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如何做到“精准教学”

2022-05-30王瑜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小学数学

王瑜

摘  要:要做到“精准施学”,必须要把握好教材和学生的基础学情,而做到精准备课无疑是一个前提。融合了知识与兴趣,做到了精准讲解是成功的关键;摸清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才能做到精准指导;及时地进行课内外的辅导工作,是提高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做到“精准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准教学

数学研究领域专门研究虚拟现实世界中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格局形式。数学知识点本身具有精准性、逻辑精密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讲解、辅导的精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把握教材和学生,做到精准备课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新的课程教材应该具备基础、丰富和开放的特征,在教学的内容上应该更多体现出数学的思想、方法。而数学课堂的教学观念就是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

因此,在上课前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以及各方面特征,做到以了解学生自己为根本,以教材的实用性为依托,根据教材中呈现出来的内容和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情况,合理地制定教学内容的宽度和深度,达到精准备课。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是关键所在,在备课时要合理地设计自己的内容情境,用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精准把握情景创设的问题,让情景创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充分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中小学生从刚刚起步的“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地钻研数学。

在组织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充分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与现有能力水平,找准其“最近发展区”。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技巧和情绪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差异,学生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上所包含的信息对其教学任务、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大致了解。教师可以预先布置课前检测,在对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题目,唤醒和提高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实践经验,找准教与学的出发点,精准把握和了解学生的所有学情,找准教与研的着力点,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二、融合知识和趣味,做到精准讲解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突出数学课程知识的趣味性,有机地结合数学课程知识和实际学习生活。在向学生讲解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尽可能地选择一种符合小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数学语言,还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以“认识三角形”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如下的引入导学问题:

(1)你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

(2)你知道这些东西和物件为什么需要被制作成一个三角形吗?

(3)平面图形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为什么都叫它们三角形呢?

(4)三角形的高和底是什么关系?

生活中可能包含许多类似三角形的物体,若是不注意观察,学生难以发现。在进行课前教学之前,教师就设计了“找一找”的实际操作活动,学生只要有了课前的观察,就能够轻松地回答学校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寻找中,学生就会产生许多困惑:“人们为什么将这些物体设计成三角形呢?”以此加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探索效果。在数学课堂中,利用“练一练”和“想一想”的活动,既让孩子理解和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又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三角形所具备的稳定性这一特点。

三、摸清学生现状,做到精准指导

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数学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别都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扰,对这一问题视而不见可能会出现班上部分学生落后的情况,如果过于关注某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有可能无法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使每名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与启发,从而促进自身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通过充分考量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智力水平等,将其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设定学习目标,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数学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继续学习下去,又可以保证水平较高的学生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然后自己再算出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让学生自己感悟到长方体有6个面,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可以拓展延伸,推导出所有物体的表面积就是这个物体每个面的面积之和。

四、培育审题意识,练习精准布置

基于精准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教师需要更加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技巧,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为广大学生介绍多种读题的方法。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要求他们一边阅读,另外围绕着重点,理解数学题目的内涵,梳理清楚前后两个句子之间的联系。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读题方法后,为广大学生创造多种类型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其真正体会到生活才是数学的根本和源泉,并且积极地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答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用意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由易至难地设计出一些分层式的作业,依据实际的情况对其进行个别指导。此外,教师还需要切实做好父母和家长的工作,要求父母以身作则,做好教育监督和指导等各项工作,帮助教师全面规范和管理好学生。在与父母和家长沟通交流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告知父母,家长不仅要充分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孩子的数学思考,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时,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某某小学二月份水费4000元,三月份水费3200元,三月份支出的水费比二月份节省了百分之几?

解:(4000-3200)÷4000=800÷4000=0.2=20%

答:三月份支出的电费比二月份节省了20%。

但是却仍然有部分同学坚持将其分数计算值的形式列为(4000-3200)÷3200=800÷3200=0.25=25%。产生此种错误的原因大概就是:学生并不能够正确地理解这个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地结合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解析,有效加深学生对其所在领域的学习印象。

总之,要做到“精准施学”,必须要把握好教材和学生的学情,而做到精准备课无疑是一个前提。融合了知识与兴趣,做到了精准讲解是成功的关键;摸清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才能做到精准指导;及时地进行课内外的辅导工作,是提高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做到“精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宾妮. 结合学教实际实施精准练习: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研究和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9):111+113.

[2]陈六一,刘晓萍.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探究:基于PISA数学测试的启示[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08):66-70+78.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小学数学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