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路径研究

2022-05-30陈庆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学策略

陈庆

摘 要 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文教学中的微写作成为写作教学的新样式。微写作教学为学生的语言沟通与表达带来了新的活力。微写作重点在于以专题写作的形式训练学生写作技巧,提高学生运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叙述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大胆创新,革新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微写作教学路径,诸如教学过程分步展开,教学主题分类进行,教学策略读写结合,联系时事紧贴时代,切实增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微写作路径 教学过程 教学主题 教学策略 紧贴时代

如今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微课等多种媒介被人们广泛用于交流和沟通。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步入了微时代,享受着多种多样的微媒介带给我们沟通的自由和生活的便利。微时代背景之下,传统的写作教学迎来了新的改变。微写作进入课堂,能帮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习作创作,缓解长篇作文带来的压力。鉴于此,研究微写作教学路径显得必要。

一、教学过程分步展开

高中阶段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基本是800字左右,字数较多,写作时间长,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去收集素材、构建框架。这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使得许多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抗拒心理。纵观当前高中生写作的内容和方法,学生写的作文并不是全盘坏死,通常只是局部的问题,因此大量进行800字的作文整体训练,忽视微作文训练,只能让学生习惯于凑字数,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针对学生写作的不足,开展描写训练、议论训练、论据表达等单项专题写作训练,通过微写作教学的形式,分步展开,循序渐进,最终达成全面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这样,微写作将写作教学过程分步展开,更有利于切实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选修下册第二单元的研习任务为例,该单元向学生展示了许多名家名篇的经典作品,包括鲁迅《阿Q正传(节选)》,沈从文《边城(节选)》,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徐志摩《再别康桥》。这些经典作品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想要写出生动传神的作文,就要学习这些文采大家的遣词造句。仔细研读课文中的相关选段,能够发现:无论是语言的准确、清晰,还是描写的生动、形象、传神等,作者的表达总是恰当而又出彩。如《阿Q正传》中,鲁迅多次用“飘飘然”来表现阿Q精神胜利之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笔下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冯至笔下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可以借助这些选段的精读,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者精湛的语言表达技巧,然后以读导写,设置仿写、续写等微写作训练,例如《边城》的故事没有结局,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模仿沈从文的表达技巧,为这个故事续写300字的结尾。

二、教学主题分类进行

微写作教学可以依照文体与形式分成微散文、微诗歌、微戏剧、微评论等。教师将写作教学的主题分类进行,按类别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微写作训练,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不同形式微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拓展写作思路和写作模式。在确定微作文写作主题时,教师可以从教材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定与单元所学内容符合的主题,鼓励学生从课内、课外收集写作素材,灵活运用素材,提升选材布局能力与语言表达水平。

以必修上册《您与家乡文化生活》为例,进行“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写作活动,学生可以写描述家乡景物、表达对家乡感情的微散文;可以写歌颂家乡的微诗歌;可以自由想象和联想,以家乡为蓝本,创作微小说;也可以讲述自己和家乡的故事,进行作文片段练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先阅读课内外的有关家乡的文学作品,例如课本中郁达夫《故都的秋》,课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有余秋雨《乡关何处》,陈夫《灯火》,席慕容《乡愁》,季羡林《月是故乡明》等。这样的主题写作不仅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所学知识相关,还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作。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文化积累的前提下进行写作,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能够模仿名家名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润色,对不同類型、不同主题的作文进行专题训练,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读写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写作往往在作文课上开展,教师为学生讲授相应的写作技巧和写作主题之后,就让学生自主进行构思和写作。这个写作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集中训练,但是却缺乏了对学生写作的系统性指导,学生的写作只注重于写作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写作之前的准备和写作之后的反思。因此,微写作教学应改变这一弊端,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以选修上册《书愤》为例,学习这首诗时,学生要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充分理解诗的含义。该诗是陆游61岁时所做,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官六年,时常因山河破碎、中原失守而感到“报国欲死无战场”,多次感慨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学生阅读鉴赏中,会被陆游的爱国之情深深震撼。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书愤》进行扩写,根据自己的理解展现心中陆游的形象。这样的扩写练习给予了学生一个写作的蓝本,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诗词理解能力。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写作,将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形成文化积累沉淀,文化审美和再创造的循环。读写结合训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获得发展。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写作又能够充分检阅学生阅读的深度,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四、联系时事紧贴时代

在当前网络大数据飞速发展和新媒介无处不在的环境下,语文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网络媒介的优势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将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结合,助推作文教学的创新发展。语文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课堂的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扩大素材来源,将实际生活和写作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发掘作文素材,写出真实、细腻、逻辑清晰、思想深刻、价值观念端正的优秀作文。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为例,该单元主要介绍了不同媒介中蕴藏着的语文学科知识,在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媒介和周围的世界进行信息交换。这一单元的内容既与当下的时代发展同步,又和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对这一话题有着基本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有新的内容需要学习。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相关的媒介知识,要能够筛选有用信息、辩识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大数据时代下,传播媒介不断变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变得越来越快速和简易。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问题引入微写作的主题:“怎样适应网络时代?”学生在听到这样一个话题后,会纷纷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网络信息的冲击和影响,以及自己是如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学生不仅发现了其他同学和自己不同的新看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而且能更加深刻地认识网络信息技术的本质,同时新学到的知识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使作文更具时代气息。

微写作尽管对学生的字数要求较少,但是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提供的助力却不容忽视。微写作要求学生在简短的篇幅中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和灵活的语言运技巧。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仅靠偶尔的训练和死记硬背是远远不能达到的。教师应当将微写作纳入到日常的写作教学系统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批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突破,这样才能够写出具有个性特色、时代气息、主题鲜明深刻的优秀作文来。

[作者通联:江苏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