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2-05-30王军
王军
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对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笔者在本文就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核心素养的地位逐渐提升。首先,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完全吻合。家国情怀素养更加关注学生的爱国情感,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其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思想建设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可以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次,近些年来德育教育备受关注,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国情怀的培养也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进一步完善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所以,德育教育也是历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强化爱国情怀,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同时,这也是学生正确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
1.創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固化,习惯通过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单方面的持续输出,侧重于灌输相关理论和思想,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无法在思想和行为上受到感染。鉴于此,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并深刻感悟其中体现的家国情怀,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片片段,让学生对中日甲午战争有全面的了解,包括起因、经过以及结果等。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感受到刘步蟾、邓世昌等英雄的伟大壮举和奉献,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家国情怀的内涵进行讨论,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挖掘教材中家国情怀素材。
要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筛选。在历史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用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例如,在有关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事件中,其中涉及很多中华民族顽强抵抗斗争的事件。教师可以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筛选与深挖,找到可以用来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素材。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所具备的民族责任,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都是学生学习的优秀品质。
3.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外,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优秀的历史文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实践主题,带领学生到当地或附近的纪念馆、革命根据地或遗址等进行参观。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具有探索性的活动,包括文化遗存的考察等。通过开展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情况,进而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
总之,在高中阶段,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是德育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更是构成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思想,对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紧紧围绕家国情怀的相关内容,策划并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刻领悟家国情怀的内涵,促进正确思想与价值观的形成,为其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