观的基础上的价值追求,才使得实践更具活力。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且最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人类只有在社会实践中,遵从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同时取得成功的实践。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不能忽视人的价值主体地位,更离不开真理的指导。当前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就是要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真理观继承和发展,一如既往地结合中国实际,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实践动力。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人民为中心,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重视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更加重视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动作用,为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动力支持。

(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进行了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立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立足于让全体人民富裕起来,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回顾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在马克思真理观的指引下,我们真正做到了在理論指导下的实践,在真理指导下的价值追求,使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高度统一。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征途中,以人民为中心,勇于追求更高的社会价值,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更加迫切。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观,重视实践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继续探索实践中的新问题,认识并解决新的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普世价值观”的渗透

当今世界国际交往的复杂化以及互联网信息化,西方思潮不断向世界各地涌入,西方的资产阶级打着“自由、民主、平等”虚伪的幌子,向世界宣传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借用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作为思想武器来入侵别国,侵略别国的价值观进行思想渗透,从而达到颠覆他国政权的政治目的,因此,要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实施的渗透。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现有条件下是不可能存在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世界范围内的阶级差别依然会存在,世界依旧存在不公平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评价标准,以坚持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辨别其他价值观的能力,抵御西方的“普世价值观”的入侵。

参考文献:

[1] 白顺清,李利人.论马克思真理观的必然性及其现实价值[J].求实,2016(7):23-30.

[2] 于秀艳.现代实践哲学视域下真理观的三个维度[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48-52.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朦朦,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实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