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2022-05-30石燕珍
石燕珍
[摘 要]目前,小学课内外阅读存在着学生阅读量少、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助益。教师可以通过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将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等策略,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内;课外;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8-0052-03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课内外阅读现状分析
课外读物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能够增长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风格、表现形式等丰富多样,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优秀的课外书进校园十分有必要。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来看,存在着阅读量少、缺乏课外阅读兴趣、阅读内容单一、盲目择书、阅读方法不当、不重视阅读积累和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二、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意义
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小学生如果能掌握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将会对他们今后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助益。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但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来看 ,阅读素材相对有限,这使得学生的阅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之后,学生拥有了更多的阅读素材,这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而且能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是语文教学基本的目标之一,也是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所凸显的教育价值。相较于其他教学环节而言, 阅读作为最直接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课内有用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书本以外的语文知识,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从而有效实现学生阅读视野的扩大和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目标。
(三)促进学生阅读素材的积累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两个内容。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再加上生活经验不足,这使得他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会出现没有内容可写的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教师可以借助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真正实现读写不分家的教学目标,助力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措施
(一)课内教方法,课外用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平时的语文阅读课堂上,语文教师除了要重视对不同类型文章阅读方法的指导,还要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和心到,就能达到多读、多想和多积累的目标。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通常会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1.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着读
言为心声,字为心画。一个人的言行和举止往往体现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还展示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描写去感受人物之美和作品之美。例如,我在教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第二课时的时候 ,先让学生找出对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描写的句子,反复诵读并在旁边做批注;然后让学生讨论母亲这双手龟裂的根本原因。当“我”鼓起勇气向母亲提出要一元五角买一本《青年近卫军》的时候,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一句子中,学生感受到母亲的辛劳。其中,“揉得皱皱的”说明母亲积攒钱的时间长,自己舍不得花,也说明母亲挣的钱来之不易,但是却对“我”买书的行为非常支持。通过对母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位深沉、无私和宽广的母亲。
可见,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给学生总结分析人物性格与品质的多种方法,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抓住融情于景的写法想象着读
为了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作者有时候会采用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融情于景的句子有时候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渲染某种浓烈的感情,或揭示故事丰富的背景,以吸引读者往下读的兴趣;有时候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对具体事物做细致又传神的描绘,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有时候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沉思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能够深深地体会到文章的主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这种类型的文章时,应有意引导学生展开合理又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到作品的意境美。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課堂上,我让学生边听伤感的音乐边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者无比难过的心情。学生在学会这种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后,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收效甚佳。
3.抓住文章构思布局联系着读
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总—分—总 ”的结构和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去品读课文,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地梳理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大致体会到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敬佩和怀念的情感。在学生深入理解这篇课文之后,我让他们回想一下自己平时习作的时候是怎么布局谋篇的,并引导他们把这篇文章的构思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某个重点词句或精彩片段进行朗读,细细品味其中的情感。当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这本书首页的序言,再阅读目录,再根据目录猜故事,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全书大意。長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质的提升。
(二)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在教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向学生推荐了《地球变迁》《一动不动的石头》《沉默之石》等与环保有关的课外书目。在教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这篇课文前,我要求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艺术成就和品格精神等。通过提前阅读感知的学习方式,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当我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就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符合学生年龄及特点的书目让学生阅读。例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对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课外书也已具备一定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成语故事》《上下五千年》《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窗边的小豆豆》等课外书;在五年级,当教到《草船借箭》《景阳冈》《红楼春趣》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西游记(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红楼梦(青少年版)》和《儒林外史》这些课外书;六年级的学生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和《骑鹅旅行记(节选)》等课文之后,在教学语文园地的“快乐读书吧”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童年》《爱的教育》《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骑鹅旅行记》等课外书。
(三)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我们学校会定期开展不少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每个学期,我也会在班级定期开展“红领巾故事大王比赛” “课前三分钟好书分享”“成语接龙赛”“诗王竞赛”等阅读主题竞赛活动。这样,学生能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 四)多法渗透,实现课内外阅读衔接
学生一旦爱上阅读,就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如何有效利用学生手中已有的图书资源,使其发挥出更多、更大的作用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打破局限,每个学期在学校同一年级的班级中开展一次换书活动。学生把自己手中的好书带来学校,跟更多的人分享,自己也通过与同学交换图书而读到更多优秀的课外书,从而拓宽知识面和积累丰富的知识。
2.每个学生自愿捐献若干本书,建立班级图书角,以加强学生间的知识交流。
3.同年级的班级在家长自愿的原则下,每个班分别购买一本课外书,每个班级的学生在两个星期内同时阅读同一本课外书,并交流阅读心得和自己摘抄的读书笔记,完成后再跟其他班级进行图书交换。以此类推,一学年下来,全班可以完成20本优秀课外书的阅读任务。
4.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开展读书活动。例如,每天的语文课第一声铃响之后就让学生代表上台进行“课前三分钟展示”,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成语典故、读书心得、名著导读、读书笔记、推荐一本好书和中外名人介绍等。
5.创设阅读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1)学校每周二至周五的早读时间,可以安排一个班级到校园的“诵读园”诵读校本课程或者经典美文。
(2)学校图书馆每天课间十分钟以及每周的星期四第六、第七节课的时间都向学生开放,为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供有力的支持。
(3)合理、及时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定期展示学生的摘抄笔记,对在阅读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利用星期五的班会课进行表扬并颁发奖状,并把他们获奖的照片发到班级QQ群或者微信班级群中,让家长和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成功的喜悦。
(4)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倡导家长积极参与到亲子共读活动中,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学习氛围。学校给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亲子共读家庭颁发奖状。
(五)做好读书笔记,提高课内外阅读效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培养小学生课内、课外良好的阅读习惯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教给学生各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例如,摘抄型读书笔记——学生可以摘抄一些科学趣闻、生活常识和好词好句等,以多样化的语言熏陶自己,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目的;感受型笔记———当学生读完一本课外书之后,可以根据故事中的精彩情节,结合现实中个人的经历,谈一谈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纲型笔记——读过一本课外书之后,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故事的一些要点或基本内容精练地写下来。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更多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效率。
俗话说:“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偏少,难以让学生的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小学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改进教学策略,坚持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为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助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