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蕴含的精神品质
2022-05-30张继冀张文丽
张继冀 张文丽
摘 要 贾平凹散文《一颗小桃树》中引人注意的是小桃树的意象,它是生命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慢慢品味“小桃树”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品质。小桃树生生不息的韧性,耐心等待的品性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小桃树能引领读者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一棵小桃树》 精神品质 生生不息 耐心等待
贾平凹散文《一颗小桃树》中引人注意的是小桃树的意象,它是生命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贾平凹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万物皆有灵性,人们对待万物要有一棵热忱的心,才能找寻到生命的本真。作者贾平凹对生长在自己庭院里一棵不起眼的小桃树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从乡下到城里,从少年到中年,人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也淡化了许多的回忆。但是无论自己走得多远,贾平凹都没有忘记从哪儿出发,为什么出发。因为这棵小桃树不仅承载了自己儿时经历的故事和家庭温馨的亲情,更承载了自然带给人类的伟大力量。《一棵小桃树》这篇散文文风质朴,作者采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写作手法,借助小桃树写出了大情怀。作者采用“借物言志”的手法,充分展现了自己童年的旧梦,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对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文章看似是在写桃树,其实多处提到了自己的奶奶,这是运用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助桃树的清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此外,作者还通过“意象化”的写法,表达了值得人们深思的哲理。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是那么的可怜、软弱,在院子的角落里落寞地开花,但是她的生命又是强大的,即使是小小的一棵桃树,在经历了寒冷的冬天,经过春天的抚慰后,仍然开出了小花,由此让人心生怜爱。也许那不是一朵简单的花,而是寄托着一个孩子天真的梦。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慢慢品味“小桃树”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品质。小桃树实在是读者走进文本世界,深度走进作者精神世界的一座桥梁。《一棵小桃树》蕴含的精神品质值得挖掘。
一、生生不息的韧性
贾平凹曾经说过,人生纵然有很多的苦难,但是我们总不能整天愁眉苦脸的面对生活吧。这是他对生活的一种认知,这种认知也体现在了他的很多作品中。贾平凹用艺术的笔墨巧妙地呈现出生活的苦难,生活中的苦难艺术地浓缩在了他的笔下。艺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艺术却不能把人世间的苦难倾尽。面对苦难的最好办法就是和生活勇敢地抗争。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就充分展现自己对人生、对苦难的态度。
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中,小桃树最为感人的地方就在于即使自己卑微渺小,哪怕是被人遗忘,甚至差点被人砍掉,仍然是风雨无阻、自强不息。小桃树这种与命运抗争的姿态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力量。小桃树长得很慢,样子也不好看,但是贾平凹内心却十分高兴。因为这是别的小孩含着核桃种下的梦,只有自己还清晰地记着,即使自己长大后离开了家乡,在城市里求学、安家、奋斗,家乡的小桃树仍没有被遗忘。直到奶奶去世,作者回到自己的小院,才得知那棵小桃树生长的过程非常曲折,被家里的猪拱断过,甚至家里人曾经嫌他碍事要砍掉它。但是奶奶却一直保护着小桃树,对小桃树爱护有加。
作者睹物思人,看似是在写小桃树,其实是在写自己对奶奶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外求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出大山,走到城里去谋生。自己不仅忘记了那棵不起眼的小桃树,还忘记了关心自己的奶奶。不论自己离开家乡多久多远,奶奶总是竭尽全力地呵护着小桃树。这何尝不是奶奶对孙子的爱的一种寄托。窗外的小雨还在下着,但是小桃树旺盛的生命力促使它不论面对怎样的风吹雨打,都能够默默地承受,顽强地成长。作者一直都觉得小桃树的生长能够让生活在人世间的普通人感悟到生命力量。有了奶奶的精心照顧,小桃树的生长并不孤单,虽然它很弱小,但在暴风雨的侵蚀下仍然能够不屈不挠地把自己最美的姿态展现给世人。这是大自然赐予小桃树的力量。无论面临怎样的重重困难,仍然不会向恶劣的环境与苦难的生活低头。这也是作者从小桃树身上体味到的人生哲理。
小桃树的茁壮成长,还告诉世人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作为人类,我们自以为自然界的万物都以自己为中心,殊不知万物都有自己的灵性,都有自己的生长方式。在大自然面前,小桃树从一枚核桃,经历过寒冷的冬天后,在春天的抚慰下发芽拔节,就像燕子沿着暖空气的流动而飞翔。世间万物的生长目的越单纯,就会越长久。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总喜欢问个为什么,虽然在书本中找到的答案很少,但是随着作者阅历的增长,明白了自然界的很多规律。但是,人老了自己的内心最后终究要回到故乡,回到那个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都市繁华的小院子,仍然能够看到小桃树在旺盛的生长。小桃树在远离闹市的乡下院子里生生不息的韧性令作者心生敬畏。小桃树在高高的枝丫上那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朵就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给人们带来梦想的希望,带来生命的希望。
二、耐心等待的品性
教师教书育人要有“花苞心态”,要勇于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精心耕耘、耐心等待,教育学生需要遵循这样“自然”规律。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旅行,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耐心播种,静等花开。小桃树一直在努力地生长,一直在风吹雨打中自强不息,更一直在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个春天,等待在经过春风抚慰后的美丽绽放。所以,不论人生遭遇怎样的困难,处于怎样的境遇,都要立足当下,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勇敢地面对现实。一个人没有必要被眼前的苦难困扰,更不能因眼前的困难境遇而忧愁,要坚定理想,努力前行,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那个灿烂春天。
小桃树曾经“在风雨里哆嗦”,曾经“长得很委屈”,曾经“瘦瘦儿的,黄黄儿的”,甚至“大家都笑话它”,就连见多识广的奶奶都说过它是没出息的,但是“我”却相信小桃树,执着地偏要等待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因为小桃树是“童年梦想的种子”。联系作者的成长历程,就就能发现他对小桃树的真挚感情的缘由。作者曾经像小桃树一样生长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作者童年的乡村生活及少年的经历使得他一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的形象、个头都不如别人。作家出生在一个22口人的大家庭,从小就没有得到宠爱,体质差,不能干活,常常被人唾骂;在学校打篮球因为抢不到球,就更加孤独,喜欢自己躲在一个小角落里,越是躲人,越是得不到别人的重视。这样的恶性循环,一直持续到上学之前。后来随着小桃树地慢慢长大,“我”也回到了城里去上学了,面对眼前这么美丽的城市,“我”一心想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于是,院子里的小桃树渐渐被作者淡忘了。但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作者慢慢发现了自己的幼稚,发现人世间的大书自己连一页都看不懂,自己经常一个人发呆地坐着。
19岁的贾平凹怀揣着梦想被推荐到大学读书,成了乡村生活的一个幸运儿,自己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想快速融进城市生活,但是繁华的城市却给他一个陌生的感觉,慢慢地似乎忽略了自己进城之后精神上的尴尬和迷茫。于是就感受到了一个乡村人在城市中的自卑感。当这种城市大天地的冲击和现实失意的打击碰撞在一起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落下了眼泪。但是当“我”抬起头,看到被遗忘的小桃树,已经开了花,虽然那花“开的太白,太淡”,但终于开花了,虽然一直没有蜜蜂飞过,没有一只蝴蝶留恋,但在这安静之处绽放得更加迷人。无论经历多大的坎坷,总有绽放的那一天,无论被风雨如何摧残,总要拥有一颗等待绽放的心态。一株花苞,是希望,是信念,也是对生命的告白。“我”也和小桃树一样,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一场人生绽放。
总之,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棵“小桃树”,不论这棵小桃树会经历怎样的风雨,都会带领我们怀着一棵自强不息的韧性,默默地等待,在耐心等待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个春天。
[作者通联:山东沂水县沙沟镇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